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省黑果腺肋花楸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2021-11-30杨玉春张素敏高树清杨艳敏

园艺与种苗 2021年5期
关键词:辽宁省栽培

魏 鑫,杨玉春,张素敏,高树清,杨艳敏,刘 成

(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辽宁营口115009)

黑果腺肋花楸(Aronia melanocarpa Elliott)为蔷薇科(Rosaceae)腺肋花楸属(Aronia)多年生落叶阔叶灌木,又称野樱莓、不老莓,其用途广、发展潜力大,是一种新兴的小浆果树种。果实中具有丰富的多酚类物质,抗氧化性较强,可以有效地清除人体内的自由基,保护生物酶系统免遭破坏,保持人体正常生理机能,同时,其在药用、食用、园林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黑果腺肋花楸自20世纪90年代引种到国内以来,越来越受消费者的关注和欢迎,栽培面积迅速增加,应用前景广泛[1-5]。

1 黑果腺肋花楸营养价值与生理功能

黑果腺肋花楸果实营养丰富,含有Ca、Mg、Fe、Zn等多种矿质元素,总含量可达5 353.09 m g/k g,蛋白质含量为5.2%,含有赖氨酸、半胱氨酸等16种水溶性氨基酸,含量为6.95 g/100 g[6]。果实中富含花青素及其糖苷类化合物、类黄酮、酚酸、原花青素等多酚类物质,是已知植物中含量最高的,含量达7.19~69.02 m g/g,因此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延缓衰老、抑制癌细胞生长、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作用,此外,黑果腺肋花楸还具有调节人体免疫系统、保护视力、抗疲劳、调节脂代谢等功效[7]。

2 辽宁省黑果腺肋花楸产业发展现状

2.1 产业总体概况

黑果腺肋花楸原产于北美东部,后来传入欧洲,随后欧美国家陆续开展栽培技术研究,产业逐步发展。我国引进黑果腺肋花楸品种已有近20年时间,目前在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浙江、新疆自治区以及北京、上海等多地均有栽培,其中辽宁省发展最快。辽宁省黑果腺肋花楸的引种栽培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原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现更名为辽宁省旱地农林研究所)由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农科院资源植物所获得1个黑果腺肋花楸栽培种,此后陆续从美国、俄罗斯引进16个腺肋花楸属优良品种,开展引种试栽和品种区试等工作,为区域栽培、果实深加工和园林绿化等需要进行良种选育奠定了丰富的种质资源基础。截至2019年,辽宁省各市栽培黑果腺肋花楸近0.51万hm2,其中鞍山市约1 333.3 hm2,辽阳市约666.7 hm2。

随着产业的发展,辽宁省旱地农林研究所、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在开展品种引进、筛选、示范的同时,对其生态习性、建园定植、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加工工艺等方面开展系统研究与技术集成。品种选育工作也取得较好效果,原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经多年工作选育出黑果腺肋花楸富康源1号,该品种2017年被审定为辽宁省林木良种。2014年,辽宁省林业厅将黑果花楸列为经济林树种,2018年,黑果花楸作为新食品原料,通过国家卫计委的公示,列入国家新食品原料名录。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根据果实特性研制出果汁、酵素等产品,都为黑果腺肋花楸快速推广栽培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产业前景巨大[3]。

2.2 产业发展前景

黑果腺肋花楸因其富含多酚类化合物,直接鲜食涩味较重,更多用于加工原料进行生产销售。国际、国内市场对于加工品需求日益增加,欧美国家每年销售量逐年增长,而新兴的亚洲市场需求量更是增长迅速。但目前只有波兰等少数国家具有果实和浓缩汁出口能力,国际市场上每年交易量相当于鲜果实10万t左右,还需要增加栽培面积6.67万hm2用以满足市场缺口。我国黑果腺肋花楸生产的掘起,将对世界消费市场产生巨大影响,包括原料成本大幅度降低,直接导致消费量的增长。以我国黑果腺肋花楸果实产品占国际市场份额10%估算,我国宜发展黑果腺肋花楸0.67万hm2用于满足国际市场需求,需要培育黑果腺肋花楸苗木约1 200万株。随着我国加入国际世贸组织,经济全球化、食品消费多样化趋势日趋明显,为辽宁省黑果腺肋花楸产业的发展带来难得的发展前景[8]。

2.3 市场需求分析

2.3.1 丰富保健食品、功能食品和药品原料来源。黑果腺肋花楸果实除可加工为果汁饮料、果酒、果酱、果奶、糖果、酵素等产品,也可用于提取花青素、多酚、黄酮等药物生产,是食品、饮料、化妆品和生物制药等行业的重要原料,能够多方面满足人们对营养、保健、饮食安全的需求。国内外植物提取物加工企业、制药企业和保健品加工企业纷纷要求批量供应黑果腺肋花楸果实产品。

