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伟大的历程 永恒的辉煌
——从《开国大典》感受党史与艺术的巧妙融合

2021-11-26吴阳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开国大典画作党史

◎吴阳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文化思想和文化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创新。文化艺术成为展现新中国蓬勃朝气的重要表现方式。一切艺术创作都要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需要,用艺术真实来描摹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大建设的壮观现实,把为人民服务的时代精神融入艺术作品中,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做贡献。

一、新中国成立之初艺术作品对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性

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7月成立之初所设立的伟大目标成功实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走进了开天辟地的新时代。从南湖红船到天安门城楼,这一路走来的是无数先烈热血铺就的革命之路,在通往理想之巅的征途中,没有流血就没有前赴后继,没有牺牲就没有胜利硕果,鲜血染红的五星红旗,是中国人民心中挚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唱出了人民信念,正是这坚定而质朴的信念支撑起共和国坚不可摧的锦绣江山。

歌颂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歌颂伟大的祖国、歌颂伟大的人民、歌颂伟大的人民领袖,是新中国艺术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而这幅《开国大典》给人带来的是一种新中国气势磅礴的勃勃生机和无敌于天下的昂扬气势,正是这种催人向上的精神感受,才使得这幅巨作在新中国美术史上处于非常显著的地位并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一) 董希文和《开国大典》

董希文是浙江绍兴人,著名油画家和美术教育家,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创作了一系列主题性油画作品,如《开国大典》《百万雄师过大江》等,他的画作曾受到毛泽东主席的赞誉,是一位油画功底深厚、油画作品精湛、油画成就斐然的画坛巨匠。

《开国大典》的创作背景是1952年中国革命博物馆需要一幅反映开国大典盛况的巨幅画作,这一任务就落到中央美院教授董希文身上。为此,董希文翻找资料、查阅影像、精心构图,将准备工作做到极致。经过反复斟酌、反复修改等工作,才将画成的小稿呈现给徐悲鸿、吴作人等名家把关,得到一致赞同后董希文满怀信心开始作画,经过几个多月的创作,完成这幅巨画。1953年9月27日《开国大典》在《人民日报》刊登,产生强烈反响,为当年的国庆节献上一份厚礼。

(二)《开国大典》创作意义

《开国大典》是一幅必定会载入中国共产党党史和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传世名画。它从问世以来,就是一幅真实的历史瞬间的写照,更是一种家国情怀的宣扬,不论是从党史角度还是从艺术角度来说,蕴含在画里画外的深刻意义显而易见。

1.党史角度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明确了要建立一个以人民为利益为奋斗目标的共产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因为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坚持不懈地进行着革命斗争,他们坚定革命意志,坚守革命初心,以星星之火燎原了中华河山。坚持、坚守、坚贞、坚强是中国共产党从弱小发展到壮大、从被动转变为主动,以满腔热血之躯换来建国伟业。任何华丽的语句,也不能描述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为国为民所承担的责任和付出的艰辛,居功至伟、彪炳千秋。雄鸡一唱天下白,从此百姓得安康。这是中国老百姓最深刻的感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就是黎民百姓对中国共产党的最高信任和最高赞誉。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是中国共产党把对国家、对人民的承诺和誓言落到实处的一种表现方式,更是结束旧时代、走向新时代的一个分水岭。从这一天起,伟大的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的疮痍之地,开始走上欣欣向荣的康庄大道。所以说开国大典在中国共产党党史上具有深刻含义,它是前一个征程的奋斗目标,它又是新一个征程的基准起点,它的意义就在于时刻提醒我们共产党人,要永葆砥砺奋进的使命精神,为实现更远更高的革命目标而努力奋斗。

