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教学情境创设

2021-12-02山东省青岛中学李娜娜

亚太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设置创设历史

山东省青岛中学 李娜娜

为提高人才与社会的适配度,我国教育事业一直在动态发展,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变革。教育部下发的最新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在历史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课程的设计需要以学科素养为核心进行组织和教学。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也为历史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成为备受历史教师关注的重要课题。通过探索发现,设置教学情境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增加课堂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实现历史观念的升华。

一、创设历史教学情境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目的是使学生具备适应社会需求和个人发展需求的关键能力,使其能通过所学知识和能力处理复杂的社会问题。创设历史教学情境能够帮助学生多维度理解历史现象,深层次理解历史本质,提升学生对历史规律的解读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家国情怀。作为实用性教学手段,情境教学能将学生情感和历史知识更加紧密地融合起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和课件为学生讲解教材中的历史事件,给学生创造身临其境的历史情境,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对教师来说,若想充分发挥教学情境的作用,除做好备课外,还应在课堂上加强和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结合历史教学情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协作、讨论、教师解答等手段解决问题。创设历史教学情境对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教学情境创设策略

(一)设计情境体验,提高学生参与度

历史是对已经过去的人类活动和事件的记载、研究和诠释,历史人物往往有鲜明的个性,或独特或伟大的事迹,但年代久远,教材中的记录往往言简意赅,重点突出但缺乏感情色彩,使得学生在理解历史知识时无法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对其理解较为片面。设计情境体验,对历史事件进行模拟,让历史人物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虚拟的方式走进学生的历史课程,设置身临其境的背景条件,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历史事件是历史人物在怎样的环境下做出的选择,通过感同身受地体验,丰富历史知识,正确地解读历史,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例如在学习八年级历史新文化运动板块时,教师可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模拟情境:“如果你是民国时期的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在接受了西方先进的思想教育后,面对国家民众封建的传统礼教思想,为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请你用1 分钟作能触动民众、光明引领的思想阐述。阐述需以第一人称进行,可加入人物的著作、思想主张、事迹等。”通过简单的角色扮演,将学生带入真实的历史情境,拉近学生和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处于时代中央的历史人物的心路历程。教师通过设计情境体验,让学生将学到的历史知识娓娓道来,抒发个人见解,营造真实的、热烈的课堂氛围,能有效地将书本中扁平的记录通过立体的方式展现出来。通过角色扮演,学生更能理解人物行为,加深对历史知识的印象,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和爱国思想,提升社会责任感。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无法完全还原历史事件的真实面目,但是在设置教学情境时,还是应该最大化地尊重史实,以真实历史记录作为背景条件,不能完全臆想。

(二)结合历史材料,还原历史

在学习理论性较强的历史知识时,教师能根据自身的知识储备和阅历对历史知识进行理解,对历史现场进行还原;但学生还未经过系统训练,对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背景、阶层之间的矛盾、国际关系等知识的储备较为薄弱,所以会对理论的诞生和发展持疑惑态度。此时,教师就有必要结合史料为学生还原真实历史,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例如,在学习九年级历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时,“马克思在什么环境下发表的《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对人们来说意味着什么?”等问题亟待解答。对教师来说,在思考相关问题时,会本能地将一系列问题带入历史情境中加以思考,但学生在解答时却很难达到相同高度。所以,教师在讲解该部分知识时,可以将其他史料如《被遗忘的苦难:英国工业革命的人文实录》《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家庭类型分析》等加入教学内容,用史料为学生还原当时欧洲工人的真实生活、工人政治权利的限制等,通过史料和教材内容的结合,让学生对历史理论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透过现象看本质,理解为何当时欧洲社会有如此尖锐的社会矛盾、马克思主义为何在诞生了一百多年之后仍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学生只有自己主动探索,才能真正地实现知识的转化,才能真正地理解、消化知识。

(三)设置问题情境,吸引学生探索

无论何种学科,只有抛出疑问,才能吸引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深入探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若设置的课堂内容以平铺直叙的方式展开,没有明确的任务,单纯地以教师灌输、学生被动听讲为主,不仅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会让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教师能准确地为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学习方向,并且能了解学生对知识了解的程度,在历史知识的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相关研究表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积极程度、学习持久度和知识的转化率与设置的学习问题具有非常明显的关联。历史教师应多了解学生动态,掌握不同阶段的学生兴趣所在,设置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问题情境,辅助教学。例如在学习七年级历史秦始皇统一中国时,可围绕这一壮举设置问题,通过全面展示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的各项举措,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各种政治制度建立的背景、对中国发展带来的影响等。设置情境的目的是使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知识。教师可通过播放视频、图片等课件,辅助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创设教学情境时应注意的要点

(一)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

在历史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目标是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明确真正目标,不能在教学改革的要求下为了改革而改变教学方式,而应该是为了提升教学质量而改变教学方式。设立的教学目标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历史认知水平和接受程度,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虽然情境教学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具有更好的教学效果,但是部分情境的创设耗时耗力,可能会压缩理论知识讲解时间,教师应注意把控教学时间。特别是初中阶段,学生的课业压力较大,教师一定要合理掌控情境教学的时间,避免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

(二)建立课堂合作学习模式,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教学情境的设置会衍生另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就是合作学习模式。随着情境教学被广泛地应用于实际教学,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也越来越常见。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设置了情境之后,学生势必会对情境进行探讨,教师可有意识地对学生之间探讨的内容加以引导,使学生通过学习小组内的学习和互动,丰富历史知识。例如,在学习七年级历史百家争鸣时,这个时期的思想和文化辉煌灿烂、群星闪烁,为了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百家争鸣的意义和影响等,可以小组为单位,为组员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学生搜集资料之后进行汇总并在班级分享,其他同学对报告进行评价,教师再对相关知识进行补充。建立课堂合作学习模式,不仅增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还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提高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综上所述,历史教学除为学生传授历史事实以外,更能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和评价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家国观念。与教学内容贴合的历史情境能帮助教师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历史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灵活运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提升历史整体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设置创设历史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新历史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地铁出入段线转换轨设置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