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水污染控制工程(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2021-12-03河南城建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康海彦毛艳丽宋忠贤朱新锋

亚太教育 2021年8期
关键词:应用型知识点课堂教学

河南城建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康海彦 毛艳丽 宋忠贤 朱新锋 刘 彪

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中提出:要严格教育教学管理,增加学生投入学习的时间,提高自主学习时间比例;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探索智能教育新形态,推动课堂教学革命。在当前本科教育大变革浓厚背景下,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地方本科院校实现转型提升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而课堂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主战场则承担了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同时也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应用型人才培养既不同于学术型人才培养,也不同于高职高专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强调的是有应用技术创新能力的高层次技术人才,具有“定性在行业,定向在应用,定格在复合,定点在实践”的特点。传统课堂讲授模式下培养的人才存在自主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能力和团队意识不强、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已经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要。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移动社交等新技术、新形式的出现与普及,结合在线教学与传统教学优势的混合式教学方法为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提供了新途径。笔者将以河南城建学院为例,对环境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水污染控制工程(下)进行教学改革研究。

一、传统教学模式下水污染控制工程(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自主学习能力有待加强

传统教学模式中,主要以教师讲课学生听课为主,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普遍存在“老师教得热,学生学得冷”现象,师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与反馈,教学效率难以提升。同时,人才培养计划中理论课时有限,而专业知识内容相对较多,无法实现深入讲解,案例也无法在课堂上得到有效展示。因此,出现了教师积极补充资料、丰富课程内容、创新内容展现形式,而大部分知识点只能浅尝辄止,导致学生对课堂内容懵懵懂懂,掌握不牢固。除此之外,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参与度低,自主学习能力没有得到有效锻炼,快速应对复杂环境工程问题和环境新问题能力欠缺。

(二)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河南城建学院课程分为考试课和考查课两种,其中考试课平时成绩占总分的3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考查课平时成绩占总分的4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平时成绩多以考勤、提问和作业形式体现,但由于课堂形式单一,平时成绩对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促进作用有限。

(三)学生团队意识不强,协同解决问题能力较弱

环境工程问题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只有工程技术人员以及法律、经济学等多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联合应对才能顺利解决。然而,毕业生就业单位反映,学生缺乏团队合作精神,沟通协作能力较为薄弱,大大影响了工作效率。

(四)应用型人才创新意识较为薄弱

应用型人才区别于综合院校的学术型人才培养和高职高专技术型人才培养,强调的是有应用技术创新能力的高层次技术人才。因此,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面对当今污染物性质及种类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环境工程技术人才应不断创新科技手段、创新管理机制,以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而当前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生树立创新意识的引导不足,学生对创新含义理解不够,进入社会后适应性较差。

二、DQT驱动模式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随着网络技术和移动技术的发展,各种在线教学平台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为本科教学改革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针对以上传统教学中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笔者基于河南城建学院学在城建教学平台,以环境工程专业水污染控制工程(下)专业核心课程为例,进行了DQT驱动模式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一)DQT驱动模式

DQT驱动模式即Discuss(讨论)、Question(问题)、Task(任务)驱动,教师引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行为的教学方法。

(二)系统梳理教学内容,将知识点问题化,做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准备工作

依据教学大纲,将各污水处理单元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分别录制5—30分钟的视频,传至学在城建教学平台,供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参考。同时对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将关键知识点进行问题化处理,使其以问题的形式体现。在此基础上,建设并逐步完善线上试题库。收集整理最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等标准及规范资料,以及《氧化沟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等工程技术规范,完善线上资料库。

(三)转变教师角色,问题与任务驱动,突出学生中心

改变以往教师主讲、学生听讲的状态,通过丰富课堂活动,变教师“讲”为教师“组织”,改学生“听”为学生“讲”。在课前预习与课堂教学过程中,基于问题和任务,精心设计课堂组织形式,灵活运用选人、抢答、主题讨论、分组讨论、测验等形式,考查预习成效,检查学生掌握薄弱点,督促学生动手总结概括知识点主要内容,通过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小组互评等方式展开深入探讨,强化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活跃课堂学习氛围的同时,在讨论、互评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批判精神。

(四)优化课程考核体系

依托学校“学习通”、中国慕课“爱课程”平台优化学生平时考核。将平台视频设置为任务点,综合考核学生学习视频个数与时长数以及参与课堂练习、小组任务、抢答提问等环节情况,同时将重要专题知识以小组任务形式完成,充分发挥课程平台中互评等功能,开展活动组间互评、作业生生互评,使学生在互评过程中通过解读参考答案,对比分析其他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忙起来。

三、改革效果及建议

经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初步实现了从传统教学模式向“学生中心,产出导向”的转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今后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探索研究并改进完善。

(一)以工程实例、工程项目为载体,完善课程思政案例库

系统归纳整理工程案例,结合教师参与的工程项目,挖掘整理并形成课程思政案例库,实现良好的课程育人效果。

(二)开展小班授课,精心设计综合性高阶任务,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小班授课有利于提高小组讨论效率,有效避免“隐形人”,提高教学效果。具有一定挑战性、高阶性和创新型任务的设计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可促进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提升。

(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探讨与企事业单位联合开展课程教学改革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应引入行业企业专家联合开展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及时了解行业实际问题及发展动态。

(四)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充分发挥现代信息化技术优势,合理设置参与考核模块及分值比例,并探讨如何实时开展有效的评价,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力保障,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应用型知识点课堂教学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关于G20 的知识点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