2.美术角度

巨幅油画《开国大典》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最具代表意义的杰出画作,它在新中国美术史上也具有力能扛鼎之地位。观赏此画,视觉感受到极大冲击,震撼之情油然而生。用油画这种表现方式描摹出满目的中国元素和中国风格,将厚重、沉稳、浓郁、欢快、清新、高雅等等各种情绪涵盖其中,把历史的瞬间永远停留在那一时刻。从构图上能看出作者匠心独运,画面造型比例非常舒服。毛泽东主席手持讲稿处于画面中央位置,身前的四个话筒排列整齐,金属质感强烈,屋檐上大红宫灯高悬,垂下的灯穗微飘,脚下铺着红黄相间的地毯,与柱子和宫灯颜色相融合。以话筒为中轴线,主席左侧身后一步之遥站立着密集的人群,身侧大红的柱子和大红的宫灯既厚重又庄重。话筒右侧一排栏杆,一根雕刻着莲花的石柱高出栏杆一截,栏杆下菊花怒放,盎然向阳。城楼外天湛蓝、云洁白,一朵朵棉花般的祥云仿佛在缓慢漂移,城楼下红旗招展,组成旗帜的长河,寓意着人民群众就是战无不胜的汪洋大海。这幅画从构图中能看中作者用心之细腻,构图中使用对称造型,一侧人物密集且色彩浓厚、一侧景物敞亮且淡然空旷,在精心布置的轻与重、多与少、浓与淡、密与疏画面中充满了中国传统艺术语言。红色代表着喜庆、喜悦、庄严、庄重,蓝白代表着轻快、愉悦、放松、自在,将对比色彩运用到极致,也是彰显在这一特殊的时刻里。中国人民精神世界的愉悦和感情世界的满足,在这一刻形成高度的契合,不如此就无以表达的迫切愿望,是一种从心底里升腾起来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色彩运用在此画中,也是在表达中华民族特有的思想情感和欢庆形式,那就是团结一心,天下无敌。

二、《开国大典》对当今艺术思想的启迪和影响

(一)继承前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今年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在这百年辉煌的征程中,是伟大中国共产党带领着全国各族人民群众栉风沐雨一路前行,生逢盛世,是我们新一代青年人的共同福祉。江山代有人才出,只要有我们一代接着一代的共同努力,我们红色事业才能继续朝气蓬勃地传承下去。

(二)独特的民族特质和精神家园

中国之所以是中国,就在于中华民族具有共同认知的意识形态和思维模式,在独特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法中,民族特色非常显著。中华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历史的长河里也逐步形成了本民族独特的思维模式和性格属性,既富有仁义、尚礼、谦逊、平和的心理特质,更富有刚毅、果断、坚韧、勇敢的性格特征,我们不惹事,我们也不怕事,我们能从一次次的艰难困苦中走出来,就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全体中国人民团结一心,这就是铜墙铁壁,这就是众志成城。艺术的特质跟国家特质是相同的,在新时代更要彰显艺术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本质,虽然多元化是当今世界的潮流,但是艺术的发展在与时俱进的同时,也要做到坚守初心、坚守本真,用艺术语言记录时代洪流,就像《开国大典》这幅经典画作一样,经得起岁月流淌,经得起时代变革,在历久弥坚的时光中,依然闪烁着震撼人心的光芒。

三、结语

如今,重温《开国大典》这幅经典画作时有了更加深刻的启示和启迪,回荡在心灵深处的是万千感慨和深深的感动。感慨的是老一辈革命者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的丰功伟绩,感动的是老一辈艺术家为讴歌时代而孜孜不倦地付出和精益求精的严谨精神。在庆祝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百岁华诞的幸福时刻,学习党史,能促进我们青年一代更加坚定跟党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重温经典,能给我们青年一代精神上的鼓励和思想上的升华。“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由此给我带来的深刻感触,就是不管在任何时候和任何环境下,一定要坚守初心,坚守学以致用的学习态度,在学习和传承艺术精髓的前提下,还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发展和提升,用实际行动去继承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和高尚精神,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去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开国大典画作党史
作战时间横跨开国大典的是哪一次战役?
第一次学党史
开国大典(组诗)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作战时间横跨开国大典的是哪一次战役?
党史上的今天
难忘庆祝开国大典隆重演出
学生画作欣赏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