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护理对急性脊髓炎患者生活能力与下肢肌力的影响

2021-11-25高文晶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20期
关键词:肌力下肢康复

高文晶

急性脊髓炎是比较多见的神经内科疾病,主要是非特异性炎症反应造成的脊髓脱髓鞘病变,该病发生较为突然,患者可快速出现感觉缺失、运动功能异常等病症[1]。青壮年是高发病人群,患病后会降低其生活自理能力和下肢肌力,进而影响整体生活质量。所以,要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同时展开康复护理,以提升患者康复效果,改善预后。本院为了进一步掌握康复护理的作用,选出2019 年3 月~2020 年3 月入院的66 例急性脊髓炎患者展开研究,详情做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3 月~2020 年3 月本院收治的66 例急性脊髓炎患者,根据入院日期单双号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3 例。试验组年龄19~52 岁,平均年龄(35.06±5.65)岁,女16 例,男17 例,病程20~45 d,平均病程(30.25±4.92)d。对照组年龄20~53岁,平均年龄(35.18±5.95)岁,女15 例,男18 例,病程21~44 d,平均病程(30.11±4.64)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标准护理,内容涉及用药护理、皮肤护理、生活护理、饮食护理等。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 肢体功能位摆放 休克期患者肌力为0,需要进行良肢摆放,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以下肢功能位摆放为主,防止发生异常。前挺髋部和骨盆,大腿稍微内旋、夹紧,将沙袋或者软枕放置在患者大腿和臀部下面,对大腿起到支撑作用,防止外旋;保持足尖向上,踝关节保持90°[2]。

1.2.2 肌力康复护理 护理人员帮助患者从上向下推拿按摩患肢,并对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等部位进行揉捏;一只手将患者腕部托起,另一只手对其手指进行捋拽,共计5 min;从上到下使用两只手对患者的下肢肌肉进行拿捏,重点部位包括髋关节、膝部、踝部等部位,之后整个下肢使用手掌反复轻抚几次,共计20 min,3 次/d。患者经过了休克期,肌力有所提升后,所有异常的肌肉都要进行强化训练,包括下肢屈肌、伸肌训练,以及上肢屈肌、伸肌等训练,让患者更快提升肌力[3]。

1.2.3 关节活动度护理 护理人员帮助患者被动屈伸肢体各个关节,同时进行外展、内收活动,每次活动20 下,4 次/d。护理人员要动作轻柔缓慢,手法圆滑,并控制好手法速度、手法力度,避免脱臼、损伤韧带和肌肉拉伤等情况,并根据患者耐受程度、康复进度,逐渐扩大活动范围[4]。在肌力明显改善后可进行助力运动训练,并增加训练次数。

1.2.4 卧位康复护理 在护理人员帮助下进行床上翻身、移动身体等训练;同时协助患者床上举杠铃,以锻炼背部和上肢肌肉,20 min/次,3 次/d。

1.2.5 坐位康复护理 患者恢复稳定的生命体征,同时肌力恢复到3 级后,引导其开展坐位平衡锻炼,在护理人员陪伴和保护下,利用背架坐起,先从较小的角度开始,逐渐扩大角度,期间要将软垫放在臀部下方,做好保护工作。在训练中指导患者进行双手支撑、双手离床练习。在达到较好平衡效果后,适当增加推动力,对患者的再平衡能力进行锻炼,训练中让患者在椅子上坐定,双手平放在膝盖处,保持静态平衡。最后进行动态平衡练习,即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指导其拿取移动物品或是放在不同高度、不同方向的物品,从近到远逐渐提升训练难度[5]。

1.2.6 行走训练 在患者肌力、神经功能有所恢复后,可以引导其在双手扶床情况下进行行走训练,先从原地踏步开始,再进行前后踢腿,逐渐的离床活动,在病房中行走过程中做好步态指导,循序渐进的增加训练时长、行走距离[6]。

1.2.7 心理康复护理 因为大部分患者合并活动受限情况,所以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疾病带来的这些改变,会给患者带来心理负担,表现出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降低康复护理的积极性、配合度以及主动性。所以,要结合患者实际心理状况做好心理干预,通过有效流通为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强调术后康复护理对预后改善的影响,并告知康复训练中的注意事项。同时,利用科学的、针对性的沟通技巧,帮助患者消除各种顾虑,恢复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康复信心。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多给予鼓励和表扬,让其获得肯定,在后续训练中能主动配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arthel 指数评分、下肢肌力评级情况、生活质量。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功能采用Barthel 指数评分,最高分值为100 分,最低0 分,根据得分分成四个级别,能完全生活自理(91~100 分)、轻度功能障碍(61~90 分)、中度功能障碍(41~60 分)、重度功能障碍(0~40 分)。②下肢肌力评估方法:共分为6 个级别,肌力正常为5 级;关节在肌肉带动下能大幅度运动为4 级;关节在肌肉带动下能小幅度离开床面为3 级;关节在肌肉带动下能轻度活动为2 级;关节活动度差但肌肉能正常收缩为1 级;无肌力为0 级。③使用美国医学院研究所的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健康变化、社交、睡眠、情绪反应、精力、躯体活动做评分,最高100 分,得分高生活质量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arthel 指数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Barthe 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Barthe 指数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试验组Barthe 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arthel 指数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arthel 指数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护理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bP<0.05

2.2 两组患者下肢肌力评级情况比较 试验组下肢肌力评级为1 级、2 级占比均低于对照组,3 级、4 级、5 级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下肢肌力评级情况比较 [n(%)]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试验组患者健康变化、社交、睡眠、情绪反应、精力、躯体活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急性脊髓炎的产生与自身各种免疫反应相关,病变主要集中在脊髓的不同节段。脊髓鞘肿胀、轴索变性、淋巴细胞增生、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脊髓鞘脱失等都是该病的病理特点,疾病发作早期会有脊髓休克症状,严重者可造成下肢瘫痪,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身心健康[7]。由于长时间脊髓休克会造成肌肉萎缩、关节痉挛,加之患者长时间卧床,会降低肌力,为了避免肌力严重丢失需要积极展开康复护理,以改善预后效果。

临床中标准化的护理内容包括用药、皮肤、生活、饮食等方面的护理,缺少具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也就会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而专业的康复护理能弥补这一问题,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会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疾病特点等制定合理的康复训练计划,早期阶段主要是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促使患肢知觉恢复;随着病情恢复,逐渐进行卧位、坐位平衡训练,改善患肢的下肢功能,为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奠定基础[8]。在本次研究中,护理后,两组患者Barthe 指数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试验组Barthe 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下肢肌力评级为1 级、2 级占比均低于对照组,3 级、4 级、5 级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健康变化、社交、睡眠、情绪反应、精力、躯体活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证实,康复护理的应用能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肌力,改善关节活动功能,提升生活自理能力,优化康复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急性脊髓炎患者进行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生活能力,提高下肢肌力,促进功能恢复,有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肌力下肢康复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