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实践探究

2021-12-02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莫厘中学张炎石

亚太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语篇文本目标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莫厘中学 张炎石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提出,教学评价是英语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着重评价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状况,评价要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和合理性,要重在通过对日常教学和学习情况的过程性观察、监控、记录和评估,全面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学习效果和发展潜能,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长经历。由此可知,建构多维度、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是搭建完整课堂教学框架的重要手段。

笔者从文本解读、学情分析出发,制定教学目标,运用英语学习活动观,结合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学科能力要素,将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融为一体,实践教、学、评一体化,落实学习活动观,培养学生英语学科能力。

一、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评一体化是教学与评价方式的全新体验,主要面向有效教学的实践讨论,涉及课程与评价两个领域的理论与实践。倡导教、学、评一体化,就是根据课程目标解决“教什么?”“学什么?”和“会什么?”三个方面的问题。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落实立德树人,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引领者,要确定课堂教学“教什么?”“怎么教?”,要指导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最后通过评价知晓学生“会什么?”的最终效果。

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落脚点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清晰的目标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提和灵魂,在清晰的目标下开展教、学、评活动,实现教、学、评的一致。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是英语学习活动,教学活动中课堂评价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照目标和活动来设计,并贯穿教学始终。基于活动观的教学设计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到教学评价要融合统一,从而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确保活动观的落实效果。

下面以牛津上海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阅读课作为实践素材,基于学科能力框架,对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评价方式及指标进行教、学、评一体化的设计、分析和落实。

二、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实践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分为三步:第一步是教师对语篇进行全面、深入的解读;第二步是基于文本解读整合课程内容,依据活动观设计有层次性的教学目标;第三步是基于教学目标,遵循活动观设计并实施有层次的教学活动,在引导学生开展主题意义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整合知识学习和语言技能发展,体现文化感知和品格塑造,发展思维品质和语言学习能力,同时确保教、学、评的融合与统一。

(一)文本解读

本课从五个角度出发,以What、Why 和How 三个问题解读文本。

What(主题和内容):本课以健康生活方式探究为主题背景,描述了Kitty 和Daniel 两个同学的不同生活方式。

Why(主题和观点):Kitty 和Daniel 作为两位描述者,各自描述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体现作者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愿景,使读者明白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才是健康生活方式。

How(文本和语言):全文运用一般现在时分别描述了Kitty 和Daniel 不同的生活方式,并以此作为健康生活方式的对比,是典型的记叙文,文本最后阐述了Daniel 想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的愿望和设想。

(二)学情分析

健康的饮食与运动习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在经过小学和前几个单元的学习之后,学生有了一些关于食品和运动的词汇储备。七年级学生天真好动,对视听和游戏类的活动比较感兴趣,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在注重知识性的同时,也要考虑活动的趣味性,知识活动要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难度等级需要逐渐递增,听、说、读、写、看是学生学习行为,活动设计时要注重培养这些语言技能。

(三)教、学、评活动一体化设计

根据对文本的解读和学情分析,本课根据语篇阅读前、中和后三个方面设计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从而促进学生学科能力的提升。

教学目标1:语篇阅读前,让学生通过看、说语言技能学习活动,了解健康生活习惯包括健康食品和运动,并通过各种学习活动唤醒学生关于食品和运动方面的词汇。

根 据 教 学 目 标,设 计“What we watch”“What we guess”“What we say”三个英语学习活动。由于是读前活动,活动设计主要以学习理解和应用实践两个能力层次培养出发,并通过看、听、说语言技能测评,评价学生对于食品和运动类词汇的掌握情况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2:语篇阅读中,学生通过阅读文本,采用听、说、读、写语言技能,获取、梳理Kitty和Daniel的生活方式,最终运用语篇编写对话。

根据教学目标,从培养学生学习理解、实践应用和迁移创新能力出发,设计“listening and reading”“reading and analysis”“reading and drawing”“making up a dialogue”四个英语学习活动。学生通过听、读寻找语篇问题线索,通过问题链,帮助学生获取与梳理文本信息,检测与评价学生对Kitty 的生活方式信息理解能力,使学生认知中的原有图式与新文本信息相互作用,达到构建文本意义的目的。

教学目标3:语篇阅读后,学生通过对语篇知识的内化、运用,采用说、写方式提出一些能帮助“肥肥”保持身体健康的合理化建议。

根据教学目标,从培养学生实践应用和迁移创新能力出发,设计“What we think”和“What we advise”两个英语学习活动。学生积极讨论、深度思考除语篇中所提到的能保持身体健康的方式以外,还有哪些重要因素也能让人们保持身体健康,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教师通过说、写语言技能测评,评价学生能否运用语篇信息对语篇重新编码,创造新的语篇。

综上所述,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师生的“评”,相互融合,贯穿教学始终,才是完整的课堂教学。教学的功能在于育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是主体,又都互为客体。教师根据教学素材,深入解读文本,制订教学目标,按照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个层次设计“教什么、怎么教”的教学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根据教师教学活动,完成“学什么、怎么学”,实现“会什么”,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无论教还是学,没有良好的课堂层面的评价,就没有良好的教学实践;课堂层面良好的教学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层面的评价实践。实践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具体而言,教师应以课程目标为依据,有机整合课程内容,精心设计学习活动,以主题意义为引领,以语篇内容为依托,通过创设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的英语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参与主题意义的探究活动,从中学习语言知识、巩固语言技能,汲取文化营养,开拓多元思维,塑造良好品格,优化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确保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同步提高和全面发展,最终促进学生学科能力的提升和核心素养的发展。

猜你喜欢

语篇文本目标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语篇填空训练题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