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生为主体”的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建设与研究
——以石河子大学为例

2021-11-30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以学生为主体英语课程模块

王 芳

(石河子大学 外国语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

一 研究背景

教育部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及《大学课程教学指南》均指出:各高等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对开发选修课程、引导个性化学习指明了方向:高等教育应该“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

可以看出,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教学已经进入一个重要的历史转型时期,统一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进度+统一要求,这种“一刀切”让全体学生“齐步走”的课程设置单一、教学模式单调、实用性不强、不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也无法适应当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学习愿望、发展需求和英语水平出发,开设多层次、多样化的英语课程,尽可能满足其多元个性化需求,这是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对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提出的较高要求。

自此之后,国内高校都在积极探索适合本校特色的个性化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众多院校结合教学实际,遵循教育部门要求及指南逐步设计和完善课程体系,使其向科学化、系统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将大学英语分为应用基础阶段和提高阶段,将课程分类为大学英语基础课程、语言技能课程、语言文化课程、语言应用课程等,促使大学阶段所有层次学生基本实现语言实践能力提升,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即为应用能力提高阶段内容,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听说读写全面发展。

二 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建设与改革

基于社会和学生个人的需求,结合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进程,我校自2013 年起开始了校本英语课程建设方面进一步的探索。以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以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以学生需求为基础,构建了基础英语课程与拓展课程相结合的个性化大学英语校本课程体系,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大学英语拓展课程课程体系建设

为了满足新疆社会经济发展对跨语言、跨文化、跨不同专业领域的高层次外语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体现国家语言文化战略需求、社会发展需求和学习者个性需求高度契合性化需求及学校办学定位、办学目标及院系学科和专业发展的要求,石河子大学外国语学院按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指导思想,考虑到既要照顾起点较低的学生,又要给基础好的学生有发展空间,既保证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又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充分尊重个体差异性和因才施教的原则下,非英语专业学生入校后参加由外国语学院组织的英语水平暨分级考试,根据考试成绩分为A 级、B 级、C 级、D 级。A 级学生英语水平最强,D 级最弱。综合考虑我校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环境、学生水平及需求、师资等因素,A 级学生(四级成绩达到425 分以上者)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采用2+2 模式。模式中的第一个2 是指本科大学阶段的第一和第二个学期所有学生必修通用英语,衔接高中阶段所学基础知识,进而迅速适应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完成《教学指南》要求的“基础目标”,践行“提高目标”。模式中的第二个2 指的是本科阶段的第三和第四学期A 级学生必须选修学校开设的任意一门英语个性拓展课,提升综合英语素养。

自2013 年以来我们为A 级学生共开设四个模块的18 门拓展课,包括非通用语种(西班牙语、日语、法语、波斯语、阿拉伯语)、专门用途英语(医学英语、医学英语实用翻译、职场英语)、通识英语(美丽中国/鸟瞰中国、欧洲文化入门、中西文化对比与翻译、英文小说与电影、英文报刊选读)、语言技能提高(商务口译、商务英语视听说、高级英语口语、影视英语视听说,雅思口语)。课程改革不仅受到学生的喜爱,也成为石河子大学近六年以来影响面较广的教学改革成果。

外国语学院根据学生整体英语水平,课程时间点安排,师资及便于分级教学和学生互相学习等的考虑,把学生分为了7 个不同学习模块,同一模块的学生英语能力相对在同一水平。分别是医学模块、经管模块、农学生科理学模块、信息水建模块、药学动科文艺模块、化工机电模块、食品师范政法模块。按照学生选课需要和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在为各模块设定课程时,依据学生的兴趣,能力专业确定开设某门课程。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设置精细课程,所开课程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又不能超出学生的实际水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在本模块开设课程中选择最适合的课程。

(二)大学英语拓展课程课程实施

在课程建设与实践中,我们充分考虑人才培养目标、社会和学生需求、课程质量保证,教师队伍建设等要素,同时课程会随着学生学习需求的变化进行调整,注重实用性和专业性,实现教学整体连贯性和科学性。

1.改进教学模式,做到以生为本。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混合式教学使得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学习非常便捷。拓展课程组教师在我校教务处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学习现代教学技术,利用网络教学平台、雨课堂、微信平台等信息技术工具,切实开展混合式教学,增加形成性评估力度,使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课余学习,根据自己的便利选择相应的学习工具,不仅拓展了学习内容,并且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加强课程保障,做到自主选课。来自不同院系的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需求、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选择自己中意的课程,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末,我们会将大学英语拓展课各课程简介、教学大纲等公布于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四级的学生就可以通过网络自主选课、选教师,并且学生可以试听,开课两周内学生可以在系统内改选拓展课。这种选课模式充分尊重了个性化自主学习的原则,对教师也提出了挑战,进而有力地保障了教学质量。

