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疫结合视角下城市韧性社区防疫规划策略研究

2021-11-26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韧性防疫居民

高 楠

(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134)

一、引言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肆虐,人类世界自步入21世纪以来已经历过三次冠状病毒(SARS、MERS、COVID-19),这给我国乃至全世界公共卫生带来严重的威胁,如何运用规划策略在城市社区高密度人群中进行有效防控,最大限度降低其对人们生命威胁、对社会经济的浩劫,是规划界应该慎重考虑的问题。

这次疫情的传播特点是潜伏周期长、途径范围大,这也决定了防治任务大部分工作要从医疗救治转到社区层面管控。城市社区在这次疫情的冲击下,暴露出其重商业轻医疗的弊端,同时也揭露出在管理和组织层面的缺陷。由此平疫结合的社区建设理念应运而生,即不仅要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又要具备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应对能力,韧性规划与管理已迫在眉睫。

基于上述问题,社区建设应融合韧性理念的新视角,“灾害韧性社区”的概念是由Mileti首次提出,此后“韧性社区”的理念涌现出多元评估模型和优化策略,其韧性研究是社区防御灾害的重要理论基础。由此本文在构建韧性框架的基础上,结合未来城市社区对平疫结合的需求,针对国内此次疫情中社区所存在的缺陷,提出科学的规划策略。

二、平疫结合视角下韧性社区评估框架

(一)平疫结合的韧性社区内涵理解

“平疫结合”是由“平战结合”的概念引申而来,2020年2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中指出,“要平战结合、补齐短板,健全优化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传染病等重大疫情救治机制,支持一线临床技术创新,及时推广有效救治方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2020年5月联合发出《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从中指出相对独立的区域、建筑,作为“平疫结合”区承担重大疫情应急救治任务。

简而言之将平疫结合的韧性社区内涵分成物质属性和社会属性两方面,如图1所示,在突发灾害中韧性社区应具备不依靠外界的援助去协调和预判灾害的能力,同时在灾害前准备、灾害中应急和灾害后恢复,并依靠其自身的空间环境和社会构造维持和恢复功能。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言,韧性社区应满足人们平时和疫时的正常生活需要,如问诊、饮食、生活必需品、体育锻炼等功能。

物质属性在社区中是客观存在的载体,其韧性体现在:社区中能起到抗疫作用的空间,包括疫情应急疏散通道和隔离空间、疫情紧急物资储备空间等韧性,即空间韧性;社区中能起到抗疫作用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各类基础和附属设施,对公共卫生设施的防疫韧性应尤为重视,即设施韧性;社区中能起到抗疫作用的环境,包括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和社区通风条件等,即环境韧性。

社会属性是社区居民日常生活与物资空间的相互反映,其韧性包括:社区防疫工作各级别组织结构,相互协同的自治机构。其中组织结构由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居民团体所组建,这对防疫工作方案的监管、审核和协同起到关键基础作用,即管理韧性。社区在防疫能力和疫情后恢复能力的潜质,其中包含社区经济的种类、规模与活力以及居民文化素质,应对突发事件的安全意识和技能等。

(二)评估框架

在构建社区平疫结合的韧性评估框架中,应符合以下可行性要求:科学性,能结合韧性特征并实际反映出社区防疫建设的需求;系统性,在城市系统中社区是涵盖社会经济活动、社会平等和自然环境的有机单元;可行性,要便于收集和分析的数据指标。

在社区抗灾规划中,应准确找到薄弱因素,从而制定出能抵御灾害、维持日常运转、提升灾后复苏能力的相关措施。本文结合城市社区在此次疫情所反映出的薄弱性,并依据相关韧性评估文献资料,构建出平疫结合视角下韧性社区评估框架。(如图1)

图1 平疫结合的韧性社区评估框架

二、城市韧性社区防疫问题解析

公共卫生突发灾害相对于自然灾害有很强的传染性,可快速在人群中蔓延且不易于察觉和防范,具有很强的隐蔽性。社区在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御过程中,虽表现出积极的一面但也暴露出在适灾规划中韧性薄弱的问题。

