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佳作赏评

2021-11-27吕强,黄应鹏,叶红梅

中国篆刻 2021年11期
关键词:结字用笔钢笔

吕 强 四川

主编赏评:

该作品首先内容及用纸就不一般,大胆地选用了卡通的小猪佩奇作品纸,与其书写内容一致,也是较为用心的。在千篇一律的仿古作品纸中,清新跳脱,可爱有趣。用笔精到,一丝不苟,线条弧度不宜太大,如斜钩、捺等笔画,以求劲挺,竖弯钩之横画略平为上,忌“蜂腰”之下拓。结字上横势伸张是一种风格的统一,亦可有同中求异,依字赋形,在符合总体以上紧下松、左收右放的基础上,合理安排疏密关系,不可使对比过度,如第六行“兴、跳、述”等字。文中红色句点,亦是巧妙,使作品在整体用色上形成了蓝、红、黑三色的协调相生。这幅作品在“识形”“赏质”之外,更多的是“寄情”,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父亲用书法传递的对儿子的关爱之情,真情实爱自然打动人心。

黄应鹏 广东

创作感想:

非常幸运能够获得第13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的二等奖。为了这次比赛经常天没亮就起床,为让自己更能静下来、脑袋瓜的思路更清晰去创作。起初是打算以赛代练,向各位老师们学习,想不到拿了二等奖。这次获奖也给了我极大的动力,也让我明白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同时也感谢各位组委会,感谢评委老师们,你们辛苦了。

我写的是一张A3楷书作品,此次比赛我用0.7中性笔进行书写。开始挑了3款纸,每款都写了一张,再挑出一款视觉效果最好的。书写内容分为两段,后半部分跟前半部分错落开,让整体没那么呆板。内容摘抄繁体版《游灵岩记》,为了避免繁简体转换出现错误降级,遇到不会的繁体字一个一个查。字体主要是魏晋的风格,取法钟繇《宣示表》风格多一些。点画遒劲而显朴茂,主笔突出,字形多数宽博而扁方。把这些特点融入,再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创作。

这次比赛虽然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绩,但也找出自己的不足,需要加强练习,对线条、结构、章法做到更好的处理。多加去练习钢笔,争取下一届用钢笔能拿更好的成绩。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学习和传承中国书法就要以古为师,多临习古人经典,汲取古人书法精髓,这才是书法的正道!

主编赏评:

用笔变化较大,中性笔的线条圆润,与书体风格一脉相承。长线条讲求粗细的对比,在提按中表达出笔画的力量感,这一点很不容易。短小笔画之间的呼应连贯意识较强。相接之间的点画常处理成相离,留出更多的间隙,使小字多画而不拥挤,形成各种流动空间。偶用行草的写法要注意与主题风格上的一致。结字趋扁的主体风格,注意斜向线条的弧度不能太大,以免有被压弯的视觉错觉,导致线条过于软弱的感觉。一般A3的作品纸,空白还可多留一些。

叶红梅 浙江

主编赏评:

该作品外形趋扁而筋骨内涵,结体宽绰秀美,点画之间彼此呼应。外似柔润而内实坚强,形体端秀而骨架劲挺。用唐楷的笔法写魏碑的造型,在本次大赛中的作品并不多见,唐楷的用笔与结字均法度森严,而魏碑的结字则率意较多,其形态虽有多变,但趋扁也是一大特色。起重收轻是该作品的用笔特征,因强调笔笔精到,提按顿挫则较明显,线条的力量感表达出来了,同时失去了流动性,偶用笔连以破之。结字紧密,空间布匀为主,纵向笔画不张扬,撇捺舒展,使字形左右伸展,大部分趋方扁状,使重心压低,偶用异体字,丰富了造型。可以保持这一创作方向,多用指法,加强线条节奏感和笔意连带的变化,则能更上一层楼。

创作感想:

本人习字已有多年,一直以来只是闭门造车、自娱自乐。2020年7月心血来潮开始投稿参赛,获得了几次奖后,信心倍增。正是金秋十月之际,无意间看到“英雄杯”第13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征稿启事,不禁肃然起敬。在我心目中,“中钢大赛”是全国最权威、最顶级的硬笔赛事,获奖对我这个新手而言,或许如同明月高悬般遥不可及。但禅宗有云:“不问彼岸只问海,只顾攀登不问高,”参赛过程中给人带来的充实与丰富,也是对自我的一种认同与成全,便决定放手一搏。于是开始行动,细读征稿启事,明确要领。文件上对尺寸的规定是“不超过8开”,就决定写A3规格的作品。陶渊明《桃花源记》这篇散文,不敢脱格写,像往常一样老老实实地丈量、剪裁、画格子。我又尝试进行简单的章法设计,意图避开单独大块面的形式,以四小条幅进行拼接。书写时,我安身静气,努力做到用笔干净、转折自然,尽量以正确的用笔来提高线条的质量。几个小时后,完成正文落好款,署上题目盖上章,粗粗一览整体还和谐。但细看有很多不足之处:字形过于端庄拘谨,缺少变化,缺乏节奏的起伏感,不够有妙趣,不耐品味,古人之气息也不够,有待于日后不断提高、日臻完善。“文人书卷气,自然书写性”,王正良老师也说过:“书法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作者的修养、阅历、境界等字外功夫,并不是简单的靠技法就能达成的事。”多临写古帖,以古为法,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书法理论修养,是我今后的必修课。“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要用自己的行动给这句话做最好的注解。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书法之路,砥砺前行!

张立国 黑龙江

创作感想:

中国钢笔书法大赛,历来倍受关注。每届国赛都会牵动着全国众多的书法爱好者这颗激动的心。我是一个坚持研习书法30多年的爱好者,也不例外,中钢大赛在我心目中一直都很神圣。为了能参加好一届国赛,我也是下了一番“苦功”的。

首先,我在创作的书写内容上,就费了一番思量。唐诗、宋词,抄录的人太多了,大有“至今已觉不新鲜”之感。写自己创作的诗词,又觉得厚重感和造诣不够,怕愧对中钢。到底写什么呢?我陷入了深思……正想着,《文心雕龙》这四个字迅速在我的脑海里闪现出来,对,就写《文心雕龙》。于是,我开始查找《文心雕龙》,选取自己喜欢的篇章,领略艺术的魅力。内容就这样有了着落,心情美美哒……

内容已选好,创作书写的工具笔和纸也应当提到日程中。笔的选用,我还是更青睐于0.5mm的大容量中性笔。这款笔给我的感觉就是:书写流畅,线条细腻,表现力较强,细节到位,写起来特别顺手。为了迎接这次国赛,书法创作作品纸,我特意选用了手工创作纸。A3尺寸,绿底长方格,上方边缘是浅黄色,中有一金色瓦当图案,整体看上去显得特别华美。

在这样的创作纸上,我力争表现出一种淡雅、雍容、宁静、传统的书风。字迹整体表现为隽秀、端庄、静谧的美感,偶尔加一些创作元素,把魏晋、隋唐楷书之精髓在书写创作中尽量融为一体。春风得意马蹄疾,不到一小时,一气呵成,一幅节录《文心雕龙》的参赛作品出炉了。写完后很高兴,高兴之余,详细观察作品,从中又发现了一些问题,然后又乘兴创作,一连又写了几幅,最后选一幅较为满意的作品到快递寄出了。就这样,一幅参赛作品,带着我美好的心愿出发了……

一次大赛,一次学习;一次大赛,一次洗礼;一次一大赛,一次升华……

主编赏评:

用笔果断自然、快捷尖状起笔是得势的一种。起行之间的夹角较小,使用笔的转向快而自然,这是作者书写流畅性的主要表达方式。因用水笔加上纸张底色较重,油性多,纸又厚硬,因此行笔过程中的粗细变化不明显,反倒使线条简捷明快,力量感强,得北碑之笔意,收笔向左的出锋,向右的重按,向右下的动作划一,如捺脚平出尖锐,竖弯钩则取隶意。结字以唐楷的长形为主体特点,婀娜多姿,有摆动感,但显得单一了点,可加强横、横钩等横势,字形变得更宽博,特别是有些字要左放,以期与右相配。横折钩先转后折,折笔处不可太过,配合手指动作,转向稍快即可避之。字法应以一家为主,融合要讲和谐,不可拼凑。建议深色底纹纸创作时用钢笔或秀丽笔,粗一点的线条更能压住深色。

陶 浪 江苏

创作感想:

中钢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对于我们这些书法爱好者们,尤其是硬笔书法爱好者来说,她是我们心目中的圣地。细数历届中钢大赛特等、一等奖获得者们,现在在书法届都是如雷贯耳的大人物,业界的领航者!可见其对中国硬笔书法事业的贡献。

学生时代就闻中钢大名,可惜那时候自己并未进入书法这个圈子,所以无缘参赛。直至高中时代,高三年级,自己才开始学习毛笔字,因学业紧张,未能如愿考上书法专业,后来也就放弃了。随着网络的发达,资讯共享时代到来,无意中结识恩师,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的硬笔书法才有了显著提升。得知12届中钢大赛在2018征稿,自己抱着尝试的心理,竟然得了二等奖,这让我兴奋不已。也就更加坚定了我学习硬笔书法的信念!

