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辅人员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与改革中的角色定位与重要性*

2021-11-30邱雪梅位秀丽汪静杰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16期
关键词:微生物学教辅菌种

邱雪梅 关 玮 位秀丽, 刘 龙 杨 靖 汪静杰

湖北医药学院基础医学院 1 病原生物学实验室 2 医学微生物教研室,湖北省十堰市 442000

医学微生物学为病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理论与临床相联系的桥梁课程[1]。高校开设的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涵盖理论课程与实验操作实践,两部分内容相辅相成。近年来,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教师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不断地优化实验内容,巩固理论知识与解决临床问题[2-3]。在实验教学中,实验教辅不只是传统认识上仅承担实验准备任务的实验人员,在教学改革中实验内容优化、实验流程演练等方面均需其直接参与全过程,为实验教学的开展提供前提基础。教辅人员不仅在实验准备、预实验、实验教学等方面发挥自己的优势,他们还是实验室建设、平台维护与更新的管理与执行者[4]。笔者作为一名教辅人员,结合自己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与切身体会,浅析实验教辅人员在医学微生物实验教学中的重要性与角色定位。本文内容可为教辅人员如何服务、促进实验教学与改革提供思路,以期为提升高校的实验教学质量提供理论参考。

1 在预实验优化环节中重要作用

教辅人员在正式试验前进行预实验演练,并比较预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是否一致或偏差,有利于及时筛查实验准备过程中的问题,以免盲目开展实验教学所造成资源浪费及影响教学效果。若预实验存在偏差或出现问题,通过重复实验检查确定实验流程、实验材料、试剂耗材等环节中的纰漏。笔者结合医学微生物具体的实验内容分析讨论教辅人员有效开展预实验对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医学微生物学实验主要包括细菌的形态染色观察、分离培养方法、细菌药物敏感检测、球菌与肠道细菌生化检测等几大部分内容。

1.1 经典细菌形态染色观察 如革兰氏染色实验,主要锻炼学生熟练使用显微镜观察、染色操作要领并根据结果识别与观察细菌形态与类型的能力。教辅人员在预实验中重点关注染色效果、镜下细菌分布与清晰度等重要指标,可筛查染色流程、试剂与菌液配制、显微镜设备运行等方面是否存在问题,以调整优化菌液配制浓度与染色最佳时间等,使学生能在实验操作时观察到形象清晰的细菌显微结构特征。

1.2 细菌的分离与培养 针对细菌的分离培养实验,出于安全原因的考虑,所选用菌种材料为可代表两种典型形态特征的柠檬色葡萄球菌与大肠杆菌。但该球菌生长相对于大肠杆菌,其单菌落少而小,这需教辅人员通过预实验摸索配制混合菌液中两者配比。根据所用两种菌的生长特征及预实验经验,大肠杆菌∶柠檬色葡萄球菌菌液配比在1∶2~1∶3范围内较合适;再根据实时条件调整优化配比,使学生能清晰直观地观察到两类代表性的菌落特征。同时为激发学生探索与主动性,在传统内容中提供指定菌株环节之外可增加开发性的探索实验内容,如我们在课程中加入了学生可以自由设计方案采集身体皮肤、口腔或自己随身手机上细菌的内容,该类实验的设置很好地锻炼学生创新意识及动手能力。

1.3 球菌与肠道细菌生化检测 如化脓性球菌与肠道杆菌的生化检测类实验,包括血浆凝固酶实验、生化系列反应、肥达实验等。每一项实验内容都需教辅人员针对性在预实验中关注特定细节。血浆凝固酶实验中白色葡萄球菌可能出现凝集现象,生化反应试验中发现与预期结果指标偏差,阴性与阳性结果颠倒;均需教辅人员鉴定细菌是否污染或出现变异现象。而在肥达试验中,如实验阳性结果不显著或未出现,教辅人员需甄别是否免疫动物后的采集血清内抗体数量少。教辅人员在预实验及时观察实验效果,并根据结果完善调整实验方案与准备工作,有利于正式实验圆满完成、增加学生实验实践的满意度。

