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情境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21-12-02福建省福州屏东中学陈少旭

亚太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生活化案例法治

福建省福州屏东中学 陈少旭

社会立足之根本在于道德和法治,为给国家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应重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但是,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其教学模式单一、落后,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学生日后发展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可以将生活情境融入教学,教学需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重视学生的表现,将更多贴合生活的实例引入课程,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注重学生获得的体验,提高学生综合思想品质,为营造法治社会环境奠定基础。

一、应用生活情境的原则

(一)实践性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应用生活情境教学,需遵循实践性原则。一方面,将学生纳为学习主体,在生活情境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通过自己动手理解道德与法治内容,学生理解内容、理解生活,辨别生活中的真善美,构建自我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不断成长;另一方面,通过不同形式的实践可丰富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实课堂内容,让学生和教师、课堂融为一体,提高教学质量,将教学贴近生活,通过不同的实践活动落实具体教学,针对学生特点开展教学。

(二)阶段性

初中是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的关键时期,但是初中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情境教学,教师需要重视学生阶段性发展,认识到学生身心发展对其日常学习造成的影响。在教学中,需要按照学生身心发展需求教学,让学生掌握更多系统知识。也就是说,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要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及认知水平,及时转变教学规划,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案例,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二、生活情境应用的关键

(一)教学案例内容需贴近生活

对初中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可提高学生今后的生活质量。德育需要从学生经历的生活中提取,贴近学生生活。例如,在阐述父母之爱的教育中,可以在课堂开始之前,为学生播放教学视频:父母和孩子外出旅游,在山上乘坐缆车,但是缆车出现问题,高空坠落,父母将孩子举起,起到缓冲作用,最终孩子得救。播放该视频,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被这种父母之爱感动,起到讲解远不能达到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将实际生活中的旅游、缆车等真实内容引入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情景体验领悟教学真理,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提高教学质量。

(二)明确生活化教学目标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时期,其青春转折时期,思维具有叛逆性特点,需让学生真正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在教学中融入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制定趋于生活化的实际目标。例如,在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主要需培养学生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正确的思想品德。在教学中,要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充分联系起来。

(三)鼓励学生深入体验生活

学生需将课堂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发挥知识最大化作用。学生切勿“纸上谈兵”,要将自身接受与学习的道理内化为自身的精神财富,落实高度自觉。例如,教师在讲解关于国家的法治教育课程中,可以将我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制度作为案例融入课堂中,将初中校园比喻为国家,让学生自我寻找“国家”中的不足及问题,在学生群体中选举优秀的学生代表,向教师递交提案,教师向领导反映问题,使学校出现的问题得到解决。通过将学生接触的生活中的事物融入道德和法治教学中,学生体验到管理的乐趣,同时也了解了国家制度的优越性,加深和学校的联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得到增强。

(四)教学方式生活化处理

对道德的判断,因评判人不同,道德标准也并不相同。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选取近年来的典型案例,让学生自由评论。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可能有批判、有发扬,提出自己的看法。例如,在讲到“诚信”时,将“海因茨偷药救妻子”的例子引入课堂,不同学生对海因茨行为的看法不同,一些学生认为偷药是不道德的行为,一些学生认为他是为了给妻子治病,后来还对药店进行了补偿,行为是可以原谅的。学生在课堂上辩论,自身道德思维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教学中领悟正确的道德判断标准,面对实际的道德问题可以为自身的行为负责,同时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为更好地生活打下基础。

三、应用生活情境展开教学的策略

(一)重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是学生认识世界的关键时期,学生对生活中的各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认识学生在这方面的特点,将教学活动和生活相结合,以生活化事件营造情境,在知识和学生之间建立桥梁,以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为基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从而有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例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讲解“友谊对成长的重要性”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收集自己和好友的激动瞬间,收集合影与成长中有趣的瞬间,可以通过视频、音频或纸面文字的方式总结记录下来,和同学进行分享,引起同学的共鸣,认识到友谊对自身成长带来的重要作用,让学生感受友谊的美好。此外,让学生将友谊的记录在课堂中分享,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课堂不再枯燥乏味,也可以为今后的课堂教学奠定坚实基础。

(二)建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合理的开端是确保生活情境教学合理开展的基础,因此要创设科学的教学情境。初中教材中道德及法治教育内容多从生活中选择案例,通过选择合适的案例让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进行评判,对世界有自身的正确理解,形成学生自己的价值观及生活观。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一些学生对课堂教学中的案例表现出兴趣不高,主要是传统教学中的案例缺乏更新,沿用老的案例,脱离了学生的生活,降低了学生的实际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多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以此激发学生实际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网络教学新时空”中,可以将情景剧穿插到课堂教学当中,让学生组织表演情景剧《网络社交》,将网络社交中可能出现的道德和法治问题融入情景剧中,模仿网络中出现的典型事件,对过程及结局进行夸张化表现,以提高初中学生在网络社交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及自我防范意识。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表演,将知识和问题以表演的形式表现出来,展现出另一种课堂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三)开展生活化的课外实践

单纯的课堂教学往往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在课堂教学的同时,需结合课外实践,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课外实践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通过课外实践可增加学生的基本阅历,提高其生活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解“珍爱生命”一课中,可以在周末时间组织学生去烈士陵园、战争纪念馆等参观,让学生了解历史,同时认识生命的可贵。学生在参观的同时,为学生讲解历史背后发生的故事,体会先烈们的付出,对生命提高敬畏感,从而珍惜生命,杜绝轻生。课外实践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为其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提供更多的体验机会。

(四)落实生活化的课后作业

为学生布置科学的课后作业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步骤,通过布置合理的课后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学到的知识。课后作业不能单单局限于纸质作业,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生活实践当中学到更多知识,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例如,在讲到和“孝道”有关的知识时,可以布置学生和家长共同完成的作业,通过该作业形式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也给家长和学生创造更多沟通交流的机会,拉近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关系,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也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带来便利。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和法治教学中,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充分地投入教学中,需及时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以道德和法治为现实生活服务为入手点,将生活情境融入实际教学中,以生活充实教学,将时代前沿的先进技术融入教学中,重视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中。此外,将学生生活、家庭及学校各项活动联系起来,加强学生对学校、家庭及社会的认识,让学生学到更多的道德和法治知识,并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为国家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生活化案例法治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