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助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2021-12-02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第三中学吴丽兰

亚太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教材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第三中学 吴丽兰

现阶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不论是教材学习,还是应对考试,都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阅读、思考、表达能力。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和模式的影响,部分教师未意识到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性,仍然只重视知识的教学,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虽能记忆知识,但因理解不深入、不透彻而不会灵活运用知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分析能力,是分析问题梳理思路、联系材料归纳知识、有条理全面多角度选择或回答题目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转变自身的观念,利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既传授知识,又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等学科素养,从根本上提高教学实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必要性

(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需求

在学生求知过程中,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智力的发展,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现如今,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本图文并茂,栏目丰富,除了知识性的知识外,还有一些辅助材料等,具有极强的阅读性。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要求实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教师督促学生以教学目标为中心,不断阅读思考、归纳提升。而想要学习与理解课本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离不开文字阅读的。加之,新课改背景下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基于该角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符合新课改思想的。

(二)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的有效途径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考试模式进行了创新,有效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从新中考形式可以发现,道德与法治课的最终目标并不是追求高分数,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道德意识。考试的试题来源于教材,且又高于教材。不管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都会涉及一些最新的新闻材料,材料通常400—500 字,学生需要理解材料,才可以很好地完成考试。特别是材料分析题,很多学生得分较低,究其原因是把握材料不够准确、审题方向错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需要打破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的束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想要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题能力,而提高阅读能力是基础。从该层面来看,提高阅读能力是提升学生考试成绩的有效途径,因为这样学生可以学会阅读材料,抓住材料主要信息与有用信息。

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助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

(一)巧妙构建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索问题,学习效率也会随之提升,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为了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积极主动性,教师可以利用有效的导入形式,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氛围。在该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情境导入、自编小品剧、实例导入、音乐导入、媒体影像导入、问题导入等手段,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深入理解知识点,提升学习效果。

例如,在讲解“友谊与成长同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视频《你有一封信》,其主要讲的是80多岁的老人花费半个多世纪时间寻找分别了62 年的同学刘元江的故事。通过观看视频,学生被纯真的同学友谊所感动。紧接着,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为什么视频中的老人要花费这么多精力寻找初中同学?问题的诱导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然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阅读。此外,教师还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古今中外的故事,穿插教学,进而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学生全身心投入阅读,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二)教授正确阅读方法,提升学生阅读质量

道德与法治问题涉及诸多方面,每个方面的叙述都相对较长,阅读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学生是否可以准确找出要点,是否可以准确抓住关键词与中心语句。阅读并不是简单的程序,实际上阅读本身是非常复杂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提升学生阅读质量,这样才可以有效保证教学效果。但是相关调查显示,部分学生无法准确掌握教材内容,无法准确理解知识要领,也无法有效把握教材内在联系,究其原因是学生阅读方法存在问题。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引学生根据一定步骤进行阅读,如略读、精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略读时,对文章概况进行大致了解;在精读中对重点内容进行认真梳理,提出疑问进行思考;最后经过反思总结解答疑问,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学生阅读质量。

例如,在讲解“做守法的公民”时,教师可以先指引学生对课本内容进行略读,大致了解该节课内容。然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为什么我们要遵纪守法?”“遵纪守法重要性是什么?”“我国对人民都制定了什么法律法规?”等,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对教材进行阅读,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该过程中,学生会以问题为基础,精读教材,认真梳理教材重点,找出答案。紧接着,教师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和观点,并给予适当指引,组织学生自主解决或合作讨论,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使学生感受到阅读带来的成功,有效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三)科学安排阅读时间,让学生做阅读主人

在以往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部分教师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阅读,以致教师提问该节课内容时,学生不知所云;还有部分教师没有等学生阅读完教材内容,没有等学生思考和分析,就让学生回答问题,导致学生回答问题存在驴唇不对马嘴的情况;甚至部分教师直接说出答案,导致学生跟不上教师思路,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效果。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学生的阅读时间,把学生作为阅读主人,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特点,留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思考时间,进而有效提升学生阅读和分析能力。此外,教师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留过长的阅读分析时间,否则会对学生学习进度造成影响,导致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前给予一些提示,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欲望,促使学生可以利用最短的时间阅读内容、进行分析和掌握重点,保证学生有足够阅读时间的同时,可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进而有效提升阅读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讲解“在社会中成长”时,该节课的重点内容是帮助学生养成亲社会行为,想要实现该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指引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自主详细的阅读,促使学生对社会变化进行切身感受,关心社会发展,并根据自身经历,对自己亲近社会的行为进行讲述。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促使学生在无形中形成自觉服务社会的思想,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还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现阶段,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大部分教师都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导致学生无法深入理解知识内涵,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明确阅读能力对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重要价值,并结合实际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保证学生学习效果,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