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时代地方电视台问政节目促进地方政府治理的研究
——以永州市广播电视台《问政时刻》为例

2021-11-30蒋军林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永州市问政时刻

蒋军林

(永州市广播电视台,湖南 永州 425000)

2019 年3 月,永州市首档大型全媒体问政节目《问政时刻》第一期录制,节目由永州市委、市政府主办,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广播电视台承办。《问政时刻》通过采用问政代表、特邀嘉宾和主持人同台对话的模式,搭建了官员与民众之间沟通的桥梁,成为促进永州政府治理的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和社会效应。目前已经录制的节目共有五期:第一期:聚焦“脱贫攻坚”;第二期:以“治陋习·树新风”为主题,重点聚焦城乡环境脏乱;第三期:聚焦“营商环境”;第四期:聚焦“六城同创”;第五期:聚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民服务解难题。在《问政时刻》节目中,由社会各阶层30 多位问政代表构成的代表团队与政府官员进行了数轮的询问。《问政时刻》邀请的嘉宾把握问题核心,为问政代表提出的问题从多个层次进行深刻而细致的分析,提供切实有效的整治方案。于此同时,现场的政府相关部门也做出承诺,对问政代表提出的问题,立即通知官员通过合法、合理的方式对其进行高效的解决处理。

一 电视问政概述

(一)电视问政的概念

电视问政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的节目形式,其本质是新闻访谈节目。电视问政从节目内容来看,这类节目的内容通常聚焦于各类热门的民生公益问题上,即政府工作中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现场采取视频短片播放+主持人采访+被问政者回应+观众提问+专家点评的方式,邀请相关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到现场,群众与政府官员同台问政,现场答复。[1]10

(二)电视问政的特点

1.问政主体多元性。在电视问政中,问政主体多元化是一个突出的特点。永州市广播电视台《问政时刻》的问政主体包括永州市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党代表、新闻媒体记者和律师等社会各阶层公众。

2.问政问题具有针对性。问政问题都是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是具体特定的社会热点问题,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同理,政府的措施也具有针对性,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出来的社会问题制定并实施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3.问政的效果有保障性和权威性。一是重视节目现场。每期节目均有市委、市政府领导现场观看,由相关市直部门和相关县区的一把手接受问政。参与问政的领导干部要现场表态,承诺采取的措施和完成时限,并按要求问责问效。[2]44二是合力监督,具有权威性。电视问政的主办方为政府部门,问政的对象层级高、涵盖面广,电视问政的参与方也比较多,特别是除了地方党政官员外还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各种政治代理人,形成了党内、行政、群众、媒体和专家等各方合力监督,为传统媒体监督增加了新的创新方式,为公民监督问责和官民互动提供了一个新的渠道,它集合了党内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等众多的监督机制与效能。[3]112

二 地方政府治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公众参与政府治理的程度不够。政府对地方的治理需要地方社会各阶层的参与协助,特别是最为广泛的民众的力量。然而现状是民众对于政府治理的参与程度不够,不能够高效的参与到政府治理之中。

第二,政府的问题解决机制不够高效。政府部门繁多,对于问题的处理往往需要几经周转,从问题提出到政府受理这一过程,存在效率不高、反馈不当的问题。

第三,对地方政府的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对地方政府需要一定的监督机制,然而目前对于政府的监督,主要是政府内部的自我监督,而这样的监督往往不够具体,不能够很好的保证权力的行使,政府需要社会的监督,需要人民的监督。

第四,政府信息公开不够透明。地方政府对民众反映的问题反馈不透明,民众只能看到结果,而看不到政府执政的具体程序,导致政府和民众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使得民众对于政府的公信力有所下降。

第五,政府的责任意识还不够。政府要对人民群众负责,然而政府在执行政务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办事比较拖沓,未能很好的尽到本身的责任,责任意识相对还比较欠缺。

