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路径探析

2021-11-29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霍家店街道办事处刘海君

河南农业 2021年6期
关键词:助力生产农业

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霍家店街道办事处 刘海君

中国是幅员辽阔的大国,也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经济的发展能助力农民富裕,能实现农村繁荣。在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依旧是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国家的重要工作。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引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促进农村和农民全面进步,能有效解决目前存在的矛盾,能促进农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为乡村振兴,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乡村振兴的内涵

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涵盖农业生态、文化及经济等多层次的全方位经济振兴战略,目的是在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上,完善农村现有经济体制,进而在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前提下实现农村的发展与繁荣,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以农业发展为核心,依托农业发展推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乡村振兴的基本原则是在了解中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坚持党的领导。乡村振兴的基本目标是助力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

(一)农村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

在国家对农业经济日益重视的基础上,农村经济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不断发展,但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供需错位的现象。特别是国外农产品的涌入,导致国内农产品滞销,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农业生产结构形式单一,且受市场需求影响,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影响农业生产结构,制约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另外,中国的农村地广物博,但不同地域之间的差异大,特别是偏远农村无法得到国家政策的资助,影响农业经济发展。沿海地区的国家获得的发展机会多,农业生产结构相对完整,在不均衡发展循环的影响下,导致农村经济发展受限制。

(二)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

在国家政策辅助下,农业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但对农业现代化有利的农田水利、农业机械化相关的设施却不够完善。部分偏远地区,农业基础设施老化严重,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低,进而影响农业生产效益,最终影响农业经济发展。对区域农业基础设施的资金划拨,一般是以政府出资为主,由于政府对社会资金的调用激励政策不够完善,使得社会资金投入缓慢,影响农业基础设施的修缮和建设,最终因农业基础设施与农业生产不配套,导致农业经济发展缓慢。

(三)农业投资经验缺乏

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辅助是资金,但在农村,融资是一大难题。首先,农村现有的农业人口的自有资金有限,农业人口不愿意将资金全部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其次,农业生产回报小,对社会资金的吸引力较小。最后,对农村的农业生产来说,融资对象相对复杂,由于土地使用权参与到融资过程中,导致融资速度减缓。另外,在融资过程中,资金活动是需要经过评估的,依托精准数据的核算才能正式投入。但在农业经济的相关活动中由于缺乏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区域内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外来技术人才不愿意进入农村,导致融资经验缺乏,使得融资失败率较高。

三、农村经济发展创新的对策

(一)深化农业改革,加快农业结构转型

深化农业改革,加快农业结构转型,是农村经济创新性发展的主要路径。农业生产结构转型依托生产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推进农业生产绿色发展、创新发展,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农业生产结构改革依托区域生产特色进行种植品种及区域调整,因地制宜进行生产区域优化,并结合现代化农业生产理念进行规划,实现农业生产效益最大化。同时,要结合农村特色资源引入现代化技术及资源,建立特色绿色生产产业,依托生产、加工、营销的标准化体系等实现农村农业生产的升级,构建农业生产新格局,为农村经济发展助力。

(二)构建农业产业化链条,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乡村振兴对农业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构建农业产业化链条,以农业产业化为核心,在乡村振兴的基础上结合国家政策为农业均衡发展提供有效支持。构建农业产业化链条,在政府顶层设计的基础上鼓励社会企业投入资金,并结合市场发展经验,进行区域特色农产品市场的构建,发挥区域农产品特色,通过农业生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以农业生产产业化为核心,将传统的农业零散化生产变成规模化生产,实现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依托规模化的统一带动农业经济发展。在农业生产产业化的前提下,农业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同时依托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最终形成特色产业,助力农业经济发展。

(三)依托城乡统筹发展,助力农业经济发展

推动农村产业、人才、生态的协调发展,助力农业经济发展。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城乡要依托统筹和协调,通过政治资源、经济资源及社会资源的协调和综合发展助力农村经济发展。政府要做好顶层设计,出台大企业在农村落户的优惠政策,依托大企业在农村的落户帮助农村解决劳动力剩余的问题,使农村劳动力在企业工作,增加收入。除此之外,政府要通过政策倾斜助力农村特色企业的创办,依托政府、企业、社会三条主线的通力协作,通过帮扶农村企业的发展,助力农业经济的发展。乡村统筹发展要以城市发展为核心,通过城市的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农村的经济发展。

(四)以农业为本,推动农村农业生产现代化

农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要以农业为本,推动农业生产现代化,为农业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科技发展背景下,农业生产现代化成为农业生产改革的趋势。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定就是以农业为根本,通过农业生产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效率。农业是根本,农业生产现代化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支撑,只有坚持依托现代化技术进行农业生产,才能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才能实现农业生产改革,才能发挥农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农村要依托地域优势,依托特色农产品,在总结农业生产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农业生产创新,通过资金投入的增加,通过现代化技术的投入,发挥区域农业生产优势,在提高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基础上助力农业经济发展。

(五)构建农业生产要素流动机制,实现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经济要稳定发展,就要依托农业生产要素流动机制的构建,实现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同要素的合理流通。在农业流通市场上,生产要素是一种最活跃的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政府要关注农业生产要素,要对农业生产涉及的技术、人才、资本等进行调整和优化,使不同要素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发挥最大价值,为农村经济发展助力。另外,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政府要重视农业经济发展人才的培养,依托综合型人才进行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及农业生产技术和机械的应用,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

(六)依托人才培养及科技投入,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无论在任何领域,人才和技术都是产业发展的保障。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经济的发展也要依托人才和技术实现稳定发展。政府要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规划,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动能。人才的培养和创新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政府要制定与农业生产人才培训的相关政策,通过财政补贴进行高素质农民的培训,并结合地方生产特色进行农业生产技术培训。政府可聘请农业生产专家对农业生产进行实践指导,提升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效果,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生产相关的科技投入,通过技术示范基地的建设助力乡村振兴,保证科技成果与农业生产的零距离对接。同时引导农民将科技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实现农业生产的高质。

总之,中国农村受地域限制,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明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经济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对不同地域农村的经济发展差异进行改善提供了支持。政府要借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深化农业改革,加快农业结构转型;构建农业产业化链条,依托城乡统筹发展,助力农业经济发展;以农业为本,推动农村农业生产现代化;构建农业生产要素流动机制,实现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依托人才培养及科技投入,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助力生产农业
国内农业
物联网管大棚 防寒生产两不误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助力成功七件事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助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自能”学习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小果蝇助力治疗孤独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