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与环境监测整体水平

2021-12-02孙明涛

商品与质量 2021年44期
关键词:环境监测管理体系环境保护

孙明涛

烟台市福山环境监控中心 山东烟台 264000

科学有效地环境监测,可以帮助环境保护工作人员更加重视自身工作,顺利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在落实环境监测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全方位的解析环境监测工作重点,突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环境监测站需要利用科学的工作措施,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数据基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稳定发展。

1 概述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指的是专业单位结合法律法规要求实时监控和测量各地区环境情况,结合环境监测的数据结果,提出科学的系统分析对策,客观准确的评价监控环境数据的基本情况,监督和评价的过程就是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可以追踪调查和实时测量环境质量数据和环境污染数据等,提供真实的数据信息,支持环境保护工作顺利开展,制定科学的保护规划,使环境保护工作的准确性不断提高,促使生态环境部门更好地开展环保工作,保障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效果。环境监测站通过落实环境监测工作,可以实时监控各类污染源,跟踪调查分析污染物的变化,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治理方案,有效控制环境污染问题。

2 加强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意义

2.1 有利于拉动经济,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关键基础,也是安身立命的主要场所,因此加强环境保护是十分必要的,也是人类共同的责任。而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污染防治的前提。通过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能够提高监测质量和水平,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污染防治提供指导,促使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2 有利于提高生态环境监测能力

生态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十分巨大,在经济和科技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对自然资源的索取和破坏程度较大,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甚至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而在治理生态环境问题的同时,需要充分掌握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而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则能够充分反映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和趋势,帮助相关部门及人员更好地把握生态环境状况。因此强化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途径,则能够更高效地推进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有序开展,为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3 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3.1 管控作用

为了保证环境监测的质量,有必要对环境中隐藏的污染源进行长时间、准确的监测,注意对这些污染源进行实时监测,防止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如果监测对象存在污染问题,可结合监测数据提出有针对性的补救措施。环境监测可以有效地监测和控制环境污染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大数据统计分析技术可以在预防和保护环境污染问题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环境监测具有准确性和有效性,减少环境污染问题的负面影响,采用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支持环境保护,加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3.2 导向作用

我国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必须加强环境保护。通过环境监测,可以真实反映环境问题,为环境监测站指明工作方向。如果员工通过环境监测发现空气和土壤数据异常,需要立即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尽快恢复正确的数据,确保环境监测质量,结合土壤监测数据确定土壤质量,有序实施有针对性的治疗和预防。此外,环境监测人员可以对近年来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科学分析当地环境变化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环保措施。

3.3 有效应对环境保护突发问题

环境保护工作非常复杂。在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人为因素和自然隐患。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各种突发性的环境污染问题,增加环境保护工作的难度。通过环境监测,可以动态监测突发事件的实际情况,及时确定问题的影响范围,准确、系统地确定环境污染源,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3.4 提供数据支持

在环境监测过程中,员工需要创新整体工作方法,在实际工作中融入新的工作理念,获取更准确的环境监测数据,确保环境保护质量。例如,通过环境监测,工作人员可以确定空气污染指数。如果空气污染指数超标,员工需要全面调查问题的原因,确定是工业废气排放超标还是汽车废气排放超标,从各个方面收集数据,并通过数据整合和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问题处理对策。通过对环境监测数据的对比,确定环境保护的效果,确定未来环境保护的重点和难点,提高环境保护的针对性。

4 环境监测的价值

4.1 保障环境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化改革的重要阶段,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一定矛盾。环境监测可以采用动态监测手段,创新环境保护方式,通过精准的数据分析,制定更加完善的环境保护方案,有效改善我国区域环境,保障环境可持续发展。

4.2 保障环境执法有序开展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环境保护已被纳入国家法律体系,建设生态城市已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各种环境污染现象层出不穷,违法排污事件普遍发生,给我国人民的生活环境埋下了重大隐患。环境监测可以促进环境执法,为执法部门做出正确判断、落实环境保护政策、加强环境执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提供数据支持。

4.3 促进环境污染防治

环境监测可以动态显示环境变化,进一步分析环境污染,为制定环境保护规划提供可靠依据,最终提高我国环境质量。近年来,空气污染引起了广泛关注。我们必须注意预防和控制空气污染。空气污染的影响因素很多,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细颗粒物等。环境监测可以反映空气污染物的含量,评价空气质量,进而有效控制空气污染。

5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的问题

5.1 环境质量综合分析结果精准性有待提升

环境质量监测站在充分了解环境实际情况后,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时监测方案,确保环境检测有序、高效。此外,环境监测信息可以为中国相关法律的制定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程建设数量逐渐增多,建设范围逐步扩大。事实上,一些建设项目没有采取适当的环境控制措施,造成施工现场周围环境的污染问题。一些环境质量监测站存在监测数据随机变化的行为,直接影响监测数据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新时期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应严格防止环境监测站随意更改监测数据。

