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现代化农业机械推广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2021-12-01韩红梅

农村实用技术 2021年6期
关键词:农业机械农作物农民

韩红梅

(山东省滨州市高新区小营街道办事处,山东 滨州 256623)

信息化产业的发展为各行各业的产业技术革命带来的新的活力,同时也为农业技术的革新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前景。随着信息技术水平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农业生产设备都实现了技术革新。特别是现代化农业机械的发展,从过去农业生产依靠人力资源,到如今农业生产基本脱离人工劳作,特别是地处平原地区的农业生产者,更是借助先进的农机设备实现劳动效率的提升。

1 信息技术对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作用

1.1 提高劳动效率,缩减农业劳动人员

过去农业生产被视为人与大地最直接的接触,而在靠天吃饭的时代,农作物从种植到收获,整个过程都离不开人,因此在过去农业人口的比重占总人口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大大减轻了人的劳动强度,在实现农作物收获数量一定的基础上,大量的削减了对劳动力数量的要求,于是越来越多的农业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农业机械更是从人工控制逐步迈向了远程控制及自动化,这不仅提高了单位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的劳动效率,同时也进一步降低了农业生产对人的直接需求,同时也为人口从农业领域转向工业领域提供了先决条件。

1.2 降低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成果的准确性

在过去农业劳动中,大量的农民需要付出巨大的体力劳动来完成农作物的种植和收割,对于一些有一定技术含量的环节如果树种植中的授粉、玉米采摘中的采摘完成量和田间遗留等,都对农民的自身素质具有较高的要求,而单纯的机械化收割只能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在工作结果的可靠性上无法做到百分之百。许多收割机往往会因为驾驶员或者引导员的疏忽以及机械自身的技术缺陷造成大量粮食被遗漏在田间。信息技术的发展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进一步降低工作强度,提高劳动结果的准确性。无人机授粉可以解决授粉环节部分花枝因人为疏忽而导致的遗漏,农田喷洒农药等则可以利用大数据和无人机实现远程监控。这些都可以在技术方面确保工作成果的准确性,避免人为差异和人工缺陷的发生。

1.3 实现数据信息采集,提高监控的及时性

过去人工管理存在极大的弊端,对不少农民而言,实现自己所种植的每一块田地农作物长势的监控是无法实现的理想,而对大棚种植而言,作物的及时监控对作物生长和条件控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田间数据第一时间被采集,利用互联网技术,则可以更快的侦测到作物生长中出现的突发情况如虫害、自然灾害的预警以及作物疾病的发生等,这也为农业从业者第一时间做出调整流出宝贵的时间。

2 当前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的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机械与信息技术存在适配性问题

当前不少农业机械正在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而更新换代,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适配性差的问题。例如在利用无人机和大数据系统进行大面积农作物的药物播撒过程中,出现了由于数据统计错误导致的部分农田重复喷药而另一部分农田则被忽略,这也暴露出当前在农业机械和数据分析系统适配性方面存在的问题。

2.2 片面追求高科技忽视了田间实际管理

许多地区在农业机械的信息化革新中,出现大量的片面追求高科技而忽视了农业生产实际现状的问题。如有的地区在种植水稻过程中为了降低人力成本,采用机器人进行田间的插秧操作。而实际生产中不少地块的土壤含水量存在差异,土壤的软硬程度也有较大区别,在人工插秧的过程中,农民会在实际操作中调整力度,实现插秧深度和秧苗高度的稳定。机器人则会按照设定的数据标准,采取相同操作完成整个环节。经过插秧后秧苗的生长结果来看,人工插秧后秧苗长势基本一致,死亡秧苗基本不会出现,而机器人插秧后许多秧苗因为土地本身软硬程度不同而高矮不一,在生长中接受光照的程度不同,进而出现了农作物产量不稳定。这实际上暴露出过分追求高科技而忽视实际情况的问题。

