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资助工作中思政教育工作实效性提升策略

2021-11-30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贫困学生贫困生资助

周 锦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在教育体系改革及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为了使高校资助教育展现其价值性,应该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重点,针对贫困学生的基本特点,进行教育体系的创新,充分展现出教育的公平性、和谐性特点,为高校资助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提供支持,同时满足教育的发展需求。但是,在现代高校资助工作中,存在着思想教育工作不合理的问题,因此,在高校资助工作中,应该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进行资助教育方法的改革,展现高校工作的特点,为现代高校教育的改革创新提供支持。

一 高校资助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及原则

(一)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资助中的作用

在高校资助工作构建的过程中,应该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进行工作项目的创新,研究中可以发现,在高校资助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帮助学生健康成长。通过对高校教育状况的分析,高校资助工作包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通过这些资源的利用,可以将实现教育价值的展现,而且,在该种资助教育背景下,可以创设教育管理体系,满足教育的发展需求。在思想政治教育状况下,通过思想教育方法的完善,可以为教育体系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展现教育工作构建的价值性。第二,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整合中,应该结合教育自主教育形式,树立正确性的认识,为教育体系的思想完善提供参考。第三,在高校政治教育中,为了保证资金工作的公平性,需要将思想政治的内容作为重点,结合资助工作以及思想教育工作等内容,实现资助工作的公平性以及公正性[1]。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资助中的基本原则

1.解决思想问题及实际问题相关联的原则。在高校教学管理中,为了提高高校资助工作的价值性,应该及时改变贫困生的情感价值观念,实现道德观念的及时转变。而且,在思想问题分析中,需要结合理论灌注特点,进行贫困生现实问题解决,通常状况下,在教育资助中,应该处理现实问题以及实际问题,满足贫困生的现实需求,实现资助管理的针对性。而且,在有效联系机制确定中,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挖掘教育中的重点以及难点问题,及时解决实际问题中所面临的问题。

2.构建人文关怀原则。通过对高校教育状况的分析,在资助工作构建中,需要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贫困生资助过程的确定,充分展现资助工作的期望,提高学生的精神认知,展现高校思资助工作创设的价值性。在人文关怀原则背景下,应该认识到以下几种原则:第一,关注贫困学生的基本需求,在资助工作中应该给充分满足贫困学生的基本需求,考虑到大学生人格的尊严及需求,满足经济家庭困难学生的发展需求。第二,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关注贫困学生的个性需求,构建针对性的教育指导理念,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

(三)疏通及引导相关联的原则

通过对高校资助工作的分析可以发现,在思想政治工作强调中,应该认识到疏通及引导相联系的基本原则,在原则指导中应该认识到以下内容:第一,在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构建中,应该通过爱心、耐心对学生进行引导,并用真实的情感感化学生,引导学生的监控发展。第二,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为贫困学生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使被资助者在无负担的情况下进行学习,清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构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第三,在思想政治工作构建中,需要引导正确认识到高校资助内容,强调教育的主要内容,引导贫困生坚持正确的学习思想,升华学生的品格,展现教育体系的最终价值。

二 高校资助工作中思政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资助教育价值流于形式

通过对高校资助教育工作状况的分析,贫困生资助工作通常会停留在经济层面之上,满足贫困生日常学习需求以及基本生活需求,这种资源形式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但是,在贫困生资助的过程中,一些资助工作没有认识到学生的心理需求,导致学生在受到资助时存在着心理负担以及人际交往负担等,为高校资助工作的构建带来影响。因此,在高校资助工作中,应该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进行工作的创设,保证资助工作的有效性。

(二)缺少贫困生的积极参与

在高校资助工作构建的过程中,贫困生资助工作采用了传统的工作模式,过于重视贫困生的问题管理,而且,着重强调资助者的主导地位,展现资助工作构建的价值性。而且,在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应该为贫困生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强调贫困生的健康发展,为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服务创新提供支持[2]。

(三)缺少对受资助学生的约束

在高校资助工作构建的过程中,很多工作缺少思想政治工作内容,限制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这种教育形式而言,在资助工作中无法满足贫困生的基本需求,而且,限制了资助者的热情。同时,在资助工作中由于缺少对贫困生的关注,导致贫困生的进取精神受到限制,无法满足贫困生的自立自强以及长远发展的目的。

三 高校资助工作中思政教育工作的优化策略

(一)加强高校资助思想教育工作的信念教育

在高校资助工作教育中,应该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进行信念教育方法的完善,通常状况下,信念教育中应该做到以下内容:第一,将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与社会发展进行结合,明确理想信念目标,激发大学生的奋斗意识。而且,在信念教育的过程中,也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奋斗目标的建立,勇于挑战自我,展现高校资助教育工作中思想教育工作的价值性,促进教育体系的稳定发展。第二,在在贫困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将信念教育氛围不同层次,引导贫困生树立坚定的信念,展现高校资助工作的价值性。而且,在高校资助教育工作中,应该融合思想教育内容,引导贫困生树立长远以及近期的发展目标,展现资助教育工作的价值。第三,重视贫困生的实践教育。对于高校贫困学生而言在教育中需要实行知行统一的教学模式,坚定贫困生的信念认识,并在实践活动之中通过活动的开展,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创设,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为贫困学生能力的提升提供支持[3]。

