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育人功能的本真回归

2021-11-30杨莎莎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普及化真性育人

杨莎莎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党委宣传部,湖南 长沙 410000)

一 高等教育育人功能概述

(一)育人功能何谓

在社会学中,“功能”是指“物质系统所具有的作用、能力和功效”[1]。基于此,有学者将高等教育功能概括为高等教育系统经过自身运作而产生的促进社会、个人及教育系统自身发展的功用和效能。[2]可见,在整个高等教育的活动中,涉及高等教育、人和社会三个基本概念,而且这三个概念不可分割。正是以这一基本概念为前提,所以从社会和人的二位价值模式出发来看高等教育,最终可将高等教育的功能划分为育人功能和社会功能。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外延比较宽泛,可以理解为包括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等方面的总称;而高等教育的育人功能则可理解为高等教育对人所起的作用,即高等教育培养人才,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的功能。从育人的视角看社会功能,社会功能只是育人功能的扩大化。追根溯源,育人功能是相对于社会功能的政治、经济、文化功能更为基本、更为核心的功能,育人功能是高等教育更为本质、本真性的存在。

(二)育人功能作为本真性存在的重要性

育人功能作为高等教育功能本真性的存在尤其重要,其原因就在于“高等教育的初始定位和终极目的在于育人”[3]。育人解决的是关乎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教育“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根本性问题。

1.育人功能的基础性。有学者强调,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的教育,其根本功能不止是培养人,还在于不断促进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简言之,教育的根本功能就是“育人”[4]。固然,作为教育一部分的高等教育也是不例外的。有人说,在健康且发展正常的状态下的大学理应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基点,对大学功能的理解也需要以这一基点为前提。确切的说,不论是社会的健康发展,还是政治、经济、文化的健康发展,这都不可能同人的健康发展脱离开来;同时,人的发展还应该被视作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乃至社会变革的中心或核心,其他的发展都应紧扣人的发展,都应以满足人的发展为根本目的。[1]人的发展是一切发展的基础与前提,没有人的发展就无所谓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离开人的发展,高等教育必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只有当我们的高等教育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人的发展的时候,高等教育的基本立足点才不会动摇,才会牢靠。这些特点无不体现了高等教育育人功能的基础性,育人功能是高等教育其他任何功能得以存在的基础与前提。当然,我们强调高等教育功能的育人性,并非就是要忽视高等教育功能的经济性与社会发展性,而是在关注与重视高等教育其他功能的同时切不可忽视其功能的立足点——育人性。

2.育人功能的核心性。教育对社会的经济功能、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作用的发挥,都离不开人这一中心环节,教育其他功能作用的发挥都需要以对人的影响为中介而产生作用。因此,从这一意义上来讲,高等教育的育人功能相比其他功能,更具有核心意义和基础作用。[5]高等教育任何其他功能的张扬都应以育人功能为中介载体,其他任何功能的作用发挥都离不开高等教育的育人性功能。高等教育作为培养专门人才的活动,其本真性就体现在高等教育最为本质的东西——培养人才。培养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中心任务,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功能都共同服务于人才培养。所以,要在大学的一切活动中都体现大学的育人本真性,就应在大学的各项工作中做到一切工作都以育人为中心,把人才培养始终放在第一位。各高校只有充分发挥好了高等教育功能的育人本真性,其他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功能才会顺利得以实现;社会只有注重育人功能的核心性,高等教育其他功能的作用才会展现的更为尽善尽美。

二 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育人功能的缺失现状

育人功能作为高等教育本质和本真性的存在,理应得到回归和应有的重视。尽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进步,人们对教育的需求虽日渐提高,却高等教育不断从大众化阶段迈入普及化的发展阶段,可是,在经济市场化、行为功利化、利益多样化、价值多元化的时代面前,高等教育的育人功能还是没能得到本应有的重视,对其育人性仍然还是有所忽视和弱化。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现象表明,高等教育功能的育人属性越来越被弱化,在好一些大学之中甚至是出现了诸如官本位、商业化、急功近利等较为明显而严重的问题。其实,之所以会忽略高等教育功能的育人价值,其原因就在于不论是个体的人还是社会,往往会过于抬高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而忽略了其根本功能——实现人的思想、精神、知识和能力等全面发展的育人本体价值。当前的社会现实就是高等教育的实用性、功利性越来越明显,而关注人的发展、人的完善和人的幸福的教育的终极目标却渐渐被淡忘,追求物质与经济的成功却成了高等教育的最主要目的。

(一)单纯只讲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人之独立能动性的忽视

一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理论深受自20 世纪50 年代以来政治至上和以社会至上的名义表现出来的观念的影响,片面强调高等教育的功能是为政治服务,即为巩固当时的政权所服务,为阶级斗争服务。这一时期人自身的发展相对被忽视,更有甚者,有人将人本身就直接解释成是社会的产物或是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附庸物。因此,在他们的眼中高等教育更多的是作为政治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工具,而高等教育下的人相应也就被看成服务的工具的附属物。在他们眼里只有社会而无人,把人视为社会的产物,社会往往就是一切,而人根本就不存在。基于此等观念的高等教育,它们更多的是纯粹的去迎合社会的需要。不可否认,大学应该满足社会的正常需求,但是大学决不应该成为只是一味满足社会需要的风向标和生产社会需要的产品的加工厂。在不以人的发展为目的的人的眼里,人只不过是满足社会需要的产品,而所谓的“人才”也是可以成批量的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的。因此,他们看重的是人的工具性、实用性价值,而相对忽视的是人之生命的主体性、自觉性与能动性。显然,他们没有看到人是活生生的生命个体,没有看到包括大学在内的高等教育也不过是人的精神生命的产物。高等教育之所以存在在于它是促进人的健康全面的发展,而人之所以存在而在于人是有思想能思考的,是能主动探索、自主创造的。