2 在实验准备中角色的不可替代性

实验课程教学前的准备过程作为实验教辅人员的基本工作,该过程看似简单,实则细致烦琐;其实验准备的质量直接关乎实验教学效果好坏。实验准备前教辅人员首先应了解教学对象的专业背景,分析各专业教学大纲中对本专业学生的具体要求。其次需摸底各专业班级学生理论课程的进度与知识掌握程度。充分了解学生专业架构与学情分析,为实验材料准备与选择、如何设置实验环节、教学过程如何侧重融合理论知识等提供理论依据。结合自身的工作内容,简述教辅人员在具体实验准备环节中的角色重要性。

2.1 实验试剂的准备 医学微生物实验课程涉及的实验内容复杂,所需的各种试剂种类繁多,教辅人员需准确了解相关试剂的理化性质,在此基础上合理使用试剂,根据不同实验所需的试剂类型以针对性地选择对应的配制方法及是否现配现用等。教辅人员掌握并运用这些要领关乎实验质量。

2.2 实验材料的准备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会涉及各种不同的材料,基本材料准备包括:不同实验菌株培养与菌液配制、示教菌平板接种、动物免疫接种及采血纯化获得抗体以及相关试剂盒等耗材的准备与检查。在实验材料准备中,教辅人员各项成熟的技能操作与涉及获取抗体等动物实验方案的制定,均体现了教辅人员的主导作用与重要性,直接影响实验的成败好坏。

2.3 仪器设备使用与检查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使用最为普遍、基本仪器包括各类型显微镜、高压灭菌锅等常用实验设备。教辅人员熟练操作使用设备与调试设备的能力在服务于教学中的作用凸显,教学过程中出现简单故障时及时排查解决,可在设备维修工程师处理前的过渡期保障教学有序进行。

3 在实验教学与改革中发挥特有优势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主要由教师完成,近年实验教辅在实验教学与改革中也逐渐发挥重要作用。当前高校实验教辅队伍能力不断提升、结构逐步优化,教辅人员基本都具有硕士甚至博士学历;其专业知识扎实、职业素养较高,在全过程主导实验准备的同时,还可发挥优势胜任实验教学工作。经验丰富的实验教辅人员参与到实验教学过程,注入“新鲜血液”;教辅人员对实验工作的高度融合参与在教学工作中可很好发挥其优势、丰富创新教学模式,能有效地促进实验教学质量。

其次,教辅人员参与教学融合实验细节,传授切身经验提升学生能力并以反馈问题服务于实验准备工作的优化改良。教辅人员在教学中与学生直接交流对话,可发现学生在实验理论与实践技能上存在的问题、易犯错的环节。一方面能结合自己全程实验准备的经历与切身体会,直观详细地反馈解释学生出现问题、异常情况的原因所在,可及时引导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并修正错误,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中心,使深入掌握操作要领。另一方面,掌握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高频问题,为反哺辅助实验准备过程的细节优化提供直接依据,最终促进实验内容改革与教学实施过程针对性的改良。

此外,实验教辅承担着实验室管理工作,相对于教研室教师,因接受过系统培训与规范学习,对实验室规章条例与规范管理运行更熟悉。既可延伸理论知识、传授学生微生物学相关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及生物安全知识,又能更好地处理应对生物安全相关问题。 教辅人员熟悉掌握了生物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知识,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如出现突发事故(如菌液洒出、试管破裂、手指划破等)及仪器设备出现故障等,能更快更好地处理解决,保障教学顺畅。

4 实验室管理及平台运行的执行者

病原生物学实验室作为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场所,其实验室管理涵盖硬件设备设施与软件平台、规章制度体系。在实验室负责人领导下,教辅人员是最直接的参与人和执行者,其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实验教学能否有序进行。实验设备、仪器平台更新维护与实验菌种等重要资源的保存,保障实验室的生物安全以及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与条例的制定完善,均直接决定着实验室的正常运行与否。

