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安徽省高校专业评估的机械专业指标体系的建设
——以安徽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

2021-12-02安徽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李德永

亚太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机械类机械设计安徽省

安徽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王 爽 李德永 胡 坤

2019 年3 月,安徽省普通本科高校机械类专业合作委员会发布的《安徽省普通本科高校机械类专业评估实施方案》中提出了机械学科的主要任务是将各种知识和信息融入设计、制造和控制中,应用现代工程知识和各种技术,使设计制造的机械系统和产品能满足使用要求,并且具有市场竞争力。

总体上,机械类专业更加强调学生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以及机械学科及相关学科专业知识的融合,更加强调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融合,更加强调学生设计、创新和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高校机械类专业能否培养出适应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专业评估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起到标尺的作用。通过专业评估可得知,该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是否与时俱进,进一步说,即能否体现高质量的办学特色。

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评估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安徽理工大学为例

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例,主要存在的问题可依次概括为:复合型人才培养评价机制缺失,未体现协同育人的理念,轻视实践教学环节,创新能力考核不完善。根据安徽省普通高校机械类专业评估委员会的指导意见,如何创新机械类专业高水平人才创新能力的教育方法,已经成为新时代特色人才的创新培养方式,也是提高专业办学特色特别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基于安徽省高校专业评估的机械专业指标体系的建设

(一)专业课程建设

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可细分为专业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需合理,能说明该门课程对培养目标的支撑,重视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更新;课程建设至少有省级精品课程(MOOC 或视频公开课等)1 门或者校级精品课程(MOOC 或视频公开课等)3 门,其中采用双语教学的专业必修课程比例≥5%;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并对超过50%的课程考试实现教考分离。

(二)师资队伍建设

本专业的专任教师中具有企业或相关工程实践经验的比例大于30%,从事过工程设计和研究背景的比例大于40%;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应大于35%,并且具有省校级教学名师、煤炭行业教学名师。对教授、副教授上本科课程的学时数具有规定,如教授、副教授给本科生授课人均高于2 门/学年,专任教师数量满足本专业教学需求,教师数量大于15 人;生师比小于20:1;校外兼职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小于15%。教师队伍建设与综合素质,根据安徽省机械仪器专业合作委员会的要求,提出了师资培养情况和教师风范。

(三)教学条件与实践教学环节

以安徽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具体条件可分为实验装备及其利用、实践教学和图书资料及其利用。拥有用于本科教学的高新仪器设备,生均仪器设备值大于6000 元;实验教学设备数量满足教学需要,仪器完好率大于94%,强调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面向大学生设立科研创新项目,学生积极利用专业实验室开展开放性试验(不低于15 学时/周)。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内容更新及时,至少有4 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开展效果显著的产学研教学活动。

(四)教学成果

重视本专业教师的教研项目、论文、教学成果及获奖情况,积极开展专业教学改革研究,效果明显。课程教学是高等学校对学生培养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一环,针对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本专业教师积极申报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对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案等进行系统的改革。经过教学团队与各个课程组多次讨论与研修,探索出一种具有创新、包含思政元素的机械专业教学体系,为优质教学成果提供了基础。

全专业教师共计主持省(部)级及以上教学研究项目大于4 项,近3 年平均每位教师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大于0.6 篇;在教学成果改革方面,本专业近3 年需获省级教学成果奖大于1 项或校级教学成果奖大于2 项。

(五)科研水平

机械学科依托煤炭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并且教育部公布2020 年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名单,以安徽理工大学为依托高校组建的“智能矿山技术与装备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榜上有名。标志着该中心从原有的“安徽协同创新中心”升级为国家级科研平台,成为学校首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除此之外,还拥有机械工程学科一级博士点,是省属高校唯一的机械一级博士点,学科专业发展趋势良好。

(六)教学质量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思想素质较高,学风良好,年均大于3 名学生获得校级及以上优秀奖励。在指导毕业设计方面,选题科学、合理,结合社会经济实际,能够做到一人一题,且各不相同。单个教师指导学生数≤10 人,指导教师均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硕士学位,且高职称比例大于30%。升硕率方面,近三届本科毕业学生平均升硕率≥10%。专业设有创新实践基地,以供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参加课内外科技文化活动的学生人数多、效果好。主持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计划项目、校级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等≥10 项。

(七)社会声誉

近3 年内,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共培养毕业生超过1400 人,为了保障毕业生的就业权利与切实提高就业率,学院通过各专业教师安排了岗前实习、就业规划指导课程、毕业生定向培养、举办多场高质量的线上线下就业双选会、承办安徽省大学生就业创业大赛等。在多种举措下,2020 届毕业生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就业率仍高达92%,在困难时期坚决保障了毕业学生的就业权利,绝大部分就业生能在本专业及其相关领域一展所长,奉献社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后续还设置了一系列的就业回访与调查,如通过学院公众号发放就业回访表、代表性企业走访、定期召开优质用人单位座谈会等。通过近3年的用人单位回访统计可以看出,本专业毕业生能够快速适应工作环境,3 年内基本达到专业中级职称,满意率高达95.2%。根据学院微信公众号跟踪回访显示,本专业毕业生踏上工作岗位后,展现了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爱岗敬业精神,思维逻辑和创新能力较强,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众多毕业生活跃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珠海等一线大城市,为数不少的毕业生留在安徽省内创办企业,走上管理岗位,甚至回母校招聘毕业生,为各个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八)应用型机械人才的培养定位与专业特色

专业特色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专业侧重煤矿机器人,这是我们优于省内外其他学校同类专业的独特优质风貌。根据安徽省机械专业同行的情况、市场需求以及毕业去向,本专业把“应用型+机械人才”作为定位培养的指导。此外,为了实时响应国家大学生培养政策与就业导向,积极鼓励学生参加除了本专业外的辅修课程,如辅修英语、电气工程、经济与管理的有关课程,让学生在通晓机械专业知识的同时还掌握一些其他专业的必备基础知识。这样使学生在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一专多能,能够充分满足各单位的需求。

按照“人才为先、质量为要、中国特色、国际影响”的价值导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进行整体水平的评估。以安徽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为例,进行专业评估体系构建,旨在总结经验,找出培养工作中的问题,不断改革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使省教育厅等主管部门了解学生培养中带有共性和方针性、政策性的问题,以便加强宏观管理和指导。

猜你喜欢

机械类机械设计安徽省
成长相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探究
基于OBE理念的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关于三维CAD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机械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报告定量分析计算若干问题探讨
机械类“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研究
基于“零距离就业”的机械类“CAD/CAM”技能培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