3.建设教师团队,做到团队管理制。拓展课教学体系内容多元、门类较多。为保证授课质量,我们实施教研室、课程团队管理制。

首先,从系(部)层面,我们设立了拓展课程教研室,其次,结合课程类别还分出了若干个子团队(如通识英语教学团队、语言技能提高教学团队、小语种教学团队、ESP 教学等团队)。下设具体课程组团队。拓展课程教研室每两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每个课程组保证有2-3 名成员,我们选派有经验的教师担任课程组长,负责课程教学计划的制定、教材的选用、教案和课件的设计等。课程小组注重团队协作,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或围绕教学法展开、或围绕课堂组织形式展开授课课程体系建设的讨论,或就课程的教学计划、内容、进度等进行讨论。细致的工作使开设的每门课程均建立了“课程内容、语言技能、思维技能”三者有机结合的三维矩阵。在此矩阵的指导下,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目标的实现都有了具体、可行的操作基础,实现了教学内容科学化、教学实施规范化。

其次,从院级层面,外国语学院对师资队伍建设和培训进行统一规划,建立有效的机制,确保教师得到学习和提高的机会。统一安排和部署,分批分人次选送教师出外培训,实施访问教师计划,使教师可以通过出国、进修、培训和观摩,向专家学习先进的理论;通过学习和借鉴同行的经验,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

4.创新教学方法,做到各具特色。课程组教师经过长期研究、学习、实践,摸索出适合自己课程的教学方法。比如《鸟瞰中国》课程运用手机微信平台,让学生方便快捷地复习观看课程视频,并且使用网络无纸化系统进行平时测试和期末考试;《英文小说与电影》课程鼓励学生自编自演,深刻体会经典英文小说的魅力;《英文报刊选读》课程在“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原则下鼓励学生练习写作;《职场英语》教学采用案例讨论,情景模拟等教学手段,学生参与度高,打破传统英语教学的单向输入的困境;《欧洲文化入门》课程以课堂讨论的方式,从不同文化视角思考法律及人性的问题。《中西文化对比课程》通过中西语言文化比较提高学生的文化甄别、文化鉴赏、文化整合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意识,提升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影视英语视听说》课程鼓励学生为电影配音,指导学生参加配音大赛,学生上课兴趣浓厚。《高级英语口语》教学采用中国老师和外教相互交替教学,受到学生欢迎。总之,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是本课程体系内教师的重要任务。

三 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建设成效

大学英语提高阶段课程改革和建设是近年来我校大学英语课程影响力较大的一次改革。经过调研,目前新疆范围内,我校率先进行了大学英语拓展课建设和改革,课程体系相对也是最完整的,拥有了稳定的教学团队,科学的教学模式,走在各大院校最前列,成为新疆各大院校学习的对象。

每学期拓展课学习人数约1200 人,6 年12 个学期,受益学生达到约14000 人以上。作为通用英语的延伸,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而且可以为那些英语基础较强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更能满足需求的、个性化的学习平台。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学生反映对拓展课程各方面的满意度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提升。

大学英语拓展课程的建设不仅有益于人才的培养,也为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和学术发展找到新的契机。拓展课程教学使教师向课程研究者、开发者、实践者、合作者、反思者等多重角色转变。在拓展课程环境下,教师们更多地拥有属于自己的课程和舞台,他们可以自主从事课程开发、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活动。在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同时,教师们也要对教学内容的筛选、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的采用进行主动的决策,甚至还要进行教学资源开发和教材开发等课程专业活动。这些活动的有效开展和教师扮演的多重角色体现了教师对课程的主体性,有利于把英语课堂变成真正属于教师和学生自己的课堂,有利于实现教师个人的教学理念,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发挥他们的专业。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探索,通过发表与本人教授的拓展课相关论文,申报相关课题提升教育研究能力。

结 语

石河子大学外国语学院在充分尊重个体差异性和因材施教原则下综合考虑我校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环境、学生水平及需求、师资等因素,在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构建适合我校学生个性发展的大拓展课程设置新体系,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管理、评价手段等方面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打造金课程,不仅受到学生的喜爱,也促进了教师教学研究成长。拓展课程研究与建设虽然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是在课程建设与实践中仍有很多研究和发展空间。比如如何实现大学生用英语从事专业学习和今后工作的能力无缝对接;拓展课程应满足国家及社会外语能力要求还是个人发展需求;通用英语,学术英语与职场英语的关系与衔接等问题有待我们后期进一步深入分析和探讨。

猜你喜欢

以学生为主体英语课程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基于OBE理念的综合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机制研究
浅谈“以学生为主体”的中职学校班级管理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Problems and Measures for English Teaching Assessment in Primary and Junior Middle School
必修模块相关知识过关训练
“以学生为主体”在中职护理专业《生理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