(二)过分强调高等教育社会功能的功利性、工具性:“单面人”的出现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对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视和对市场化经济的进一步推进,社会中商业化、功利化、急功近利的思想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构成了深刻的影响。加之1999 年高等教育的扩招,我国高等教育逐步从“精英化”过渡为“大众化”“普及化”,过去很少人能上大学,现在成了很少人没有不上大学的。在高等教育的精英化阶段,上大学几乎成了大部分人的奢望,但伴随高等教育走向社会的中心,步入大众化阶段的高等教育表现的社会化倾向越来越明显。尽管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迈入普及化的发展阶段,但是由于近年来毕业生面临着相较以前更为严峻的就业压力,加之近年来世界性的金融危机,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大困惑与制约瓶颈。为此,高等教育的实用性、功利性越来越明显,而关注人的发展、人的完善和人的幸福的教育的终极目标渐渐被淡忘,追求物质与经济的成功成了高等教育的最主要目的。正如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所说的,大学成了“精神本能退化的工场”,“一切高等教育的任务”是“把人变成机器”,相应使人失去了自我和生命本能,听命于知识,听命于金钱,听命于国家,而独不听命于他自己。[6]因此,高等教育更多的是围着社会和市场在打转,大学也是在围绕着社会和市场而开设越来越多的专业,上大学的人更多的是去学习纯粹的技能性知识,而相应的人文学科的知识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因此,有学者深有感触的评价当前的大学生,有技术没思想,有知识没文化。过分强调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性,最终的结果便是导致了“单面人”的出现,只会工作而不会生活,只会操作而不会思考。“单面人”是人的片面发展的产物,这种人本身发展的不和谐性,将会导致如心理疾病、精神失常等多种社会性问题的出现,最终不利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更不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 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育人功能本真性回归

(一)注重作为个体生命人的主体性与能动性

高等教育作为培养专门人才的活动,回归育人功能的本真性首先要承认人之为人的主体性的存在。人是有生命的,能思考、会判断、能学习、会创造的生命个体。相反,人决不是毫无任何价值倾向性的物,而是一个有着自身需要的、追求的、向往的活生生的生命体。[7]其次,育人功能本真的回归要重视人之为人的能动性。因为本应是人驾驭着社会,而不应该是社会驾驭着人或支配着人。[9]具体说来,那是因为“人不应该是工具,人既不是政治的工具,也不是经济的工具,相反,政治、经济都应该是作为人的工具而存在的;高等教育不应该是培养政治、经济所需要的人,而是培养能驾驭政治、经济的人,培养能使政治、经济从属于人之需要的人;高等教育也不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而是培养能让社会满足人之需要的人”[8]。由此可见,高等教育育人功能本真的回归不仅需要我们承认人之为人的主体性存在,而且还应该看到作为生命个体的人是有能动性、自觉性、主动性、独立性的存在。高等教育育人功能的基础性与核心性正是建立在人之主体性、能动性、自觉性、独立性的基础之上,正是因为人之可能性的存在,才有人之发展的现实,才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最终发展。

(二)注重作为立体人发展的全面性与和谐性

在经济市场化、行为功利化、利益多样化、价值多元化的时代面前,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带来的理应是人性的复归和高等教育育人性的普及,然而由于高等教育功能的功利性惯性与实用性的现实价值,呈现出来的往往是高等教育的育人属性越来越被弱化,越来越多的大学出现了诸如官本位、商业化、急功近利等较为明显的问题,相应的实现人的思想、精神、知识和能力等全面发展的育人本体价值却没有得到本应该有的尊重与重视。“单面人”“异化人”“畸形人”的出现正是人们片面追求高等教育的工具性价值的结果,过分对技术性、专业性知识的学习,使人对自身人文方面的知识缺乏了解,从而使人自身缺乏立体感,自身发展不全面,身心方面发展极不和谐。因此,回归高等教育育人功能的本真性,我们要以培养立体的人、全面发展的人、身心和谐的人为育人目标。这就进一步要求我们将社会与个体不可分离的关系有机的结合起来。正所谓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高等教育的育人功能和社会功能也是不应该完全分割开来的。

育人功能作为高等教育最为基本更为核心的功能,育人是大学存在的目的所在,也是好大学与好教育的评价标准,正如美国哈佛大学前校长内尔·鲁汀斯特所说:“大学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固然理所应当,大学教育本就应该帮助学生能够从事有益并让自身满意的工作。但是,最好的教育往往是不能用人民币、美元等任何金钱之物来单纯衡量的。最好的教育不仅应该帮助我们在我们所从事的专业和工作领域更加具备创造性,它还应该让我们能更加善于思考,让我们能拥有坚定地理想信念和敏锐的洞察力,最终成长为一个相对更为成熟、更为完美的的人”[9]。由此可见,我们接受教育、从事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也不应该只是为了从事具体的行业或职业,而更应该是为了理智自身而不断进行训练。有这样的能力,也就有了操作具体的行业或职业的能力,人也才活的更像一个人。总之,高等教育育人功能本真的回归,在于我们应该明确的一条信念——高等教育不只是一项技能性的教育,而更应该是一种自身能力提高,心智全面发展的教育,还应该是一种能够使育人功能和社会功能和谐相存、有机结合的教育。

猜你喜欢

普及化真性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建筑原真性探微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及化和大众化历程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探究活动的几点思考
论电视媒体对大众舞蹈艺术发展的影响
关于治疗近视眼答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