三 电视问政对政府治理的影响意义

(一)为民众提供参与政府治理的平台,提高了民众的政治参与能力

永州市广播电视台《问政时刻》秉承“服务中心,全面聚焦”的问政理念,采用这样的一个程序:先确定本期的问政主题——在网上发布、热线电话征集线索——筛选线索并派出多路记者进行暗访——制作成节目——确定点评嘉宾和问政代表——由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通知被问政部门的负责人和相关负责人——到演播大厅进行现场问政——播放暗访片——现场提问(是否知情、发生的原因、如何解决)——嘉宾点评和问政代表提问打分。在这一过程中,民众可以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提供意见,反映政府治理存在的问题。通过电视问政,为民众参政开拓出一个新途径,提供更加直接有效的参政平台,提高了民众的政治参与能力。在《问政时刻》节目中,民众作为问政代表可以直接向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提出述求,政府有关部门官员从民众的切身利益出发,采纳民众的建议,向民众作出承诺。

(二)增强了政府的责任意识,提高了政府的响应能力

责任政府不仅要有责任意识,更要有责任行动。责任行动不仅是对行政行为质量的要求,即要求政府的行政行为有法必依、违法必宄,而且也是对行政行为速率的要求,即要求政府的行政行为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对百姓的诉求作出反应,对社会反应的问题作出回应。[4]15

在《问政时刻》节目第三期“聚焦营商环境”中,某地工业园区因排洪沟建设迟迟未能推进,导致20 多家企业两年来三次被淹,企业生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尽管企业多次反映,却一直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记者通过暗访发现了政府治理存在的大量问题。其中一个典型的问题就是政府的响应能力欠缺,企业反映的问题往往要经过多个渠道,导致无法完全落实并解决企业所提出的问题。在《问政时刻》节目中,问政代表对政府有关部门现场提问,倒逼政府直面问题,解决了个别官员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极大的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增强了政府的责任意识,让企业和民众的政治参与权利得到了实现。同时政府也接受媒体和舆论的监督,督促政府有关部门人员主动为人民服务,解决了企业和民众提出的问题,使政府的响应能力得到了提高,真正构建成为一个服务型和责任型政府。

(三)开创了官民协作治理的新模式,打破了政府的垄断治理

传统的地方政府治理事务都是由政府部门单独完成,这样就会形成政府的垄断性,不利于政府对于政务的解决。由于垄断治理,政府有关部门人员执行事务的效率较低,对于问题的解决十分拖沓。而永州市广播电视台《问政时刻》节目开创了官民协助治理政府的新模式。在节目中,政府和民众不仅仅是单纯的问答,官员不是在主持人和问政代表的逼问中脸红尴尬,反而因为有了这个平台,民众可以和政府有关部门人员进行互动,共同探讨问题解决的方法。在潜移默化之中,《问政时刻》问出了一条协作共赢的新方式,打破了之前政府的垄断,促进了对地方政府的治理。

(四)加大了对政府的监督力度,提高了政府透明度

永州市广播电视台《问政时刻》节目通过媒体暗访和民众在媒体网络平台提出问题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了媒体舆论和民众对政府的双重监督,极大的提高了对政府的监督力度。在《问政时刻》节目中,问政代表对政府存在的问题直接向政府部门有关人员发问,政府有关部门人员现场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释和说明,并承诺解决民众所提出的问题。这样一来,政府的执政直接受到民众和社会的双重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通过《问政时刻》,将公众监督、媒体舆论、政府部门相连接在一起,聚焦社会热点问题,逐步构建新型的地方政府治理体系,加快永州政府部门高效深度转变,使政府走在人民群众的前沿,为建设官民一心的新永州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