2.3.2 生态效益显著。黑果腺肋花楸生长迅速,根系发达,枝叶繁密,抗寒且耐瘠薄,具有较强的水土保持作用,可作为退耕还林树种和荒山植被恢复树种进行推广,也可与其他乔、灌木组合构成复层稳定林分,增加林分的树种多样性,增强生态林的稳定性和防护功能,在生态的重建和恢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治理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土流失和植被恢复也具有重大意义。

2.3.3 园林绿化价值突出。黑果腺肋花楸的叶、花、果均有观赏价值,花具有香味,叶具有色彩,果实艳丽多彩,观赏效果四季皆宜。春夏之季花序密集,清新芬芳,花期较长;秋季霜降后叶片呈明亮的紫红色,彩叶期较长;冬季黑紫色的果实宿存枝头至翌年2月,可用于公园、街道、庭院绿化、公路沿线栽植。该树种耐瘠薄、抗寒、抗旱、抗病、抗污染、耐烟尘,在公路绿化的应用上,既可以作行道树,又可以作中央隔离带树篱栽植使用,既丰富了视觉韵律感,又不致使节奏感过于强烈。因此,发展黑果腺肋花楸市场潜力巨大。

3 辽宁省黑果腺肋花楸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3.1 盲目引种,缺乏规划与试栽

作为新兴果树树种,果农对于其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但生产中往往在对树种特性、种植区域气候、环境等多因素不了解的情况下,盲目引种栽培,缺少规划与区试,最终因适应性以及规划设计等问题影响苗木的成活与生长,导致经济损失。

3.2 苗木市场混乱

作为新兴果树树种,果农对其了解较少,工作起步较晚,生产中缺乏专业化的育苗机构,苗木市场混乱,质量良莠不齐,品种各异,同名异物、异物同名、假冒品种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引种目标和实际引进品种不一致,苗木质量低劣、长势较差、果实品质和产量较低,经济损失严重。

3.3 缺乏专业化技术团队支撑

黑果腺肋花楸虽然环境适应性宽泛,但其栽培对环境条件、种植时期、栽植方法、管理技术都有一定要求。由于辽宁省乃至全国范围内黑果腺肋花楸引种栽培的时间较短,科研院所从事黑果腺肋花楸方向的科研人员较少,企业更是缺少专业技术人员,现有从事相关工作人员难以全面支撑快速发展的产业,造成栽培技术掌握、执行不到位,科技普及率较低。

3.4 市场信息不畅

目前黑果腺肋花楸信息渠道比较少,信息资源不对称,企业和农户的生产盲目性大,龙头企业示范带头作用和引领效果有限,易导致市场不稳和农民收益受损。种植者缺乏好的营销手段、营销力度不足,销售方式主要依靠客商收购,自主销售能力不强,使得黑果腺肋花楸产业的销售渠道被限制,影响种植者的收益,打击种植者的积极性,进而影响正在起步的黑果腺肋花楸产业的发展。

4 辽宁省黑果腺肋花楸产业发展建议

4.1 培养专业人才与团队,发挥科研引领作用

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在技术、人才方面的优势。聚焦产业问题,解决技术需求,以优良品种引进、示范为切入点,筛选不同栽培区域适合品种,研发配套栽培技术,建立产学研合作模式,建设核心示范区,集成示范新品种、新技术,帮助生产企业组建技术、管理团队,制定企业生产技术规程,提升企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定期对技术骨干和种植户进行技术指导与培训,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围绕产业瓶颈问题开展技术研发与攻关,为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助力。

4.2 加强政府职能部门支持和引导作用

规范市场、加强监管、加大扶持、提供引导等多手段协调实施。积极推荐种植适合本区域栽培的优良品种。职能部门加强监管力度,规范苗木市场,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苗木,建立健全苗木、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加大惩处力度,杜绝侵犯种植者利益的现象发生。对于栽培大户、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应加大资金与技术的扶持力度,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引领周边区域产业的良性发展。支持企业开展自主研发,攻克技术瓶颈,加快提升产业层次,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产品附加值。建立生产、加工、经销信息平台,促进信息对接,加快产品流通,降低成本,提升价值。

4.3 全产业链各行业协同发展

黑果腺肋花楸国际与国内需求空间巨大,正确分析市场的需求与趋势,精准定位研发方向,合理选择产品类型,适当增加销售渠道,拓展产业链条,实施良种繁育、栽培、贮运、加工、销售、研发和管理一体化,加强加快贮运技术和加工产品、工艺的开发,延长产业链条,支撑栽培企业和种植户发展,使产业链上、中、下游各行业相互带动与促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价值,提高企业和种植户的经济效益和积极性,扩大黑果腺肋花楸产业的全面协同发展。

猜你喜欢

辽宁省栽培
桑枝栽培大球盖菇试验示范取得成功
浅谈辽宁省高速公路(阜新段)不动产确权登记
图解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圣女果高产栽培六步曲
夏秋栽培番茄 要防早衰
油麦菜栽培要点
莞草栽培、编织技术研究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北校)简介
薄熙来:辞别地方另有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