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2021-12-03吉林省吉林市第六十一中学孙玉兰

亚太教育 2021年8期
关键词:树人体育运动德育

吉林省吉林市第六十一中学 孙玉兰

作为吉林市左家镇的一所公立学校,我校坚持“在绿色中育德树人”的办学理念,结合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营造自然和谐、积极向上的德育氛围,力求发展“绿色教育”;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透彻了解这些体育活动的基础上,对学生展开德育教学,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以科学人文为取向,追求德润生命的“绿色”价值

初中体育教学,教师一定要将“在绿色中育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理念。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行,体育的绿色德育教学也应该进行传承与创新,要结合体育教学的基本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挖掘“绿色”这一词在体育教学中的内涵,紧紧围绕“人的发展”,将“绿色教育”环境熏陶渗透在体育课堂中,让学生接受先进思想的引导和指示。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贯彻以“绿”树人的思想,德润生命,让绿色体育思想能够积极地渗透在学生的思想中,让德育内容滋润生命。选择一个突破口——打造有氧的生态课堂。学生的体育运动应该讲究和自然相协调,要让学生在大自然中运动,在大自然中发展,在大自然中获得身与心的双重锻炼、双重享受,进而陶冶自身的情操,有效落实德育思想。抓住一个关键——教师师德与专业同步发展。对于体育教师来说,要想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应该注重自身专业能力的不断发展,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行,创新自身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手段,丰富自身的教学内涵和教学素养,注重自身德育品质的提高,修身养性,以师德感染学生,以技能征服学生,让学生实现德育学习与体育技能掌握的双重提升。寻找一个支撑——逐层提高教学境界。对于体育教师来说,应该将提高教学境界作为一个支撑点,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境界,教师的五种境界可以分为:授之以鱼—授之以渔—激之以欲—化之以育—奉之以爱。在实际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该以科学人文为取向,融合教学理念,最终达到“奉之以爱”的教学境界,对学生实现有效的德育,形成领导、教师、家长共同体。学校应该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拓展课外训练内容,让学生在课外与自然相融合,与自然相呼应,强化学生的德育素养,切实实现“在绿色中育德树人”的理念。

基于这样的认知,初中体育教师应该重塑绿色体育文化,将其作为“立德树人”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能够通过多元化的体育运动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能够以科学的运动方式增强身体素质,在运动中培养坚忍顽强的意志品质,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形成“天人合一”的运动境界,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让他们能够爱惜生命、珍惜生命,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多元发展,要注重每一个细节,要坚信高质量的文化支撑,追求体育质量,而不仅是追求学生分数的高低。只追求分数的学校文化是畸形的,不求分数的学校是空虚的,在“立德树人”理念的引导下,要更加注重提升教师和学生的品质和德育涵养,这样才能够打造高品质的校园文化,才能够真正落实“在绿色中育德树人”的理念。

二、以意志品质为重点,感悟铁杵成针之毅力

体育运动是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具体运动项目的,它与学科教育不同,体育课堂更加注重学生的“动”,让学生进行各种运动和锻炼,增强自身的身体机能。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将其作为德育培养的重要内容,在全面了解学生体能状况的前提下,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让学生能够在坚强意志品质的驱动下,积极参与各项体育运动,提升自己的耐力与意志。基于此,学校教师可以基于自身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以“在绿色中育德树人”为理念支撑,设计科学系统的运动锻炼项目。首先,教师应该寻求更加专业的体测方式,要对学生的身心现状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让学生的身心发展能够符合绿色发展观,可持续发展;其次,教师应该基于初中体育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旨在提升学生身体耐力与培养学生坚强品质的教学活动;最后,综合考量二者,可以确定中长跑的体育运动项目。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让他们在中长跑的过程中能够尽可能地发展自己的潜能,教师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在校外进行中长跑运动。比如,针对一所距离市区40多公里的农村初中学校,教师可以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让他们围绕整座山、整个田野进行长跑运动。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毅力和耐力,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到森林中与大自然进行亲密接触,让学生能够呼吸新鲜的空气,感受大自然的馈赠,放松身心,陶冶情操。在他们精疲力竭之时看到绿色的山林,看到美丽的自然风景,疲惫感会自然消失,以此就能够不断提高他们的运动强度及运动效能,促使学生能够在自然环境中放松身心,忘却疲惫,不断提高自身的耐力和意志。

综上所述,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体育活动中,让他们和大自然相呼应、相融合、相协调,循序渐进地提升自己身体的耐力,潜移默化地提升自己的意志品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有更多的探索和交流空间,他们才能够不断挖掘自身的潜能,能够不断强化自身的运动强度。以此才能够实现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双重提升,才能让学生感悟到铁杵成针的毅力,进而达到德育教育的效果。

三、以“阳光体育”为主导,探索生命发展与体育运动的奥秘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要更加注重“阳光体育”理念,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切实打造“阳光体育运动”,要将“阳光体育”与“绿色德育”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加健康、科学的锻炼,有更加正向、乐观的精神理念和道德品质,促使自己能够有更加美好的未来。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体育运动教学,积极有效地渗透德育内容。在体育运动中,能够培养学生很多方面的能力,比如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等,教师应该结合这些德育内容,展开积极的体育运动教学。

例如,针对“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教师可以展开以团队为基础的体育项目,比如篮球、足球、排球等。在确定运动项目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让学生之间能够互相合作、互相探索,培养彼此共同运动的默契。教师应该明白,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在后天教育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培养,只有让学生具备了团结合作的意识,他们才能够形成友爱合作、团结互助的精神品质,才能够让他们在后续的生活和学习中有更多的感悟和体会,进而实现德育教学。学生通过团队合作能够弥补短板,提升运动理念,学生也能够通过合作获得友谊,带来欢声笑语,这其实是与“阳光体育”理念不谋而合的,让学生快乐成长、健康成长。

又如,针对“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教师可以寻找较有难度的体育项目,比如跳高、跳远、俯卧撑、仰卧起坐等,让学生在这些体育项目中体验到艰难困苦。在他们快要放弃的时候,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和激励他们,让他们能够坚持下去,不断强化自身的运动效能。如“俯卧撑”,最开始学生无法支撑起来,在教师循序渐进地训练和科学指导之后,学生不断运动,最终增强上肢力量,提高自身的身体素养。经过这样的训练,不仅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提高,他们还能够切实地感悟到“苦尽甘来”的真实内涵和意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讲述德育内容,让学生明白生活和学习中总是会遇到各种艰难困苦的,在面对这些困难的时候,如果我们知难而退,那么这些艰难困苦就是我们进步路上的“绊脚石”,但是如果我们迎难而上,那么这些艰难困苦就是我们进步路上的“垫脚石”。只有经历苦难,才能够收获成功。在此,教师还可以结合农村学生的现状,让他们回忆自己春天播种、夏天除草、秋天收割的经历,体会收获沉甸甸果实的喜悦,以此让学生获得深刻的感悟和体会,进而真正坚定意志,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进而实现德育。

综上所述,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德育的培养,要坚持“在绿色中育德树人”的理念,要结合自身学校的办学条件、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取更加有效、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有效落实德育,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树人体育运动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体育运动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