3 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推广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3.1 充分研究实际情况,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在推广现代化农业机械过程中,首先要确保的就是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例如在结合东北地区土地面积和农作物种植及管理特点进行农业机械普及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现代化农业机械的作业面积和作业质量,同时要根据当地土地情况,做好种植到收获各个环节的运行监控。在种植环节中可以依托5G技术和无人机视频监控,同时根据自动播种机的特点加装定位软件,在预设的路径下确保每一块地都能够均匀的播种,而收割环节则要注重对收割后秸秆的处理,以及收割后土地的处理,确保土地保持肥力,为来年的种植工作做好铺垫。同样的机械设备在东北这类大平原中较为适宜,而在种植同样农作物的丘陵或者山地平原则需要及时调整,例如在山东部分丘陵地区,虽然也有大量的平原种植大豆,但土壤情况、气候特点以及作物生长周期等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同时受限于土地面积等因素,农业机械设备要随之进行调整。同时还应结合气候特点对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长势做到实时监控,利用大数据进行定期分析,调整施加的肥力和定期进行病虫害处理,才能确保农作物长势良好。

3.2 加强专业人员的引进和培养

当前农业现代化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发展面临最大的问题之一便是专业人员的匮乏。许多地区已经具备了现代化农业机械和先进技术的条件,但受限于专业人员的匮乏以及当地农民技术水平的限制,其农业生产仍停留在人工阶段。因此加强专业人员的引进以及对当地农民进行先进技术指导和专业知识培训尤为重要。在专业人才引进方面,地方政府可以调整人才引进政策,并在资金和其他资源上予以支持。同时对于部分具有地方特色农作物种植的地区,可以结合该类农作物生长特点,以政府牵头种植大户与专业农业院校合作的形式共同开发适合该类农作物的现金农业机械设备,以此实现有针对性地定向服务,实现农业产业信息化的个性化发展。在对当地农民的技术培训方面,可以组织和开展大范围的现金农业知识和农业技术培训,还可以结合农民生产需要,邀请高校专家进行实地调研,并对当地农业机械信息化应用和改进提出科学建议,给农民以最直接的技术指导,帮助农民从现实角度解决实际问题。

3.3 探索跨行业跨领域合作,推动农业机械信息化转型

跨领域合作已经成为当前信息产业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少行业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了转型和突破,在农业生产和农机发展领域同样可以借助跨行业合作和资源整合实现产业技术革新。例如当前在某些地区已经借助互联网渠道实现了农产品的销售,而对于一些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推广和普及。过去全国各地都有组织农机展销会,而这类展会虽然可以为广大的农民朋友提供认识和了解现金农业机械设备的平台,但其规模和人流量则受限于场地以及举办地的影响。导致部分农机展销会只是在区域内进行推广,无法实现全国甚至全世界范围内的信息共享。互联网平台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利用网络展销平台,农民足不出户便可以在平台上认识和了解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特别是许多国内外大型厂商开发的新型设备,还可以利用VR技术进行身临其境式的交互体验。在信息交流方面,网络平台能够实现实时在线通话和视频互动,对感兴趣的农业机械进行详细了解,而在线翻译技术也解决了中西方交流中存在的语言障碍,这对于农民朋友来说降低了语言学习成本,同时也减轻了异地参展参会出行等费用,对于农业机械的推广和普及提供了巨大的方便。

4 结语

在信息化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农业生产领域正在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蓝海,农业机械的现代化革新也为农业生产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随着互联网平台的全面推广,以及大数据管理的广泛应用,农民正在从辛苦的田间劳动中真正的解放出来,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在现代化农业机械的帮助下实现农作物产量的更大化,在农业管理专业化和精细化方面信息技术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帮助农民实现稳产高产,节省更多的人力物力。

猜你喜欢

农业机械农作物农民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耕牛和农民
江苏沃得农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关于农业机械维修和保养的思考
浅谈农业机械的维修与保养
农业机械的保养与维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