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

2021-11-26王海玲

现代农业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除草害虫田间

王海玲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湖滨镇人民政府 山东,滨州 256511)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农作物管理以及种植也切实得到了很好的改善。高质量的种植技术,可以很好的提高小麦产量及质量,有效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因此积极做好小麦种植管理与病虫害防治工作非常关键。

1 种植技术

1.1 改进耕作方式

对于小麦的种植,尽量不要在同一区域内连年耕作,需制定合理的轮作体制。假如在同一片地连年耕作小麦,土壤当中的营养就会迅速流失,进而达不到小麦的生长需求,养分给予不充足,将会严重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进而影响产量,并且连年种植小麦还会加速土壤当中致病微生物的生长,从而引发病虫害流传。一般来说,连耕三年以上的小麦地应当种植一年玉米或者是大豆。也或者小麦与其它农作物交叉种植,以此来有效提高土壤的适应性,确保养分的充足,避免病虫害的影响。

1.2 科学选种

所选品种的类型、质量高低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小麦的产量及质量。因为小麦品种较多,各品种的生育期也有一定差异,其适应性也有所不同,抗病能力等都大不一样。不同类型的小麦,其产量及营养价值等高低不一,因此在选种时,农民群众应当综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土壤情况以及环境状况等合理选择,以保证所选品种与当地的土壤酸碱度、环境温度等外在条件相匹配。并且还必须确保所选类型已经过省级或国家级种子单位审定。确保发芽率、纯度等均满足要求。各地在推行新型小麦之前,需要在当地的小麦种植基地进行示范种植,待确定这一类型小麦切实符合在这一地区种植之后,再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1]。

1.3 合理选择播种方式

要想达到小麦高产稳产,必须科学选择播种方式。近年来,小麦精细化播种方式的应用越发广泛,目前已基本达到了机械化种植的目的。在种植小麦之前应当科学选定种植时间。一般而言,需要综合当地的气候状况合理选择播种时间,比如在河南地区一般会在10中下旬进行种植。在收获前茬农作物以后,应当立即开始秸秆还田,同时完成二次翻耕,以将秸秆埋到土壤下面。之后再进行施肥处理,一般选用的肥料为有机肥,化学肥较少,尽量减少氮肥的用量。在进行机械化播种期间,最好选用精量化播种机,一次性完成镇压、播种以及施肥和开沟等操作。在种植小麦之前需调试好播种机,以确保其在播种期间工作良好,不会出现种植事故,保证统一的播种深度,株距以及行距都应当保持一致,进而实现均匀播种,避免发生漏种,以至于重复播种[2]。

1.4 合理施肥

由于小麦的生长周期比较长,在其各个生长期间其对养分的需求都不一样,所以需要综合小麦各个时期的具体需求合理施肥,以保证小麦在每个生长阶段都有足够的养分供给。另外在种植小麦之前还应当施加一定量的底肥,这一操作通常在种植小麦之前完成,与土壤翻耕联合进行。如果条件允许在种植小麦之前可对土壤进行一次质量监测,综合检核结果合理配备肥料。针对无法完成土壤检测的区域,需施加一定量的有机肥,而且有机肥还必须完全腐熟,另外添加一定的钾肥以及磷肥,建设氮肥的施入量。为确保小麦种植之后能够迅速生长,可在其下方深度5-10cm的区域添加适量的种肥,这一操作可与小麦播种同时进行。待小麦出苗以后通常不必进行施肥,假如田间麦苗生长缓慢,并且麦苗发黄,证明田间严重缺肥,应当追施氮肥,每亩控制在5kg左右。待进入返青期以后,需结合长势追施拔节肥。待进入最为关键的开花期以及孕穗期时,需要综合田间肥效,合理添加氮肥。在进入生长的中后期时,要想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加强营养物质的沉淀,可配置1%的尿素溶液以及0.1%的高锰酸钾溶液喷洒在小麦叶面[3]。