(一)缺乏空间韧性

社区的建筑规范对于公共空间面积的要求比较低,且在规划中趋于末位考虑,实际应用性不强,特别是当前住宅小区建设密度较高,社区内公共活动空间和连接路径比较缺乏,甚至仅有的一些公共空间也被商业或私人占据,在疫情期间增加了交叉感染和救护难度,这不但使居民在平时承受着风险和不便,而且在疫情中更会影响防疫物资的空间储备和应急通道设置。

(二)缺乏设施韧性

目前,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出于利益和效果的短期可行性,经常被人忽视。在疫情中由于社区公共卫生医疗设施的缺乏,导致居民无法在社区中进行初步医学筛查,增大了在市级医院检查的交叉感染率。

(三)缺乏环境韧性

当前,由于围合式社区高密度和高容积率,造成在疫情期间通风效果差,且不利于稀释病毒。同时,由于绿地率的减少影响到微气候循环,这不仅增大了疫情的传播概率,而且对于居家隔离人群面对低绿化率的环境而造成不良情绪。

(四)缺乏治理韧性

在疫情期间,社区管理承担了抗疫的第一道防线,同时也暴露出基层管理机制的不足,这体现在对疫情信息的反应速度,较慢的上至下派错过了宝贵的防疫时间,再加上一些社区执行力差导致不利于对疫情的管控。

(五)缺乏资本韧性

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收入、学历和地域的归属感都是资本韧性的基本要素。对于租户多、“老破小”的社区居民而言,大多被动地接受社区韧性建设,导致防御疫情工作措施开展较为缓慢,且不利于社区在疫情的适用性和恢复能力。

三、平疫结合视角下城市韧性社区防疫主要规划与策略

平疫结合作为城市韧性社区防疫的一种重要理念,应将其系统地贯彻在韧性社区防疫规划及策略的全过程。传染病灾害的特点在于难以预测、诱发因素多、感染速度快和危害面大,防疫稍有不力便会造成社区大面积感染。同时针对上述不足情况,本文在平疫结合视角下提出以下主要规划与建设策略。

(一)提高空间韧性为基础体现平疫结合的总体理念

社区在应对传染病灾害的规划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到平时功能需求,还要在项目选址、面积、形式、空间结构和可达性等方面符合防御疫情的各项要求。主要内容是社区开放空间应具有分布均匀,面积充足,平时居民可以在开放空间进行交往和健身锻炼,疫时应转变为应急隔离空间或防疫物资储备空间;在开放空间的连接性上应设置双通道,这样既满足疫情期间救护应急通道不与居民通行流线重叠,又能丰富平时居民交通流线的可达性。

社区将公共设施与户外空间建立一体化公共服务枢纽,根据实际需求改扩建能存储防疫物资和应急物资的室内外公共空间。城市管理层面,建立平疫结合的城市公共空间功能导则,引入韧性理念,开展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以平疫结合的规划理念建设完整社区。

(二)提高公共设施韧性作保障要适度混合

社区是复合型功能空间,其公共使用空间主要包括商业、生活配套、办公等,主要布置在建筑底层,还延伸至城市绿地、街区广场等开敞空间,社区内部空间的开放程度取决于这些沿街建筑界面的功能。在开放空间规划布局时,应对街区空间功能进行分类,以便在疫情中对整体街区进行管控。基于这次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经验,一些满足人们正常生活需要的功能空间在疫情中仍需正常开放,如生鲜超市、药店、日用品超市等,这类空间应考虑分散布局,以免采购人流大量聚集等候。而一些满足人们精神、文体娱乐需求的商业和办公空间在疫情中会暂停,公园绿地空间也会对游客数量进行管控,可将这类非必要商业空间布局在公园广场附近,减轻社区公共空间的人流量。此外,还可以将社区内的开放空间合理利用,在疫情中布置防疫设施和临时防疫站,完成测体温、消杀、发放防疫物资和安置临时隔离站等一系列防疫措施。

