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社”三级链接导向下双创实践团队建设研究

2021-12-02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城市建设学院孔德静史淏宇张东旭朱红方

亚太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双创理论建设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城市建设学院 王 鹤 孔德静 史淏宇 张东旭 朱红方

国务院相继于2015 年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2018 年颁布“五条鼓励创新创业政策”,对大众创新创业项目进行精准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排头兵,对构建社会层面广泛的双创实践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有关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研究文献较多,特别是围绕实践内容开展的探讨成为热点,如校企合作、校园双创环境建设与社会服务等;而将高校、企业和社会三者有机链接的双创实践团队建设的有关研究相对不充分,特别是对于价值、内涵和技术支撑的解析,需要进一步开展。

一、“校—企—社”三级链接导向下双创实践团队建设价值

(一)主体层面的双创意识培养

研究团队与导师共同开展“校—企—社”三级链接导向下双创实践团队建设研究,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应用技术基本能力。将与规划专业至关重要的产业发展和社会实践在理论方面进行深化,并以清晰的模式结构构建创业训练项目,激活学生团队的参与热情,同时在技术应用操作能力、行业设计标准和规范、工程实践经验等方面获得较大提高,使创新创业理念的受益者和主体参与者——学生群体,真正得到专业方面的积极引导和有效提点,为参与社会创业、行业就业、创新思维培养提供帮助和扶持。

(二)行业层面的双创能力塑造

依托与导师紧密联系和合作的企业平台,实现贴近行业发展的创业尝试和实践训练,与当下前沿理念和政策密切结合,检验课堂理论学习的成效,特别是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多规合一”“密路网、小街区”“时间生活圈居住区”等政策导向和行业理念,在专业教育教学和双创人才培养的内容、模式、程度等方面逐步渗透,有助于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热情,对行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三)教育层面的双创理念革新

“校—企—社”三级链接模式,是对教学链条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赋予纯粹的理论学习以重要的实践价值,对夯实理论基础、理论转化实践、实践转化效益具有显著的贡献。搭建企业实践平台完成校企对接,建立企业实训基地实现社会服务,极大提升学生参与创新实践和创业训练的积极性,同时有助于规范教学目标和行为,统一思想,形成一整套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促进教学改革深化和提升。

二、“校—企—社”三级链接导向下双创实践团队建设内涵

研究主要针对城乡规划专业双创人才的培养,重点强调师生团队创业训练能力的提升,“校—企—社”三级链接模式主要包括3 个层面的内容。

(一)纵线—校内双创实践环境

基于已成立的众创工作室,主要训练理论、专业技能、创新设计和实践能力。理论,即注重前沿理念和经典理论学习,以理论为底色,厚重团队研究基础,用以指导设计和实践;专业技能,即注重手绘表达和计算机绘图能力训练,其中手绘表达主要用于实际工程项目概念表达和交流,计算机绘图软件集中围绕CAD、SU、VARY、PS、CIM-BIM 等应用,注重方案图纸绘制和效果图表达;创新设计,即注重设计方案的时代性、创新性和地域性,在满足甲方需求的基础上充分体现设计的专业性,实现民生意愿;实践能力,即了解机构设置、制度建设、管理模式等创业因素,积极对外交往,与企业建立长期联系,并开展必要的工程项目调研、踏勘、汇报和交流工作。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在于:团队专业技能培养的快车道——打造创业工作室传帮带的技能培养模式,同时通过采用指导教师项目开展全员参与的形式,从基础层面锤炼团队专业技能。

(二)横线—企业双创实践环境

基于合作企业,能够从事建筑设计、城乡规划设计等项目,指导教师兼任企业职务,校企合作途径顺畅,能够提供大量实际项目,保障创业训练的持续性和可行性。已合作完成多项实际工程项目,学生具备较强的参与度。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在于:企业项目和岗位的训练营——根据企业项目规模、难易程度、地域特征和侧重点等不同因素适时培养团队相应能力,提供必要的实习岗位,使适龄学生走出校园、走向工作岗位开展实习工作,与校内创业项目工作室建立深度联系。

(三)网线—社会双创实践环境

基于民生建设——社会服务和主管部门建议,双创团队创业训练项目一方面服务校园文化建设,为建设校园文化氛围提供直观成果(图纸展览);另一方面服务社会民生发展,建筑设计项目与民生息息相关,建筑风貌、功能、空间直接关系城市风貌、价值和社会美学,对民众生活、生产、休闲、出行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建筑设计、规划设计与城乡规划和建设主管部门关系密切,在设计过程中通过理念渗透时代、行业发展的前沿追求和价值取向,为主管部门管理提供积极有效建议。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在于:社会服务和民生建设的桥头堡——以点及面、以小见大,从创业训练项目入手,开展企业实际项目,投身社会服务和推动民生建设,并适度开展建筑和规划设计义务服务活动。

三、“校—企—社”三级链接导向下双创实践团队建设的技术支撑

(一)理性技术

创业训练团队需要具备专业理论支撑、软件操作应用能力、社会调研和汇报交流能力,团队重点打造“当下前沿理念+经典理论”“CAD+SU+VARY+PS”“团队设计+全员交流+重点汇报”的技术主线,确保项目落实。

(二)质性要求

解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等政策导向,同时充分理解“多规合一”“密路网、小街区”和“时间生活圈居住区”等行业新理念和新标准,直接指导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开展,确保项目贴近政策、时代和行业发展新方向。

(三)具象内容

以实际建筑工程项目为抓手,将校内专业能力应用于社会实践,以创业团队模式产生经济效益,注重成果转化的重要性。校内训练为基础级,企业对接为提升级,社会服务为价值级,三级链接,升华创业训练的意义。

(四)抽象层次

实现“校+企+社”三级链接结构,将高校双创资源、导师工程资源和社会企业资源高度融合,实现“专业技能学习应用于行业项目、行业项目服务于社会民生”的深度价值。

四、结语—创新之处

“校—企—社”三级链条具备相互作用力,在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理实推进教学改革等方面可以形成有效互动,在理论、实践、人才培养和科学表述方面具有创新。

第一,双创教育的理论创新:技术产业指导下的理论发展。将双创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与专业、行业、产业及技术密切结合,突破以往千篇一律的理论研究,形成针对性强、适用性广、范式化明确的新理念,既有站位高度,又能落地务实。

第二,专业教育的实践创新:工程背景中的实践价值。将城乡规划专业教育放置于工程实践和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中进行研究,实践工作的开展遵于理论却摆脱纸面,扎根基层但追求新意,生于课堂不限于校园,具有极强的实践价值。

第三,行业发展的人才创新:理实融合型的技能力量。以实践触媒激活实践任务,以实践体系规划实践行为,以实践平台承载实践活动,将观念、方法、行为、期望凝聚于一点,培养重理论、专技能、跟时代、善创新的高素质后续人才。

第四,科学研究的表述创新:特定语境下的精练表达。明确“校—企—社”语境,将创业训练项目根植于校园众创工作室,依托于实际工程项目,与中联合创设计有限公司建立明确的校企对接,服务京津冀区域发展,一方面,使科学研究的成果结构完整密实;另一方面,使研究更具感召力和接受度,精练表达带来广泛应用和深刻记忆。

猜你喜欢

双创理论建设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