四 电视问政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电视问政对促进地方政府治理的对策

(一)电视问政存在的问题

以永州市广播电视台《问政时刻》为例。《问政时刻》一经播出,在全社会取得了良好的反响,民众反映的问题也大多落到了实处。但是《问政时刻》毕竟在永州市第一次播出,虽然国内电视问政已经有了不少先例,《问政时刻》也汲取了其他电视台电视问政节目的营养,作出了一定的创新,但是仍然有很大的进步空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去完善,以下是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一,问政节目的内容不够多样,形式不够灵活。作为一个新兴的电视节目,从节目的策划到录制,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同时也需要记者不断地去暗访,还要对节目进行后期的制作。因此,每一期节目的录制都要耗费很长的时间,这必然导致节目的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使得节目内容的多样性受到了局限。同时,永州市《问政时刻》每一期的录制都会按照事先规定好的程序去进行,节目形式的灵活性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尤其是一些政府部门官员掌握了应对技巧,被问政时用一些官话、套话和空话回答,态度也显得十分诚恳,表示将虚心接受,认真整改,使得节目难以深入下去,监督力度和问政效果受到很大影响。

第二,问政问题的选择不是很典型,选题过于狭窄。永州市《问政时刻》通过网络和电话征集民众的线索,而民众提出的问题大多是一些关乎自身利益的小事,比较碎片化,不具有代表性,这就大大影响了节目的效果。而且由于提出问题的大部分是普通市民百姓,问题的类型大多都是关于生活中的小问题,问政问题比较单一,导致问政选题过于狭窄。这也造成《问政时刻》在解决问题的普及面和深刻度上有一定的欠缺。

第三,民众对于电视问政的参与度仍然不够。电视问政是一个新的尝试,民众对其了解程度还远远不够,再加上之前政府对于民众参政一些不太好的影响,导致民众对电视问政存在畏惧情绪,参与热情不高,参与力度不够。一些自愿参与的民众也是顶着一定的压力,目的为了维护自身的切身利益,自然对于其他议题的兴趣就不是很大。

第四,对于事后问题解决的监督机制不是很完善。永州市《问政时刻》这一电视问政节目的目的就是曝光政府治理存在的问题,让民众的问题得到根本性的解决。然而节目播出之后并没有作太多的跟进,问题有没有真正得到解决尚是一个未知数。在节目中,政府官员对民众提出的要求作了承诺,对于事后是否解决问题,缺乏严格的监督机制,没有专门的监督渠道及时向社会反馈问题解决的具体情况,仅仅可以在新闻中看到零碎的后续报道。

第五,主持人的现场综合应变能力有待提高。电视问政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互动性极强,主持人在整个环节起到一个主导主用。因而,他们的主持技巧、问话时机、引导把控等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永州市广播电视台《问政时刻》部分场次和环节中,主持人的临场应变能力等方面表现有所欠缺。一些被问政官员在回答提问时,答非所问,避重就轻。此时,主持人不能有效打断,抓住问题逐渐推进,却任由他发挥下去,耽误了宝贵的问政时间,也让观众产生视觉疲劳。同时,因为主持人知识方面的欠缺,以及准备工作不充足,对对一些基本常识、行业政策等没有很好掌握,对临时出现的意外情况无法应对,使得问政不能进行下去,甚至出现冷场的现象。

第六,传统传播途径单一,影响的受众有限。永州市广播电视台《问政时刻》采取录制播出的形式,对每个问政的内容拆分后,通过永州电视台进行播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兴媒体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联系交流的重要的平台。而它带来的冲击,让传统电视媒体的不足之处越来越明显。固定、单一的传播方式使得观众流失严重,收视率急剧下降,传播效果不佳,电视问政的关注度和影响力也不可避免受到影响。

(二)优化电视问政对促进地方政府治理的对策

1.创新电视问政表现形式。传统的电视问政一般是以直播或者录播的形式进行的,采用访谈和纪录相结合的方式,要创新电视问政的表现形式,可以学习其他电视节目的创新之处。比如采用“演播室+”的形式,通过室内与室外的连线,突破空间上的局限,更加便捷的让民众与政府部门官员对接,既促进了解决问题的效率,又创新了节目表现的形式。