2020年欣闻英雄杯第13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征稿,心想机会又再一次摆在自己眼前,但是看到大赛倡导使用钢笔工具书写,那时内心是胆怯的,毕竟钢笔对于我来说除了在中学生时代用过,离开我已经有二十年了。所以一直犹豫不绝,还好后来组委会兼容硬笔工具的多元化发展,没想到运气一如既往的好,竟然又获得二等奖!

下面针对此次投稿作品创作感想谈几点,与大家共勉:

一、书写工具的选择。此次比赛我选择了使用中柏笔进行书写,中柏笔笔尖较软,书写流畅,笔法易表现而深受硬笔书法爱好者青睐。平时不管是在书法创作、临习,还是日常工作中,我都喜欢用中柏笔书写,已养成一种习惯。

二、形式和纸张的确定。纸张我选用扇形作品纸,尺寸大小为A4,近期一直在抄写古诗文,所以内容上选择了清代纳兰性德三首词。虽然篇幅较小,但因为字数少检查方便,不易出错,只是可能在评选上因为尺寸小竞争力会弱点。

三、作品书风方面,从2016年开始,我重点临习《圣教序》以及《十七帖》,偶尔临习一下米芾手札,所以看得出来以“二王”为主,米芾为辅,整体感觉清爽利索整洁,飘逸妍美。不足之处为笔法不够精到,显得有点“软”,方圆结合不够明显。以后会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对于书法而言,我只是初涉者,但我相信,只要努力,定有收获!

主编赏评:

行书创作中,字与字之间不用或少用连笔是最难的。该作品选用了难度较大的创作格调,通篇作品只有五处字与字之间牵丝连带。

笔法上追求侧锋求妍与中锋雄健的组合,横向线条圆润饱满,左重右轻为主;纵向线条中侧并用,上重下轻为主,长则悬针,短而垂露。

斜向线条作交叉变化,捺用反势为主,收笔依然出锋有力,似长点却又有画竹之形。

用中柏笔写行书,最难控制的是粗与细之间的渐变及整字的协调,均细和都粗写整字容易,但兼容却不易。结构上作者以字字重心平稳为主要处理方法,偶见偏左侧右之势,上下字之间的关系较多使用错位法,使字外空间变化较大,但界格又阻止了空间分割的更多美感。单字的构成美感强于上下左右之间字的组合,字之横势可加强。线条改变方向时,夹脚小则用折法,夹角大则用转法,90℃左右则用折转交替,或先转后折,或先折后转,根据字的外形需要来改变。为了增加字与字之间的节奏感,可适当增加笔断意连和笔画之间相连的组合,两字当一字处置,或许更有生气。

何夕健 四川

主编赏评:

楷书别名正楷、真书,是汉字书法中常见的一种手写字体风格,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从何夕健作品中体会到了“晋韵”。字形以长为主,妍丽而风姿,增加了摇摆感,若能把部分字处理成横势,则动中有静,同时又把行距推开了,左右行之间的穿插则更具有美感。再观其创作形式,作品纸两个块面,左小右大 ,右下部有山水画面,右上有签条,形式感强烈。右部内部如画作之题款,留出大量空白,甚是合理,只是行距处理大小有些失度,如前六行则更好,后六行稍嫌拥挤,字形也变局促了。选材上也古色古香,钤印得体,特别是作品下面的那幅画让我们再次走进那个以酒作乐,互相陶醉的时代!

猜你喜欢

结字用笔钢笔
简论启功的书法教育成就
不要用笔去玩电风扇
隶书“接笔”论
用心用笔 一起战“疫”
不可“烘染太过”——用笔过猛,反倒弄巧成拙
钢笔没有耳朵
徐州《从事墓志》书法艺术研究
从“书画同源”探析书法与绘画之间联系的多种可能性
SUPPOSE SOMEONE GAVE YOU A PEN假如给你一支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