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户外区域布置,提高教师专业技能

2021-12-02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山湖花园幼儿园姚龙妹

亚太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布置区域优化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山湖花园幼儿园 姚龙妹

幼儿园晨间户外区域活动是一日活动中促进孩子动作和谐发展的重要课程环节,要求教师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设计布置符合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户外游戏区域(包括沙水乐/沙水区、勇敢者/攀爬区、工程队/建构区、交通队/骑行区、游乐场/大型玩具区等),是充分保障幼儿的户外游戏时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增强自信心、成就感的有效途径,同时也给每个孩子提供了充分表现自我能力的机会。为了让孩子自主地与活动区域、器材愉快互动,在宽松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发展自身的动作能力,教师要精心创设有利于儿童发展的活动区域,吸引儿童自主、愉悦、自由地参与户外活动。同时,在幼儿实际操作中,教师要研究户外活动区域的合理性,优化区域布置。教师在观察与优化户外活动区域布置中,应逐步提高专业技能。

一、从表格设计开始,为教师提供观察幼儿更为便捷的工具

观察活动少不了观察记录表的帮助。为了让教师更好地做好观察记录,也为了能更好地向其他教师展示记录内容,帮助其他教师清楚了解我们的观察重点以及优化区域,针对本次的教研活动内容,我们设计了户外区域整改表。通过表格,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教师观察的是哪个户外区域,该区域做了哪些变化,以及做出该变化的原因。这为记录的教师厘清了思路,优化了区域重点内容。同时,在设计过程中,也能提高教师的思维创造能力。

二、从实践出发,优化各户外区域布置

(一)大改动—从实际意义出发,改变区域功能

在户外区域设置时,我们根据幼儿体育锻炼内容划分了几个区,走跑区就是其中一个。为了增加趣味性,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我们布置了道路场景,做了一些大树和草,放在路中间当作障碍物。另外,还拿了一些停车圆锥桶缩短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增加通行的障碍。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操作,我们发现其实在整个户外区域,幼儿都在走、跑,因此单独罗列出走跑区意义不大。而且幼儿经常一闪而过,处于走走过场的形式,反而骑行的幼儿比较多,而且经常会有几辆车撞在一起。为此,我们去除走跑区,改为交通管制区,增加道路辅助线——人行道、单黄线,还增加了交通指示标识——箭头、交通信号灯、“禁止停车”等,画了箭头和黄色隔离线,让车辆双向通行畅通无阻,在增加趣味的同时,提高幼儿的灵敏性,培养幼儿交通规则意识。可以看出,在走跑区的改动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分析区域功能的实际性,还能根据区域游玩的对象,进行相应的改变。

(二)微调整—从幼儿参与度出发,调整区域材料,优化区域规则

对于大班幼儿来说,自主、自由、愉悦是他们最喜欢的状态,户外区域活动是他们最喜欢的游戏方式。但在满足幼儿自主选择的同时,总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在垂钓区,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制作了鱼竿、塑料鱼模型,还为幼儿准备了水桶、小凳子(鱼竿用竹竿自制,加毛线和自制的鱼再加吸铁石,组合垂钓)。小朋友很喜欢钓鱼,他们经常结伴提起鱼竿垂钓,钓了鱼就会去娃娃家做客。随着越来越多孩子参与进来,我们发现一开始的自制鱼竿和渔具满足不了孩子们的需求,而且由于会出现吸铁石掉落的情况,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去修补,排队的幼儿越来越多,场面也开始混乱起来。为此,我们将原来自制的渔具改用现成的渔具,增加鱼的种类和数量,满足孩子们的各种需要。并且,我们将钓鱼时间从5 分钟减为3 分钟,减少了等待时间。

在自由玩耍时,幼儿的自律性尤为薄弱,不论教师提醒多少次,孩子们都会丢三落四。在投掷区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在开始的时候,为了发展幼儿投掷能力,教师精心准备了纸球、篮筐以及为了提醒幼儿范围的呼啦圈。但在实际的游戏中,幼儿在玩双人接抛球中,由于没有固定摆放筐子的地方,游戏结束后幼儿把筐子随手一放,导致之后来玩的幼儿找不到筐子,而且还影响了旁边玩游戏的幼儿。此外,幼儿的发展是有差异性的,在投掷区中我们发现有的幼儿投掷能力很强,有的幼儿投掷能力较弱,而地面可移动的呼啦圈并不能规定幼儿的投掷距离,其会随着孩子的踩踏而不停移动。投掷能力较弱的幼儿为了体验成功,会把呼啦圈移动得很靠近投掷目标,这样一来,他们并没有充分利用手臂力量去进行投掷,投掷能力得不到发展;而投掷能力较强的幼儿对呼啦圈摆放的距离并不感兴趣,他们也不会主动将呼啦圈拿远一点,投了几次就离开了,投掷能力没有得到提高。根据这个问题,我们在地面划了不同距离的线,且用五角星表示每条线的投掷能力,距离越远的线得到的五角星越多,让幼儿一目了然,同时也知道在投掷时不能超过这条线,让不同能力的幼儿都能在区域中体验成功,孩子们也愿意去挑战自我,在挑战自我中获得能力的提升。

