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在青年党员干部中传播的现实路径

2021-11-30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

张 俊

(合肥市委党校,安徽 合肥 230000)

一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在青年党员干部中传播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青年党员干部作为党和国家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新时代推动马克思主义在青年党员干部中传播,对夯实青年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素养具有重要意义。[1]

(一)有助于提高青年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

习近平指出政治能力是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2]政治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马克思主义的政党队伍中提升青年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必然要求学习马克思主义,这是作为提升政治能力最有效、最根本的途径。

青年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影响甚至决定着他的政治立场、思维广度和政治敏锐度。领悟马克思主义,才能对人民、对党绝对忠诚,这是青年党员干部首要政治品质,是政治能力的基础所在。青年党员干部提高政治能力,就必须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在学深悟透、融会贯通上下功夫,才能科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工作中面对的实际问题,切实做到用科学思想武装头脑、推动工作。

(二)有助于树立青年党员干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习近平强调:“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3]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青年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运用,坚持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循环飞跃,才能真正的学会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在马克思主义指导基础上,才有可能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才能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青年党员干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力量,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在青年党员干部中的传播,助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向着预定的方向健康发展。

(三)有助于巩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内容和理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流意识形态工作对一个国家稳定发展极其重要,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凝聚力有利于最大限度地达成社会思想的共识。推动马克思主义在青年党员干部中的传播,是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题中应有之义。

青年党员干部是我国干部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中,他们的言行对意识形态建设起到引领作用。青年党员干部身上的马克思主义素养,与主流意识形态的感召力和吸引力成正比。青年党员干部在实践工作中,其言行一致、勇于担当、以身作则的精神,是其马克思主义素养的具体体现,这些言行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示范性,能破除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僵化印象,拉近人民群众与主流意识形态的距离,增进人民群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解和认识,加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二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在青年党员干部中传播遇到的主要挑战

(一)市场逐利性的挑战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价值观会受客观社会环境影响,青年党员干部亦不例外。改革开放前,党员干部处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国家通过行政手段调控社会资源,从而形成相对单一的由上而下管理模式,在这种社会关系中,广大党员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有着深度的认同,社会环境总体与马克思主义传播内容契合度高。

相比而言,八零后成长起来的青年党员干部与老一辈党员干部处于不同的经济环境中,他们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他们切身感受到“市场”的力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利益结构分化,个体利益需求多元化,又由于发展中的市场运作秩序不完善,在逐利性的驱动下产生了一些社会消极现象,私有经济成分的扩大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价值观的传播客观上提供了土壤,部分青年党员难免会受到这些价值准则的影响。当这些消极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产生冲突时,现实的影响与党性要求相背离时,一些青年党员干部会产生茫然的感觉,有些甚至被腐蚀,抛弃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将利己主义、自由主义等价值观凌驾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之上,腐败、钱权交易就由此产生,经济基础结构的的变化,对马克思主义在青年党员干部中的传播产生重大影响。

(二)网络化的挑战

网络化对于马克思主义在青年党员干部中的传播是把双刃剑,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传播的便利性传播马克思主义,同时也要应对好网络化给马克思主义在青年党员干部中的传播带来的挑战。

传统上,马克思主义在青年党员干部中的传播方式主要以阅读报纸刊物、收看广播电视、参加集体培训等方式为主,以召开座谈会、分享会宣传先进事迹等方式为辅。这些传播方式,在历史上一定程度的确保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范围和效果。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种新兴媒体的出现,青年党员干部对于从网络上获取马克思主义的需求增加。网络信息传播体量大、速度快、时效高,但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

(三)实践能力的挑战

部分青年党员干部从学校毕业后就进入行政机关工作,从校门跨入机关院门,身份从学生转变为干部,缺乏艰苦磨练和基层历练,实践能力欠缺。一些青年党员干部对基层人民群众的情况不了解,对其的需求无切身体会,对以人民为中心理念无法领悟,无处理复杂问题驾驭复杂矛盾的能力。在日常工作中,只是将马克思主义当作一种口号,对待群众问题仍是凭拿来主义,理论和实践脱节。部分青年党员干部,学历较高自视为专家,工作时不听取群众意见,不汲取好的工作方法,平时对待问题形而上学、教条主义。还有一些青年党员干部思想浮躁、怕事怕担责,心态上早早进入养老状态,对事业没有奋斗激情,受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影响,抛弃马克思主义,在物质利益驱使下,过多强调个人主体性,集体意识不足,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影响中迷失自我,经不起现实的诱惑,最终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部分青年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停滞在从校园毕业时,参加工作后,认为做好本职工作就可以,对理论学习漠不关心,从而导致无法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工作,对国家形势认识不足的情况出现。校园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主要侧重于基本原理上。进入实际工作后,复杂的工作形势对青年党员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有学校时期积累的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当前世界的发展趋势,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着连贯的深入的了解,从而形成关于中国和世界全面、客观、理性的认识。

