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质疏松症的真相

2021-11-30敖荣广

新农村(浙江) 2021年12期
关键词:性骨折骨细胞骨量

敖荣广

骨质疏松症是指骨量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伤,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发病率非常高。许多人认为,人老了,就会得骨质疏松症。事实真相是怎样的呢?

1.骨质疏松有哪些症状

骨质疏松症在早期并没有明显的症状,所以也称之为“静悄悄的疾病”。随着病情不断进展,患者可能会出现腰背部疼痛,甚至“浑身痛”。夜间更为明显,有时会影响睡眠,白天活动以后疼痛一般会减轻。有可能在很长时间内反复出现,时轻时重,常常伴有乏力、腿抽筋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身高变矮,驼背。

在无外伤或者轻微外伤的情况下,容易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最常见的是脊柱骨折,危害最大的是髋部骨折。另外,肩部骨折、腕部骨折、骨盆骨折等也是常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

2.骨质疏松是如何发生的

如果把骨骼比作一座房子的话,大约在30 岁以前,是以“造房子”(成骨细胞)为主,我们的“房子”会越造越高,并达到所谓的“骨量高峰”。

30 岁至40 岁之间,“造房子”(成骨细胞)和“拆房大队”(破骨细胞)势均力敌,房子的高度保持稳定。

40 岁之后“拆房大队”(破骨细胞)逐渐占据上风,但在雌激素的严密保护之下,可以抑制“拆房大队”对房子的破坏,造房子和拆房子还是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女性绝经以后,雌激素会出现断崖式的下降,“拆房大队”失去了抑制作用而变得肆无忌惮,这样就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症。

3.如何防治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可防可治的。要预防它,我们从小就应该做好骨骼保健工作,如均衡饮食,补充足量的钙和蛋白质,多晒太阳,经常锻炼身体,这样可以增加我们“造房子的高度”,增加骨量峰值。

还有,长期大量喝碳酸饮料、咖啡和浓茶也会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应尽量避免。

中老年人群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要定期做骨密度检查,了解骨量情况。早期诊断,早期规范化治疗,可以有效提高骨量,显著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主要包括基础治疗措施和使用抗骨质疏松的药物。通俗地说就是要“荤素搭配,素菜天天要有,荤菜要看具体情况”。

“荤菜”是指抗骨质疏松的药物,主要是抑制破骨细胞(限制拆房大队)的药物和促进骨形成的药物(帮助造房子)。“荤菜”的种类很多,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合理选择使用。

“素菜”主要是补充钙和维生素D。对于钙的补充,食补是重要的钙质来源,如牛奶、酸奶、深绿色的绿叶蔬菜,豆制品及坚果等,对于50 岁以上的人群来说,每日食补的钙质并不能满足人体的需求,因此推荐在食补的基础上再补充钙剂。

维生素D 的食物来源非常少,最环保的补充方式是晒太阳,正确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四肢暴露、不使用防晒霜、不隔玻璃、不打伞;二是每周高质量地晒2~3 次,每次5~10 分钟,时间选择在10∶00~14∶00之间。

对于维生素D 缺乏的人群,除了做到正确晒太阳之外,还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补充维生素D。

猜你喜欢

性骨折骨细胞骨量
LncRNA在骨质疏松中对破骨细胞作用的研究进展
膝关节炎伴关节外胫骨应力性骨折个体化手术的分型与治疗
镉对鸭破骨细胞焦亡的影响
锻炼不当,小心疲劳性骨折悄悄来袭
小苏打或可靶向治疗骨质疏松
营养影响骨骼强度
骨量测定,走在骨质疏松前
为什么会发生疲劳性骨折?
神奇的骨骼
从姚明脚伤谈应力性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