APP下载

剖宫产后常规超声检查子宫切口处憩室临床意义

2021-12-03苏善勇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6期
关键词:例子受检者肌层

苏善勇

(内蒙古林业总医院超声科 内蒙古 牙克石 022150)

剖宫产是临床上常见的分娩方法之一,据相关数据显示,剖宫产并发症的发生率是自然分娩的2~4倍,早在20世纪8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便提出将剖宫产的发生率控制在15%以内,但是我国近些年来剖宫产的发生率为40%,严重的地区可高达80%[1]。虽然剖宫产是减少母婴相关并发症以及难产等重要的治疗方法,逐渐被众多的产妇所接受,而大部分孕妇认为剖宫产是挽救产妇和新生儿生命的手术方法,对降低新生儿在宫内发生窒息、母婴死亡率有积极重要的意义,但是剖宫产发生率的增高不会降低产妇的并发症,亦能提升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概率。相关研究指出[2],近些年来,一些不明原因的产后阴道流血、血带增多、腰酸背痛、反复性妇科感染,此外逐年增多的子宫瘢痕处妊娠、切口处胎盘植入等均与子宫切口处憩室呈正相关,基于此笔者将剖宫产术后的9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在术后42 d行常规超声检查,并阐述常规超声在筛查子宫切口处憩室的准确性,并详细分析其图像特征,旨在为日后工作中不断积累丰富的检查经验,以供参考,相关材料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术疑似子宫切口处憩室患者98例,在术后42d为其行常规超声检查。所有受检者年龄在22~40岁,平均年龄(31.45±2.65)岁;其中首次剖宫产者75例,2次剖宫产为23例。

1.2 常规检查方法

采用GE Voluson E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器,探头频率调整至3.5~5 MHz。对受检者采用经腹部彩超检查。指导受检者体位调整至仰卧位,待膀胱充盈良好状态下适应探头对子宫多切面进行扫描。重点扫描位置:子宫下段切口处。当腹部彩超图像不清晰、腹壁切口愈合欠佳、腹部脂肪过厚等情况,应给予阴道超声扫描。探头频率为5~10 MHz,观察受检者子宫、附件等区域的声像图,同时对其子宫下段切口处憩室的宽度、长度、形态、内部回声等进行详细的检查并测量,并做好详细的记录。

1.3 憩室超声诊断标准[3]

超声检查中显示子宫前壁下段切口位置肌层呈现“断裂现象”即不连续的情况,同时肌层内部出现特异性的囊状型、楔型,无回声;少数裂隙中可能呈现密集光点、聚集性光点,絮状回声。

憩室根据其病情分为2种类型,即:①轻度:扫描图像内可见子宫下段切口位置肌壁存在裂隙缺损,表现为肌壁与薄层内膜、浆膜层连续性。通常情况下患者临床表现轻微,仅出现腰痛、腹部胀痛,伴有少量淋漓出血。②重度:扫描图像呈现内膜、肌层显示疝囊样,且向外突出,已经出现较为清晰的憩室样。

2 结果

2.1 子宫切口处憩室筛查结果以及临床基本情况

所有剖宫产术的患者98例中,共筛查出15例子宫切口处憩室,发生率为15.31%。1例漏诊,漏诊率为1.02%,所有子宫切口处憩室中11例为首次行剖宫产术,其余4例为二次行剖宫产术;其中2例存在产前胎膜早破,1例前置胎盘,3例曾经患有盆腔炎病史,3例曾多次人工流产,6例在产前检查无异常。

2.2 子宫切口处憩室常规超声检查结果

(1)病情情况:15例子宫切口处憩室患者均为轻度,且裂隙均为超过肌层;所有患者中7例子宫切口处憩室患者同时伴有积血或者积液,剖宫产切口处子宫肌层和浆膜层呈现外凸出表现,占比46.67%,同时表现为囊状型、楔型液性暗区,其长度在4~13 mm,宽度在4~6 mm,不仅与宫腔粘连,且边界较为清晰;8例为单纯性憩室,占比53.33%。

(2)透声情况:15例患者中,其中3例患者(20.00%)在液性暗区存在细小光点回声,模糊影像且透声欠佳;剩余12例(80.00%)患者液性暗区透声佳。

(3)血流信号情况:15例患者经超声诊断期液性暗区内或周边无血流信号。

2.3 治疗后结果

15例子宫切口处憩室患者经过相关治疗,再次行常规超声检查或者联合阴道超声检查,显示13例患者切口处憩室已经消失(86.67%),2例患者憩室裂隙较上次检查显著缩小(13.33%)。