在社区配套设施建设中应重视公共服务设施,除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求的各项配套设施之外,还要提升疫情设施的韧性度,主要包括:提升社区医院的医疗设施,缓解市级医院在疫情期间接诊压力,使居民在社区内得到检测和筛查,减少交叉感染的概率;完善社区公共活动场所的健身器械,丰富平时居民的锻炼需求。

(三)提升环境韧性为支撑

这里的社区的环境主要指关乎居民生活和身心健康的自然环境,主要包括:提高社区通风效果,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城市通风廊道,合理利用地形和区位规划社区建筑及出入口;要提高和完善社区的绿地率和景观植物的质量,提升社区微气候循环,改善社区环境,增强居民情绪愉悦度;治理社区公共环境秩序,提高防御疫情的能力。

(四)提高治理韧性作牵引

根据党十九大文件,增强建设社区治理体系,加大社区基层治理范围,打造政府、社会、居民三方面良性互动的治理模式。将由上至下的行政管理与由下往上的社区组织相结合,主要包括:除社区基本行政机构外,加大建立多类型组织,如志愿者团体、紧急情况突击队、文体宣传队、群防组织等,并将各类组织凝聚成一股力量,达成共治共享的体制;建立一个以社区居委会为中心,多类型组织结构,居民互帮自治的应急治理预案,同时不断完善和协调其功能与职能。如表1所示。

表1 社区防疫管理框架

(五)提高资本韧性厚度

基层社区的管理体系为以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和服务中心为主导,以物业公司为运营主体,当疫情突发,一些开放社区由于没有物业公司的介入,导致防疫物资供应不足、防疫人员数量较少、社区管理机制失控。在武汉市疫情暴发初期某社区举办的“万家宴”活动被大众所抨击,事实上早有当地社区人员发出警示并阻止,但遗憾未得到响应。由此可见在平时除了要加强社区队伍建设,还要增强社区居民的自发意识,提高社区居民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社会角色、经济能力与城市运行机制和发展方向有关,相对固定。社区应在平时多组织一些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活动,营造具有活力的环境氛围吸引年轻人参加,以此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社群意识。同时,可定期对居民进行防御灾害的知识讲座和培训,提高资本韧性的厚度。例如,天津华苑社区、梅江社区利用自身特色,采取社区居民适合的文体活动,加强居民之间、居民与居委会之间的协同感与凝聚力,从而逐渐提升整体社区资本韧性的厚度。

(六)人文情怀的信息公开与监测

疫情期间,谣言的扩散对于大众的抗疫信心有很严重的打击,特别是在信息时代,不良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面对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对疫情数据要快速、准确的公开,社区应在电子公示牌、布告栏、网络共享群、电梯厅或单元楼栋内及时公布疫情实况和政府通告。可以通过网络调查问卷的方式对社区居民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及时关注了解,同时社区管理部门应根据社区居民人口、年龄、文化程度等情况进行动态分析和防疫脆弱性评估,对社区内脆弱人群精准把控,发挥出人文关怀。

四、结语

面对庚子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冲击,社区起到了防病毒渗透的战斗堡垒作用,稳定了国家抗疫战的大后方,巩固住了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成果。每个人身体的免疫力是靠每个细胞的健康而强大,每个城市也是靠社区韧性机制来抵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在疫情中韧性社区不断提升了自身的治理水平,未来通过补充平疫结合的设计与管理韧性,将社区居民的“点”转化为社区管理的“线”,在进行社区防控“面”的管制,增强社区的韧性,实现在突发疫情事件下整体社区的有效管控。

以平疫结合的视角进行思考,将“平时建设—疫时启动”相结合,认为城市韧性社区的建设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依据相关韧性评估文献资料,构建了在平疫结合视角下韧性社区评估框架,结合物质属性和社会属性两方面分析在社区层面抗疫所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增强韧性的规划与建设策略,为提升城市韧性社区的规划建设提供有益参考。总结的规划策略还处在纲领性阶段,还要经过实践与应用的检验和量化分析,在后续研究中会加以分析研究。

猜你喜欢

韧性防疫居民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豪华防疫包”
春节防疫 不得松懈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石器时代的居民
防疫、复工当“三员”
俄罗斯的防疫“宅”假期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笑中带泪的韧性成长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