对电视问政内容的编排也可以进行创新,既要保持节目内容的权威性、严肃性,又要有可看性,因此要创新节目内容的编排,可以在问政中加入新颖的环节,打造出一个趣味性、权威性并存的问政节目。例如可以采用多屏互动的方式,让观众除了在电视上观看,还可以同时在电脑、手机客户端等平台进行互动讨论,增强观众的代入感。

2.扩大问政选题范围,优化选题过窄的问题。电视问政依靠网络收集民众意见,然而民众反映的问题范围比较狭窄。节目组应该通过多个渠道去征集全社会各个阶级的意见,不在只是关注表面的几类问题。还可以响应国家政策,多加关注政府改革的范围与方向,多多收集有关的问政问题,变民众小范围的民生问题为大范围、多种类的时事问题。除此之外,节目组应该向有关部门的专业人士寻求帮助,选取社会各个阶层突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放到节目中,丰富问政选题的类型,扩大选题范围,优化选题过于狭窄的问题,这样一来,节目就会更有层次性,节目效果也会得到一定的保障。

3.加强民众参与力度,提高民众参与热情。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传播进入了全媒体时代。电视问政可以利用互联网、移动终端等平台加大对节目的宣传,吸引更多的人来参加。节目组可以组建自己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官方抖音等,大力宣传节目,并在平台开展讨论活动,设立奖励机制,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提高民众的参与力度。民众的自身素质对节目也具有一定的影响,节目组可以对参与民众的素质作出一定的要求,挑选整体素质较好的民众来参与节目,这样一来可以减少因观众素质不一而导致的节目效果欠缺的问题,活跃节目的氛围,提高公民参与节目的热情。

4.构建完善的监督问责体系。第一,借助媒体舆论的力量。将电视问政与互联网等新媒体相结合,构建多维度的舆论监督网络,更加高效的监督政府对问题的解决。第二,构建监督及问责机制,加强对政府的监督。节目组可以邀请当地检察、监察机关事后介入,持续跟进对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完善节目后的追踪、反馈,真正让民众提出的问题落到实处,杜绝政府部门某些官员不作为、乱作为的行为。第三,建立健全追踪回访体系。在每一期节目之后,记者和节目组要多次进行回访,跟踪报道,确保提出的问题得以解决,保护民众的切身利益,并且可以在下一期的节目中公布回访的结果,让民众参与进来对政府进行监督,确保问政的效果。

5.主持人环节要打牢基础、做足功课。主持人是电视问政中的极其重要的一环,关系到问政能否能否顺利进行,能否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首先,主持人应拓宽知识面,尽可能掌握更多的知识,特别是相关的专业知识、法律法规等。要加强自身的业务修养,尤其是政治修和思想文化修养,内在的根基修炼可以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还要加强逻辑思维方面的训练,要成为杂家甚至是一些问题的专家,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其次,在备课上下足功夫。准备工作要尽可能细致周到。被问政官员形形色色,各有各的风格和特点。对于不同的问政官员,要有不同的应对方式。只有做足了备课文章,主持人才能得心应手,才能够让问政顺利层层推进。最后,电视问政的对象多为各个部门或者行业的领导干部,在现场问政时,他们往往占有一定的心理优势。要提高现场把控和随机应变的能力,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遇事不要惊慌,随时处理好现场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

6.利用新媒体进行二次传播,扩大节目影响力。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变得越来越方便快捷,应该顺应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规律。问政节目除了在电视播出的基础上,也要在其他的新媒体播出平台上同时播出。同时,对问政现场的节目进行分类拆分,通过各种网络平台矩阵进行二次传播,在互联网上引起关注、形成话题、进行再次发酵,扩大了节目的广度和深度。而这种二次融合传播,也将增强问政节目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猜你喜欢

永州市问政时刻
永州市大力推进青少年综合实践研学教育基地建设
冬“傲”时刻
捕猎时刻
问政“小事”解决民生难题
初春农忙
网络问政节目应为公众所期盼
丹江口 《百姓问政》聚焦履职尽责
一天的时刻
提升地市广电媒体影响力,从媒体问政开始
我的第一笔稿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