2 有效控制病虫害的策略

2.1 引入天敌

当前,我国正在加速发展绿色病虫害防治技术,因其对环境的影响较低,同时防治效果显著,属于一种非常有效的生物防治技术,此外这一技术的前期成本投入较低,只需在田间投放害虫的天敌即可,以此来控制害虫的数量。在推广使用天敌技术之后,害虫的生存空间逐渐被缩小,数量也在降低,能够很快的控制病虫害对小麦的影响,同时还不会影响环境质量。在利用生物技术进行病虫害防治期间,还可将其与农药喷洒联合作用,以便有效控制害虫的生长[4]。并且,假如田间含有大量的微生物这也会加快病虫的繁殖,因此喷洒一定量的昆虫繁殖抑制剂,也可以有效降低昆虫数量,优化田间的生态系统,切实落实生物防治技术。

2.2 物理防治

由于田间的杂草的生长速度普遍较快,一般每年会以2-4m的速度的生长,假如不能很好地对其予以处理,将会导致田间杂草疯狂生长,进而影响田间微生物环境。并且假如任意杂草随意繁衍,还可能引发非常严重的病虫害问题,致使田间农作物被侵害,进而影响其产量以及质量。除此以外,要想采取物理防治技术控制病虫害,应当充分了解田间害虫的生长规律以及生理特点,进而选择合理的措施,一次性诱杀大量的害虫。尽管这一技术不会对大自然环境带来较为严重的影响,但在推广应用期间将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比如根据害虫的趋光性,可将害虫用灯消灭。

2.3 化学防治

据统计发现,全球范围内每年由于病虫害原因会导致粮食总产量下降25%。其中病害占11%,虫害14%。其中害虫种类达到1000以上,只要爆发将会对种植带来不可预估的影响。比如小麦蚜虫,这是一种常见病,喷洒啶虫脒药剂就能够达到控制效果;假如出现吸浆虫病害,应当在小麦抽穗之前,在其土壤中预埋一层辛硫磷毒土,以防吸浆虫化蛹。抽穗期是小麦最易出现病虫害的时期,因此在这一期间,要想避免食叶害虫与蚜虫的产生,需喷洒一定量的敌百虫,每天两次,。针对赤霉病的治疗,可利用0.1-0.15kg/hm2的50%的避蚜无可湿性粉剂,这一药剂在治疗病虫害方面效果显著。在小麦抽穗期间很容易出现病虫害,农户最好利用聚酯类药物,以此来在小麦的外表层形成一个屏障,以达到抵御外来病虫害的目的,进而实现增产增收。另外,也能够采取化学方式进行田间除草,除草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以及质量,假如田间的杂草过多,没及时处理,将会造成小麦营养不足,进而影响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在种植期间,需通过一次性除草、茎叶除草或者封闭除草三个方式实施。比如,封闭除草即利用无人机向土壤中喷洒相应的药剂,待杂草长出来以后,将会很快接触到农药层,随后就会受刺激死亡,进而达到除草的目的。在种植小麦时还需控制好种植密度,有效保证田间通风性以及采光性。

2.4 季节性防治

小麦生长的最关键时期就是春季,在入春以后,阳光充足,环境温度升高,同时土壤内营养分布较为合理且均匀,并且小麦也进入了全面生长时期。此时农户需要提高季节管理的意识,假如在田间管理期间出现了问题,应当在小麦成熟之前完成处理,以防在后期的生长过程中引发大面积的虫害感染,进而影响经济收入,带来经济损失的风险。

2.5 农业部门的监测与预警工作

针对小麦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并非完全农户自己的职责,相关农业管理部门也要加强指导,提高监测与预警工作,以为农户进行病虫害防治提供指导与帮助。同时农业监管部门也应当及时掌握病虫害的基数,分析其发展情况,结合当地的环境、地质条件等预测病虫害发展情况,以便有效引导农户积极进行病虫害防治。待小麦返青之后,农业监管单位还需要深入田间进行大范围的调查与延吉,综合调查以及检测结果,彻底掌握病虫害的发展程度,以便最大限度的控制病虫害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3 结语

在种植小麦期间,农户可充分利用先进的小麦种植技术,为小麦日后的生长发育提供有力保障,确保小麦拥有足够的养分,供其生长。并且,农户通过控制虫害发展来减小病虫害对小麦的影响,进而提高小麦产量,促进农业经济的更好发展。

猜你喜欢

除草害虫田间
春日田间
玉米除草、追肥 记住这些“黄金时段”
除草记
田间地头“惠”果农
小麦播种后 除草最佳时间别错过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冬季果树常见蛀干害虫的防治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枣树害虫的无公害防治
农业害虫的冬季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