2.4 子宫切口处憩室形成原因

憩室内子宫内膜拥挤并悬吊在瘢痕陷凹位置上,即“overhang”,同时该位置残留较为明显的缝隙、淋巴细胞浸润,同时伴有游离红细胞、异物巨细胞反应、毛细血管扩张等情况,提示:憩室的形成有可能与病变、感染、损伤等异常有关,憩室内积血是引发憩室形成后发生不正常出血的主要原因。子宫切口处憩室最常见的患者为剖宫产史,与其行剖宫产时切口经撕裂后缝合不佳有关,或者在手术缝合操作中将子宫内膜带入切口内、亦或者切口处因为感染后引发愈合不佳,促使切口内储血增多,引发憩室。经本次研究发现,15例子宫切口处憩室患者中11例为首次行剖宫产术,其余4例为二次行剖宫产术;其中2例存在产前胎膜早破,1例前置胎盘,3例曾经患有盆腔炎病史,3例曾多次人工流产。为此可以充分证明:子宫切口处憩室的主要发生原因与瘢痕位置感染、切口愈合不良、异物等有一定联系。

3 讨论

子宫切口处憩室的发生与子宫切口愈合不佳,导致黏膜不断向子宫壁外层突出,进而形成局部扩张或者囊性突起,该种情况数据剖宫产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患者表现为:不明原因性经血量多、经期延长、阴道淋漓不尽等,为此对其身体健康和心理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次研究中共筛查剖宫产术的患者98例,共筛查出15例子宫切口处憩室,发生率为15.31%。该数据虽然与其他研究者内容存在一定差异,但足可以说明:子宫切口处憩室的发生与剖宫产术的关系较为密切,亦是剖宫产术后较为危险的并发症之一。相关研究中阐述[4]:子宫切口处憩室的发生与剖宫产术操作、术后感染、切口位置,甚至是子宫内膜移位有关,为此早期对其进行相应的诊断,可以尽早进行治疗和干预,对促进患者的康复意义重大。本次研究中27例子宫切口处憩室患者经过相关治疗,显示13例(86.67%)患者切口处憩室治愈,2例(13.33%)患者较上次检查显著缩小。该数据充分证明:尽早对疑似子宫切口处憩室患者行超声检查,患者可以尽早进行相应的治疗,为患者尽早康复意义重大,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我科室经过系统的超声培训,已经对剖宫产后子宫切口处憩室的形成、发生原因以及超声图像进行掌握,并充分了解剖宫产后子宫切口处憩室的诊断标准、图像表现。在检查前对受检者进行详细的询问,并从各个方位进行扫描,尽最大努力减少误诊和漏诊的情况。但是本次研究中,1例漏诊,漏诊率为1.02%。与操作医生对声像图的认识度不足、检查不够仔细有关,同时与患者腹壁脂肪过厚、腹壁切口愈合不佳有关,为此在工作中对该类患者应行阴道超声联合检查,以此来降低误诊和漏诊率。但是同时说明超声在诊断剖宫产术后切口处憩室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符合率。

本次对剖宫产术后疑似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处憩室患者在术后42 d行超声检查的主要目的是:①尽早做出准确的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诊疗信息;②帮助产科相关医生提升对剖宫产术后相关并发症的认知度,提升预测手术风险,并尽早做好预防措施;③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在指导其诊治信息的同时,预测和减少患者近期或者远期并发症发生[5]。

总之,超声诊断剖宫产术后切口处憩室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同时具有无创性、经济性,不仅能够满足临床诊断需求,能够更好地为广大女性服务,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借鉴和推广。

猜你喜欢

例子受检者肌层
细节护理在健康体检中心护理服务中的应用及体检满意率分析
冠状动脉CTA检查前需做哪些准备?
说说健康体检中的沟通技巧
《团圆之后》:“戏改”的“一个鲜明的例子”
健康管理对纠正体检人群不良生活方式的效果评价
TURBT治疗早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分析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诊治现状及进展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防治90例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临床观察
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灌注治疗研究进展
HX-610-135L型钛夹在经尿道2μm激光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