三 深化马克思主义在青年党员干部中传播的现实路径

(一)在推进理论一体化中传播

市场经济社会是个竞争型社会,市场之中充满风险和利益诱惑,社会情势复杂多变,多种社会思潮裹挟在其中,青年党员干部要经得起利益考验,才能保持初心,才能有坚定的信仰、清醒的头脑。只有将马克思主义学懂,才能筑牢信仰之基,只有将马克思主义学通,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只有马克思主义学透,才能把握住多变的局势。

统筹推进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在青年党员干部中的一体化传播,是青年党员干部将马克思主义学懂、学通、学透的基础。在青年党员干部的理论培训中,要设计好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和中国化理论成果同步推进的步骤和力度,要讲清楚两者间的衔接关系和发展脉络,让青年党员干部清楚了解马克思主义如何从昨天走到今天的,如何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这是当前青年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重点。

(二)在创新“互联网+”模式中传播

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传播要取得实效,就必须立足实际、遵循规律,以科学的方法加以推进。[4]当前,互联网已成为马克思主义经传播的重要阵地,青年党员干部是与互联网一同成长起来的一代,对网络信息接收度高,为使用互联网在青年党员干部中传播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机遇,但同时,也要看到当前网络上的理论传播还无法完全满足青年党员干部对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和传播话语体系等方面的要求,马克思主义网络传播面临着理念僵化、方式落后带来的传播效果不佳的困境。虽然部分传播主体开始尝试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但整体来看这些运用还是对传统模式的复制,没有充分发挥出新媒体的作用。所以要完善创新马克思主义在青年党员干部中的“互联网+”传播模式。

针对青年党员干部的传播需求,马克思主义在网上传播时,要把握好三个方面的度:一是创新表达方式上,马克思主义不仅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也是一种意识形态,所以在表达方式上要创新,但也不能为博取关注度而无底线使用低俗表达方式,这样反而会削弱马克思主义在青年党员干部中的权威性;二是提升话语体系亲和力上,马克思主义要注意与时事热点结合传播,运用学术理论解答时事,借助“网言网语”改变青年党员干部对理论生涩难懂的印象,从而提升马克思主义亲和力;三是确保理论内容的完整性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完整性涉及到内容的科学性,而网络化传播的显著特点之一是碎片化传播,所以要审核马克思主义传播内容,确保有选择性传播的部分内容在分和合的状态下都不会产生歧义,避免因碎片化传播破坏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内核。

(三)在完善“四史”教育中传播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在“四史”教育中循环强调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指导性,可以有效提升青年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素养。习近平指出:“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5]将“四史”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传播相结合,宣传这些历史以及历史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让青年党员干部知史爱国爱党爱理论。通过学习“四史”,充分了解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光辉岁月和艰苦历程,弄清楚我们来自于哪里、如何走到今天、未来要走向何处,弄明白马克思主义对我们民族近代以来从苦难走向辉煌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才会知道我们为什么需要马克思主义。通过“四史”学习从历史发展规律中汲取力量,切实增强四个自信,“四史”教育是助推马克思主义在青年党员干部中传播的有效方式。

(四)在提高实践历练中传播

青年党员干部同样又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是行走在群众中马克思主义的活动招牌。对于很多人民群众而言,身边的党员干部是什么样的,他们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认识就是什么样的。青年党员干部只有在实践中踏实工作,深入群众中、向群众虚心学习,实实在在的走群众路线,真心为人民服务,解决群众现实要求,确保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赢得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社会制度和马克思主义的高度认同。在这一过程中,青年党员干部既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受益者,又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最佳代言人。

猜你喜欢

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党员干部新书架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