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大学生学业指导的探索与实践

2021-12-02河南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郭永刚王心超蔡刚毅

亚太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心理健康育人

河南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郭永刚 王心超 徐 芸 蔡刚毅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就是要确认工科专业毕业生达到行业认可的既定质量标准要求,是一种以产出为导向(outcome-based)的合格性评价。

学生的学业水平是学习质量的重要体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与干预是促进学生学业成功的有效措施。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对学生的学业指导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专业要开展立德树人教育,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引导学生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良好学风,帮助学生理解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明确课程学习与毕业要求达成的关系;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明确课程目标,掌握学习方法,自查学习效果等;同时要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

一、开展立德树人教育,筑牢学业指导的思想根基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主线。工程教育认证为专业开展立德树人教育提供了思路,各专业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有爱国情怀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

(一)在教育教学中实施“德”字工程

主动渗透立德树人理念,教师既要教书育人,又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主动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励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道德讲堂、科技论坛等文化活动,通过正面教育引导激励学生,培养专业强、品德优的人才。

(二)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

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识课和专业课“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通识课、专业课作为思政课的补充同向同行、共同担当、协同育人。

(三)在校园文化中实施文化思政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打造特色校园文化,构建校园文化育人品牌,设立多体系的评优评先活动,激发学生的工作积极性,树立标杆,传递正能量,发挥文化思政育人效应。

(四)在实践实训中实施实践思政

积极构建以校内实训、科技创新竞赛与校外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思政体系。指导学生大一树立专业意识和职业目标,大二、大三进行素质拓展和技能培养,大四进行求职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分阶段、有重点地培养学生的专业精神、专业素养、职业道德和生存发展技能。

(五)在育人机制中实施全员思政

建立全员育人模式,形成由任课教师、思政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导师)、宿管、管理服务人员等组成的全员育人机制,从不同侧面开展协同育人,按照“三全育人”要求,形成良性的全员育人格局。

二、开展学习指导,树立正确的大学学习观

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包括专业知识和综合素养的学习指导,帮助学生树立良好学风、明确毕业目标、解决学习疑难问题、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兼顾学生思想品德、生活和心理等方面教育,引导教育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树立良好学风

学校和学院高度重视本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把立德树人教育始终贯穿于学生的四年学习生活之中。由校学工部、校团委、院学工办、院团委及学生辅导员为主要负责人,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网络文明养成教育和心理困扰疏导帮扶,定期举办“学术论坛”“大学生讲坛”“道德讲堂”等活动,及时回应学生期盼,使学生坚定人生理想、提高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

(二)明确课程体系和学习方法

以专业教育“四环节”为抓手,步步为营,逐层深入地对学生进行专业学习指导。一是利用为期一周的“新生教育”,进行专业概况、未来发展与就业前景、培养要求、培养方案等方面的讲解,并组织学生学习相关规定,参观实验室,了解学习环境。二是利用大一的专业导论课,由资深教授对学生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详细解读及学习指导,诠释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明确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达成的关系,讲解专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使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导向,增强专业学习的信心和自豪感。三是强化班主任(导师)对学生的指导,将专业培养方案和相关要求定期对学生进行集中和个体指导学习,保证学生每学期了解所学课程与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自信心。四是专业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培养方案和课程目标的讲解,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创新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能。

(三)实现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

依靠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定期开展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工作,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创建优美的校园育人环境,构建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

三、开展职业规划及就业指导,提供全方位的培训和指导

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主要由学校学生工作部、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学院团委等部门负责,通过开设职业发展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程以及定期和不定期开展的各项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未来规划的系统教育、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

(一)开展理论教育与指导

学校针对各年级特点分别开设了职业发展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程内容,以学生充分就业为现实性、阶段性目标,培养学生可持续职业发展能力,构建职业教育体系。

(二)实施多方面实践与指导

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利用课余和假期实施分年级的递进式职业发展教育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包括在课堂内外开展的个人社会实践活动、假期或课余时间开展的团队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创新创业培训和竞赛等。根据学生特点及时效性,以多种形式开展实践活动,实践内容包括大一的认知实践、大二的体验实践、大三的专业实践、大四的见习实践。

(三)构建全方位服务体系

一是学校依据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办法,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构建了集创新创业、项目孵化与运营于一体的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二是学院成立了创业工作室和创客之家,为学生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空间,组织相关教师参加就业创业相关方面的培训,为学生开展就业创业方面的指导。三是利用就业信息网开设就业指导专栏,提供就业政策和信息指导,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四是充分利用创新创业讲座,指导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为有意向的学生指定企业导师,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用企业导师的真实经验为学生创业之路指点迷津。

四、开展心理辅导,建设完善的心理教育体系

心理辅导以“学校全面指导、学院具体负责”的管理体制,建设了完善的心理教育体系。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有效、重点干预、全面指导”的工作理念,分层次、动态发展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全力促进学生乐观成人、健康成长、顺利成才。

(一)建立新生心理普查及心理档案

学校每年都对新生进行心理普查,保证普查全员覆盖,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对新生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二)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公选课程

学校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心理拓展教育”“心理咨询导学”和“积极心理学”等选修课程,保证学生能普遍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掌握心理健康的知识,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三)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学校设有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校将每年10 月定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积极组织心理咨询师面向本校师生及社会开展心理帮扶、咨询和救助服务,帮助学生在人生风浪中把控方向,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四)开展心理咨询服务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每个工作日下午安排接待咨询服务,努力帮助来访学生解决各种心理问题,还设立了心理咨询信箱,开展了电话咨询和网络咨询服务。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心理健康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