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和MR诊断肾脏占位性病变的效果观察

2021-12-03刘培霞陈靖涛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6期
关键词:占位性良性肾脏

刘培霞,陈靖涛

(阳光融和医院影像中心 山东 潍坊 261000)

肾脏占位性病变有多种不同类型,也有良恶性之分,肾囊肿、肾脓肿、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等囊性病变大部分是良性病变,而实性病变则多为恶性病变[1],如肾细胞癌、内分泌癌、集合管癌等。临床治疗肾脏占位性病变的主要方法除了常规保守治疗,就是手术治疗,但病变的良恶性不同,治疗方式上就会有较大的差别。因而,对肾脏占位性病变的良恶性鉴别就成为临床诊疗的关键所在,但也是难点所在[2]。影像学检验是最常用的诊断手段,其中超声以其操作简单、快捷、经济的优点成为首选方法,但其对体积较小的囊性病变以及内部血供不足或有缺血性坏死的恶性病变检验都存在较大的局限性[3],鉴别难度较大。可以作为初筛的手段。而CT和MR的出现以其良好的分辨率、高诊断准确率成为临床诊断的新选择。本文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经超声检查诊断为肾脏占位性病变的患者53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CT和MR对其进行进一步诊断,分析二者在疾病诊断、良恶性鉴别等方面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经超声检查诊断为肾脏占位性病变的患者5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7例,女26例,年龄在33~78岁,平均年龄为(54.3±8.1)岁,超声见病灶位置在左肾和右肾的分别有25例和28例,其病灶直径在5~135 mm,平均(58.2±13.5)mm。

患者入院后经肾脏穿刺病理检验或手术病理检查,均确诊为肾脏占位性病变,且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的患者分别有18例、35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进一步实施CT以及MR扫描,影像学资料完整。

CT扫描:检查前一周,患者不得实施消化道检查,检查前禁食6~8 h,并在正式扫描开始前的半小时饮水800~1000 mL,使肠道充盈。检查时,指导患者取仰卧位,扫描仪器为美国GE公司生产的Revolution 256排螺旋CT,管电压120 kV,管电流为SmartmA 200~500,层厚5 mm,螺距0.992:1,矩阵512×512。常规扫描结束后,使用高压注射器向患者的肘中静脉输注碘海醇(国药准字H20094085,湖南汉森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浓度为370 mg/mL),对患者行动脉期(20~30 s)、静脉期(50~55 s)、延迟期(180 s)的多期扫描,将患者扫描获得的参数传送到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重建层厚为2.25 mm。

MR扫描:检查前要求患者禁食禁水4h以上,并引导其进行呼吸训练。检查时,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双手抱头,身体居中,呼吸门控管通常置于胸前壁肋下。扫描仪器为美国GE公司生产的3.0TMR扫描仪,扫描范围是整个肾脏,扫描序列为:冠状位BH-CorT2SSFSE(TE/TR=68/Min)横断位呼吸触发fs-T2Propeller(TE/TR=77/9474)序列及DWI(b=1000)序列,BHLAVA-Flex(TE/TE2/TR=Min/2.2/4.3),然后使用高压注射器经静脉向患者注射钆特酸葡胺(国药准字H20153167,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对比剂,注射速率为2.5~3.0 mL/s,注射剂量为0.2 mmol/kg,对患者行多期动态增强扫描,采用LAVA-Flex序列,扫描参数为TE/TR=2.2 ms/3.7 ms,做MPR重建。

所有影像学摄片结果均由两名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师进行共同阅片和分析,如二人出现不同意见,可以引入第三人进行阅片分析。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采用CT和MR诊断的影像学图像特征,鉴别病变的良恶性,并以最终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和MR诊断良恶性肾脏占位性病变的符合率和准确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53例肾脏占位性病变的患者经CT扫描,共检出良性病变16例,恶性病变37例,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其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2.22%(13/18)、91.43%(32/35),其诊断良恶性病变准确率为84.91%(45/53);经MR扫描,共检出良性病变16例,恶性病变37例,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其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6.67%(12/18)、88.57%(31/35),其诊断良恶性病变的准确率为81.13%(43/53),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χ2=0.2334,P=0.8899>0.05)。见表1。

3 讨论

肾脏占位性病变是一类肾脏异常改变的疾病的统称,且多数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给诊断造成了阻碍[4],而对病变位置的准确定位,对病变类型的有效定性,则是患者治疗方案制定的基础。良性病灶的患者往往可根据病灶的大小选择性使用组织切除术或者病灶挖除术进行治疗;而恶性病灶的患者可能存在肿瘤的远处转移或者血管侵犯情况,需要联合应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化疗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层螺旋CT和MR扫描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对超声检查判断为肾脏占位性病变的患者进一步实施了CT和MR扫描,可见二者均能对肾脏占位性病变进行有效诊断,并对其良恶性有很好的鉴别效果,总的诊断准确率均在80%以上,效果值得肯定。其中,CT在扫描诊断中具有扫描速度快、图像分辨率高的特点,对体积较小的病变也能有效判别。在其影像学图像上可以观察到,患者有肾脏增大、软组织变厚的情况;恶性肿瘤的患者其脂肪组织模糊,肿瘤有蔓延生长的趋势,侵犯深静脉血管的患者还会有静脉扩张表现,肿瘤呈低密度改变[5]。而MR在肾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中,可以在图像上完整显示肾脏的整个外形,并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病变大小、对周围组织的侵犯程度等进行观察,为恶性肿瘤的分类、分级提供比较可靠的依据[6-8]。对于发生深静脉血管侵犯的患者,通过增强扫描,可以明确观察到恶性病灶的血流供应情况,具有操作简单、成像快速的优点[9-10]。

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有效避免穿刺组织学活检对患者造成的伤害,是比较理想的诊断方法,其中CT鉴别良恶性病变的基础在于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的密度差异;而MR则是通过不同组织在多方位扫查中表现出的信号差异来对患者的病变类型进行判断,参数比较丰富,两种方法在诊断中各有优势[11-12]。

总之,CT和MR在肾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过程中,效果基本相当,但二者诊断的原理不同,技术优势不同,可以联合应用,发挥互补优势,提高诊断的效能。

猜你喜欢

占位性良性肾脏
保护肾脏从体检开始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3种冠状病毒感染后的肾脏损伤研究概述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Role of telomere shortening in anticipation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哪些药最伤肾脏
凭什么要捐出我的肾脏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在胰体尾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