(二)创设贫困生综合能力实践平台

通过对高校资助工作的分析可以发现,为了强调学生的专业素养,在教学积极融入贫困教学理念,通过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分析,进行教育管理创新,为贫困学生的综合发展奠定基础。通常状况下,在贫困学生综合能力实践平台创设中,应该做到以下内容:第一,在资助实践平台创设中,应该培养贫困学生的自立能力,创设层次性的岗位实践机制,解决贫困学生的所面临的问题。而且,高校资助工作思想教育中,也应该为贫困学生提供针对性的自主服务,使学生提高自强自立能力,满足实践教育平台创设的基本需求。第二,在贫困生社会实践能力提升中,高校需要积极组织贫困学生利用自己所得实现自我资助,而且需要培养学生的自立以及自理能力,积累学生的实践经验,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支持。第三,积极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贫困学生在实践平台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提高人际素养以及合作意识,而且,学生在实践中也可以积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提高受挫能力,逐渐形成竞争意识,为贫困学生实践活动的构建提供参考。第四,为贫困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平台。高校资助工作构建的过程中,应该通过对贫困学生学习状况的分析,为贫困学生提供免费的服务,强调贫困学生的自我引导能力,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特点,激发学生的岗位竞争能力,满足贫困学生为了发展需求[4]。

(三)提高高校贫困学生的公平竞争意识

在高校资助工作构建的过程中,应该通过思想教育工作方案的创设,提高贫困学生的公平竞争意识。在教育中应该做到:第一,积极增加学生对公平竞争意识的认识,创设帮扶项目,使学生树立自信心,为学生贫困学生能力提升提供保障。例如,在高校资助工作构建中,可以通过奖学金作为评定品学兼优学生的标准,国家需要合理构建奖学金的评定标准,提高奖学金审核的公平性。贫困学生通过公平竞争意识的形成,可以勇于面对社会竞争,并合理把握实践机会,逐渐形成正确性的自我认知,及时发现自身缺点,引导学生勇于面对失败,提高贫困学生对社会实践的参与能力。第二,创设公平性的竞争环境。高校资助工作构建中,需要结合贫困材料申请状况、班级资助级别以及审批等方法,避免弄虚作假现象的出现。对于资助工作人员而言,在工作中应该强调管理内容,避免关系资助现象的出现,为高校资助管理工作的完善提供支持。第三,创设公平竞争环境。通过对高校资助工作的分析可以发现,院校应该将公平竞争意识渗透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学习之中,构建科学化的自主管理工作,为思想教育工作在高校资助中的运用提供支持[5]。

(四)积极进行高校资助工作中的感恩教育

伴随高校教育体系的发展,通过资助工作的构建可以让贫困生更好的接受教育。因此,在高校资助教育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基本特点,进行感恩教育方法的完善,以保证现代教育的基本需求。通常状况下,高校资助工作中为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应该积极加强感恩教育。第一,对于高校贫困学生而言,在学习中需要具备权利意识以及责任意识,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树立正确性的观念,帮助学生养成正确性的行为习惯,转变学生的思想认知,为现代高校资助工作的创设提供参考。而且,高校资助工作的思想教育中,需要引导学生形成责任意识,强化资助学生的责任意识,帮助被资助学生树立正确性的人生观、价值观,为现代教育体系的创新提供支持。第二,在实践教育创新中,需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院校应该结合各种感恩教育形式,强化学生的感恩意识。例如,在教育资助教育管理中,可以让被资助学生积极参与到感恩志愿活动之中,体会到帮助被人的思想状态,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支持。第三,在感恩教育中,可以引导贫困学生努力学习,在日常学习以及未来工作中形成感恩之心,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6]。

(五)增强高校资助工作中的服务意识

在高校教育中,贫困生的需求不仅包括身体以及物质中的内容,而且也包括了个人以及社会功能等,所以,在现代高校资助管理中,为了使贫困生形成正确性的思想认识能力,应该针对贫困生的思想特点,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设,积极强调贫困生的心理调节能力以及自主能力等,为高校资助工作的构建提供支持。通常状况下,在服务意识强调中应该做到:第一,为贫困学生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机制,建立贫困生的服务平台。在贫困生生活状态分析中,首先应该考虑到贫困生的生活问题,通过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以及勤工俭学等资助方式的构建,缓解贫困学生的社会压力,鼓励贫困生在服务中获得资助,为贫困生的监控发展提供支持。第二,给予贫困学生一定的精神支持,引导贫困生形成健康、健全的人格。对于贫困学生而言,他们在大学生活中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资助教育中,通过正确思想内容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认识,克服怨恨,并逐渐形成健康的心理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贫困学生的健康发展[7]。

结 语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高校资助工作设计的过程中,院校为了强调资助工作的价值性,应该按照现代化的教育理念,进行资助工作的完善,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重点,结合教育创新内容,进行资助工作的完善,满足贫困学生的学习及发展需求。通常状况下,在高校资助工作构建中,可以通过信念教育方法、实践平台创设、公平意识的强调、感恩教育的完善以及服务意识的强调等,进行教育创新,充分满足现代高校教育的基本需求,促进高校资助工作的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贫困学生贫困生资助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贫困生的隐私与尊严亦当细心呵护
上海大幅修订《专利资助办法》
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
陕西全省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
黑龙江省启动2017年专利资助资金申报工作
教育部发布《2016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
南明区离休干部党支部慰问嘉润学校贫困学生
大学用话费查“装穷”贫困生月超150元取消资格
澳门爱心人士吴少芬、释会明等赴兴仁县看望贫困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