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颈椎病病人实施X 线平片诊断效果分析

2021-12-02孙小军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4期
关键词:椎间隙平片颈椎病

孙小军

(利津县北宋镇卫生院放射科 山东 东营 257439)

颈椎病属于目前较为多见的一种多发性疾病,发生的因素多由于颈椎病变,神经压迫和血管有关,从而患者出现头部眩晕、耳鸣以及颈肩部酸痛反应[1]。目前在生活习惯的变化下,工作压力的增加,颈椎病发病年龄有所提前,发病率显著提高。颈椎病早期呈现为颈部肌肉病变,肌肉劳损造成椎旁两侧肌肉附着点位置呈现力学变化,在不断积累下造成颈椎退行性变化,失衡以及代偿性生理曲度变化[2]。在时间不断延长中颈椎骨性的解剖区域存在变化,椎间盘存在退变,进一步对周围组织进行刺激和压迫。因颈椎病的临床反应较为复杂,进一步发展会造成头部、颈部、肩部和背部不适。因此早期对颈椎病检查意义明显。本文将进一步分析颈椎X 线平片检查应用于颈椎病中的有效性。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在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纳入本院进行X 线检查的颈椎病患者400 例。其中,男性224 例,女性176 例,年龄14 ~56 岁,中位年龄(18.02±2.00)岁,病程半年~30 年,平均病程(3.1±1.2)年。

1.2 检查方法

400 例患者均进行正位片,侧位片和斜位片,少数患者加摄颈椎过伸过曲位。X 线设备为邦盛医疗装备(天津)股份有限公司,型号为DF-625H-2,最大输入功率为50 KVA。

正位片记录患者是否存在颈椎关节和椎间隙变化,是否存在颈肋等变异;侧位片记录患者的生理曲度,是否存在椎间隙狭窄和骨赘以及韧带钙化反应;斜位片记录患者的椎间孔形态,颈椎关节是否有增生表现;过曲过伸功能位片记录患者各椎体间是否存在成角和向前、后的滑脱移位。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264 例患者存在颈部和肩膀酸痛以及手指麻木;62例存在颈部酸胀难忍,活动限制,早起或者劳累后加重;34 例存在头部眩晕和眼花,胃部不适以及呕吐反应;22例存在步态不稳以及下肢发麻状态;10 例枕部疼痛、心慌和胸部发闷;8 例存在咽部异物和吞咽困难。

2.2 X 线平片记录征象

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中:

272 例(68.00%)出现颈椎生理曲度变化;196 例(49.00%)存在椎间隙狭窄,其中112 例单发,84 例多发,C5-6共计98 例,C6-7共计74 例。352 例(88.00%)为椎体缘骨质增生,其中196 例为C5,150 例为C6,均属于前后缘增生。

228 例(57.00%)为椎间孔变小;284 例(71.00%)为钩椎关节退行性变化,其中54 例为C4,82 例为C5,106 例为C6,42 例为C7,280 例(70.00%)为椎体旋转和滑脱,其中72 例为棘突偏离中线,124 例为侧位椎体形成双突边征,功能位置清楚呈现。236 例(59.00%)为韧带钙化,其中56 例前纵韧带钙化,180 例为项韧带钙化。

3 讨论

颈椎病是临床中的常见和多发病症,目前对颈椎病患者采用X 线检查,具有经济性高,简单可操作,且对颈椎病的诊断率较高。多数颈椎病患者采用X 线检查和临床确诊后,多应用牵引以及按摩推拿等综合辅助形式,来获取最为患者满意的价值。通过X 线检查,存在椎间隙以及椎间孔变小和椎间盘膨出表现明显的患者,会采用颈椎牵引拉开椎间隙以及椎间孔去改善肌肉痉挛,从而缓解患者的不适状态。对于仅仅存在颈部肌肉痉挛患者可应用推拿按摩的形式,去调节肌肉痉挛造成的肩部疼痛和头晕反应。

颈椎病患者行X 线检查,能够呈现出颈椎生理曲度、椎体、小关节、钩椎关节骨质增生情况,记录椎间隙变化,局部韧带钙化和椎体失衡征象,有利于颈椎病的诊断。且X 线检查价格低廉,操作简单[3],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检查结果的记录,同时清楚记录颈椎的生理曲度变化和退行性变化的程度[4]。颈椎病患者行X 线检查中,因无法进一步记录软组织的病变状态,相比较于CT 和MRI存在缺陷,所以对颈椎病患者进行X 线检查,不能记录脊髓和神经根变化。