(三)相结合—从功能与场地出发,整合区域,多方面促进幼儿发展

随着幼儿对区域熟悉度的提高,幼儿自己也会有新的创意,教师也会根据幼儿的创意来适当地调节区域布置。就拿钻、踢区来说,在开始设置这个区域时,教师根据区域的性质,提供了适合钻的材料,如爬行垫、轮胎架、动物拱门等,以及适合踢的材料,如蓝色足球、黑色足球、球筐、带绳子的毽子等。但随着幼儿对区域内容越来越熟悉,加之区域内容的单调性,幼儿的兴趣也越来越低了。一次偶然的机会,几个孩子将隔壁平衡区的材料与此区域的材料相连接起来,整合成了新的区域,孩子们玩得很开心。教师就结合孩子的兴趣,将平衡区与钻、踢区有机整合,形成一个循环玩的游戏,先钻,然后到平衡区走独木桥等,最后到达钻区域的另一头。这样不仅幼儿的兴趣度提高了,而且还促进了孩子钻、爬、走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三、在户外区域实践观察中提高教师的设计、分析、改善等专业技能

(一)通过实践观察提高教师的规划设计能力

户外区域布置的改变不能仅凭教师的经验,而是需要教师仔细观察幼儿实际的游戏状况,从中选择适宜且有利于幼儿多方面均衡发展的项目,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在户外区域的创设之初,每个区域我们都安排了教师进行针对性、延续性的观察,观察不同幼儿在相同内容、相同难度中的不同兴趣点以及发展状态。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教师不仅对幼儿的发展能力有了一定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学会了从哪些方面观察幼儿、观察多久、观察的重点以及方法。比如弹跳区,我们会每隔一段时间观察不同和相同的两组幼儿,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相同的幼儿跳跃能力越来越强而且进步很大,反之不同的幼儿跳跃能力一般且进步也不大。在这样的观察练习下,教师的观察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通过实践观察提高教师观察、分析能力

观察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区域布置的合理性、有效性,是为了更好地优化户外区域布置。户外区域布置的优化与改进不能凭空想象,需要教师将观察到的内容进行筛选、分析,从事实出发总结出最合理的优化内容与方案。比如沙水区,我们观察到幼儿只选择颜色鲜艳的现成工具去玩简单的运沙、铲沙的内容,而结合《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发现,这对大班幼儿来说是不利于发展创造力、想象力的。在半成品或自然物的帮助下,更能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教师通过分析,不仅给幼儿提供了创造、想象的空间,与此同时,教师自身的分析、总结能力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三)通过实践观察提高教师诊断、改造能力

为了给幼儿提供良好的户外区域活动场所,教师的创造能力、改造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从观察到分析到总结,所有的一切都需要教师有很好的创造能力、发达的思维能力,将理论转化为现实。教师结合游玩对象将走跑区改为交通管制区,根据幼儿兴趣将平衡区与钻、踢区相结合,这些都能充分体现教师的创造与改造能力。

游戏中,教师对观察到的内容有目的地进行拍照记录;游戏后,教师根据照片回忆幼儿游戏的情况,结合户外区域整改表,填写观察到的内容,并进行分析,优化户外区域布置,对幼儿薄弱的方面进行强化训练,以促进同年龄段幼儿均衡发展,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通过幼儿的实际操作,教师可以了解到区域设置的合理性,并根据幼儿对区域内容的兴趣及区域材料对幼儿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整改,提高教师创造能力的同时,也提高教师诊断、改善的能力。

总之,户外区域布置不仅让教师通过观察了解了幼儿的不同发展状况,也了解了幼儿的兴趣点,并且能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幼儿的发展规律以及幼儿喜好,总结、改造区域设置。更重要的是,教师从区域设置的改造中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技能。

猜你喜欢

布置区域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
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原则探讨
坦克的组成和总体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