5.2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有待提升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我国逐步加强了环境监测。事实上,在全面落实相关方针政策的同时,各相关部门也对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给予了足够的重视。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员工缺乏责任感,没有充分认识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例如,为了简化环境监测过程,工作人员没有按照相关规范进行重复测试。由于监测过程的简化,很容易影响环境监测数据结果的准确性,降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有效性。

5.3 未建立健全的制度体系

一个健全的体系可以确保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有规则可循,有证据可依。现实中,由于缺乏一套完整的体系,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者的权责不清,或者工作人员日常工作缺乏秩序,影响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有效性。此外,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监督机制,监督工作秩序混乱,无法及时发现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影响了监测数据结果的准确性。

5.4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欠佳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高效进行,离不开高专业素养的工作人员。然而在多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中,因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欠佳,综合能力较差等,导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质量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此外,有些老员工未掌握先进的信息化作业操作规范,使得监测工作质量与效率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

6 强化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途径

6.1 健全生态环境监测的相关法律规定

针对部分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在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目前,中国现行的管理规定是在20世纪80年代颁布的,当时由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部颁布。它们与新时期的环境建设不相适应,不能满足现代生态环境监测的要求。因此,必须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化,城市化的形势,尽快修订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的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从而为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制定提供依据,确保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权威性和科学性。推进生态环境监测标准化,确保其质量管理体系的稳定性和标准化。

6.2 规范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管理体系

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是其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也是质量管理的主要依据,对完善实际的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具有积极意义。因此,一些生态环境监测机构需要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规范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管理体系。具体加强方式是加强生态环境监测设备和技术的研发,积极探索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确保其与社会发展同步,通过与时俱进的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确保数据和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二是建立健全新的技术管理法规和检测标准,推进生态环境监测标准化;此外,要严格规范各种监测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流程,合理使用监测方法,确保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管理体系的完整性。

6.3 加强生态环境监测人员队伍建设

在一些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环境监测工作中,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取决于质量监督员的综合素质。因此,要加强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就要加强对监测人员的培训。具体做法是,在选拔新员工时,要以工作能力、工作经验和技术水平为标准,确保新员工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够认真对待质量监督员的工作岗位,确保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对于现有员工,要积极开展职业道德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以生态环境监测技能、专业知识和工作责任为培训内容,全面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最后,落实考核制度,定期对员工进行检查,对不合格的员工进行返炉改造,直至培训考核合格后,再返回正式岗位,确保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6.4 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

首先,企业应加大资金投入,保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获得充分的资金支持。其次,应结合信息化建设需要,制定出完备的人才选聘策略。在人才招聘环节,要适度提升人才招聘门槛,筛选出信息化技术水平较高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再次,做好信息化技术培训工作。在岗前培训环节,要将核心的信息化操作技术等告知给工作人员,使得工作人员能够科学合理地应对数据采集、分析与存储等多项工作。最后,做好环境监测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网络环境具有着开放性,为此做好环境监测机构网络环境保护工作,可以有效防止环境监测机构的网络被攻击,或者出现病毒、黑客等安全隐患。工作人员在更新数据信息时,也应该科学合理运用云计算技术,并提升数据备份成效,防止环境监测数据信息丢失。

6.5 创新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工作机制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部分生态环境监测机构主要将国家规定的计量认证和实验室制定的标准作为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标准。然而,在实际的质量管理过程中,仅仅依靠相关法规和标准并不能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因此,有必要创新工作机制,实现监测设备的良好性能,确保环境监测方案科学合理,所选地点具有代表性,采样过程规范化,样本完好无损。有利于提高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有效性,为环境保护或污染控制活动提供决策依据。在此基础上,加强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途径是全面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监督体系,对监测的各个过程实施全面监督。建立灵活的反馈机制,及时有效地改进各项质量管理工作,做到不遗漏、不疏忽,确保生态环境监测的完整性。最后,要适当调整生态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体系和标准,适应生态监测技术的创新发展,加强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6.6 强化生态环境监测过程

加强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需要加强生态环境监测过程的质量控制,即在监测方法的应用和巩固中注重质量控制措施的规范化实施。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应建立避免非经验主义和不依赖样本的监测程序。加强对关键控制点和最终结果的质量控制。同时,完善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和人才队伍,确保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过程符合标准化要求。

6.7 引入公众监督机制,调动社会力量

环境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因此环境监测要引入公众监督机制,调动社会力量。首先,要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正确处理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既要保证经济稳步发展,又要降低环境破坏,为子孙后代留下青山绿水。其次,要了解公众所需,引导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很多建设项目实施之前会出现各种社会声音,因此有必要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公众参与机制,让每个人都有权利对环境进行监督,保护群众的环境权益。

7 结语

环境监测可以保障环境可持续发展,保障环境执法有序开展,促进环境污染防治,高效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目前,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其间应保障资金投入,夯实监测基础;推动环境监测机构改革,保障监测实效;建立专业数据库,推进自动监测;引入公众监督机制,调动社会力量。

猜你喜欢

环境监测管理体系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土壤环境监测方法探讨
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之重大(点)工程
广阳谷城市森林公园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环境监测市场化后存在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