4.1 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及维护 我校所辖病原生物学实验室拥有众多仪器设备,包括生物安全柜、高压灭菌锅、显微镜、数码互动系统等。实验教学中使用最基本、常用的光学显微镜数量达五百余台;高压蒸汽灭菌器同样使用频率高,且具较高危险系数。包括像显微镜、高压灭菌锅等所有需用到的仪器设备在实验教学中的检查与维护调试,确定功能是否正常并根据需要定期维修与更换。教辅人员在这些方面起到的统筹规划作用,维系着实验教学的连贯性。

4.2 实验试剂的合理管理 试剂药品是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好坏直接影响实验室安全[5-6]。病原生物学实验室所含试剂药品中涉及部分易燃易爆品(酒精)、腐蚀品(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及毒害品(甲醛、二甲苯)等。教辅人员应参照标准化学实验室保管试剂药品去规定严格管理,这要求教辅人员必须学习并掌握专业的知识。在试剂管理过程中,教辅人员按规章遵照化学危化品的存放管理原则、分类细则、规范使用管理习惯、试剂合理标记等多方面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保障实验室规范化与安全。

4.3 菌种资源的安全管理与保藏 病原生物学实验室的不同种类菌种是实验所需的常用材料,更是实验室的重要菌种资源。首先菌种材料是满足实验教学用耗的基本素材,在使用中需考虑菌株对人员的安全评估与管理。另一方面各菌种材料还可为教辅人员开展科学研究提供很好的菌株资源。加强对实验室涉及的菌种的管理与保藏显得尤为重要。

生物安全是微生物实验室管理的重中之重[7-8]。基于学生与实验人员的安全,在实验教学中从选用安全菌株角度出发,对实验内容进行了改革,已将高致病性菌株的实验进行了剔除或调整。但目前实验室所保留实验的必需菌株中部分为条件致病菌,菌种管理责任需落实到具体教辅人员身上,且实行双锁专人专管制度。教辅人员还需按规定正确方法与流程处理实验结束后的废弃菌种。故教辅人员对于实验室与教学过程的生物安全保障非常关键。

实验菌株在使用、传代过程中易发生污染、变异衰退甚至死亡,可能使优良菌种丢失。教辅人员针对不同菌种类型选择合适的保藏方法,尽可能保持其原有性状和活力稳定,使菌株优良性状不退化,以满足菌株能持续应用于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的要求。实验教辅在菌株保藏中做到科学规范,如采用超低温冰箱长期保存、4℃冰箱短期保存以便即时用于就近时间段内的实验教学[9]。同时教辅人员针对不同保藏方法需定期转接种,保证菌株活力的延续。

5 结语

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院校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包括理论课程与实践操作,两者相辅相成。实验教学直接关乎学生对该学科的实践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实验教辅在医学微生物实验课程中作用举足轻重,首先在教学场所病原生物学实验室中承担多种重要角色,保障实验室与平台正常运行。同时还直接参与实验教学准备的全过程、主导实验方案设计的优化调整;每一个环节的细节都决定着实验教学的成效,直接影响着学生吸收知识与动手能力锻炼的效果。此外,实验教辅实验操作经验丰富,实验技能知识完备,在直接参与实验课程讲授指导上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升实验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实验教辅人员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其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其重要角色贯穿于该实验课程的始终。作为医学微生物学教辅人员,需不断在实验准备、预实验、实验教学改良、实验室管理等方面提高自身能力、丰富专业理论知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以期更好地构建与完善病原生物学实验室平台体系、优化实验室管理模式,最终服务于促进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微生物学教辅菌种
路易斯·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微生物学实验引入“项目式”分组模式的应用探讨
蚂蚁琥珀中发现新蘑菇菌种
非法劣质教辅须严打
食用菌菌种退化的原因与相应对策
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巴斯德
我待教辅如初恋
众里寻他千百度
教辅虐我千百遍
一部高水平的精品教材——评《微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