一旦患者发生颈椎病的反应,常规情况下多拍摄颈椎的正位片、侧位片,如果存在其余反应,则还需要拍摄颈椎过伸,过伸、过屈、侧位和左右斜位片,如果存在颈椎病变导致不适,还需要进一步加行拍摄正位片[5]。对于年龄较大,长期文案工作或者过度劳损等因素导致颈椎间盘,钩椎关节和关节突关节等退行性病变,从而出现波及神经以及血管等相应反应。因此对于颈椎病的诊断应根据X 线检查记录颈椎退行性病变表现,但是如果X 线检查没有记录退行性变化,则无法确诊为颈椎病。在目前颈椎病发生率不断提升的状态下,青少年因为学习的压力导致颈椎病发病率增高。颈椎力学的稳定包含内部平衡以及外部平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颈椎的稳定度[6]。因患者长时间伏案工作造成头部的重心朝前转移,颈部肌肉群韧带长时间在过劳状态,同时两侧力度的不稳定,导致颈椎外部平衡被打乱,从而颈椎出现应力失衡,加速了颈椎间盘和关节的退变,造成颈部骨质退变增生,让肌肉出现黏连的瘢痕状态,引发关节囊和韧带增生肥厚反应[7]。

通过本文结果分析,68.00%为颈椎生理曲度变化;49.00%存在椎间隙狭窄,其中112 例单发,84 例多发,C5-6共计98 例,C6-7共计74 例。88.00%为椎体缘骨质增生,其中196 例为C5,150 例为C6,均属于前后缘增生。57.00%为椎间孔变小;71.00%为钩椎关节退行性变化,70.00%为椎体旋转和滑脱,其中72 例为棘突偏离中线,124 例为侧位椎体形成双突边征,功能位置清楚呈现。59.00%为韧带钙化,其中56 例前纵韧带钙化,180 例为项韧带钙化。通过本次结果分析,颈椎不稳定是早期诊断关键指标,椎间盘退变导致椎间隙狭窄,关节囊以及韧带松弛,从而颈椎活动稳定降低,正侧斜位在某种状态下无法展示早期椎体序列变化,所以临床症状显著但是平片没有存在异常时,需要加摄前曲后伸位,才有利于早期病变的检出。颈椎病的位置和发病具有十分紧密的特征,其中C4-6椎体是颈部活动中心点,因此受应力最大,平衡力最为薄弱,这也是骨质增生最多发生的位置。因骨质增生和小关节的松弛移位,让椎间孔失去正常的形状,变小和变窄。通过本文结果分析,椎孔变小以及曲度异常是最关键的X 线平片变化,前纵韧带钙化呈现为椎体前缘细线状或椎间隙前方的小点状,项韧带钙化呈现为长纵条形状以及分节形状,多发生于C4-7棘突后方,所以也是诊断的关键依据。

当前颈椎病的X 线平片呈现和临床诊断有一定的争议性,多数研究人员认为颈椎X 线平片和临床研究并不相符。部分患者的症状较为严重,但是X 平片检查存在轻度或者正常;部分患者症状轻度但是X 线平片变化较为明显。因此在这一问题研究中,临床认为颈椎退变和颈椎病是相同病理过程的不同阶段,X 线不能全部对颈椎病的病理过程进行反应,因此仅仅强调了骨质的病变反应,但是其颈部软组织肿胀度,肥厚状态以及痉挛和变性也是颈椎病症状出现的因素。X 线不能对颈椎病的病理过程进行反应,但是能够强调骨质的病变状态。

综上所述,在影像学检查方式的变革和更新,医师逐渐提升了放射学诊断的价值,虽然CT 检查以及MRI 检查在颈椎病的诊断中也具有优点,但是依然不能低估X线平片起到的重要价值,尤其是对于双斜位X 线平片检查钩突增生以及上关节突增生和椎间孔的记录十分关键。且本文研究选取的样本较少,择取时间段较短,建议后期扩大样本量,延长时间段,从而进行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椎间隙平片颈椎病
X线平片和CT对颈椎病诊断的临床效果
超声与传统体表标记定位孕产妇L3~4椎间隙用于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
游泳 赶走颈椎病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术中恢复椎间隙自然高度对术后疗效的影响
应用X线平片、CT及MRI在颈椎病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腰椎正中矢状面椎间隙的CT测量及临床意义
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价值探究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椎间隙狭窄型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