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现象和改进对策分析

2021-11-25王江军胥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20期
关键词:不合理合理性用法

王江军 胥丹

抗菌药物是临床治疗常用药,承担了重要的治疗作用,在多种感染性疾病治疗与细菌性感染预防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临床应用范围广泛。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发现,临床治疗中对于抗菌药物过于依赖,出现了药物滥用、不合理应用现象,导致了耐药、不良反应等问题,不仅影响了疾病的正常治疗,而且也增加了患者治疗时间和经济负担,严重者更是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而需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使用,促进其临床用药合理性进一步提升[1]。为此,本次研究于2018 年11 月~2020 年10 月期间抽检本院处方480 张,汇总归类统计了含抗菌药物处方评估抗菌药物使用是否合理,分类统计了各类不合理应用现象,旨在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合理性改善提供一些参考资料,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 年11 月~2020 年10 月每个月抽检本院处方40 张,共抽检12 个月480 张处方。480张处方涉及患者480 例,其中男250 例,女240 例,年龄20~78 岁,平均年龄(55.46±10.43)岁。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完整,且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调查方法 汇总每个抽检的处方,核查是否含有抗菌药物,同时记录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情况等。

1.3 评估标准 对含抗菌药物处方进行归类统计,依照卫计委(现卫健委)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年版)》[2]和《处方管理办法》[3]评估抗菌药物使用是否合理,分类统计各类不合理应用现象。

2 结果

2.1 含抗菌药物处方统计结果 480 张处方含抗菌药物处方为158 张,占比为32.92%(158/480)。158 张含抗菌药物处方中,单纯口服抗菌药物处方占比为36.08%、含注射用抗菌药物处方占比为38.61%,单一抗菌药物用药占比为70.25%,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处方共占29.75%(抗菌药物二联用药处方占比26.58%、抗菌药物三联用药处方占比为3.16%),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处方占比为15.82%。见表1。

表1 含抗菌药物处方统计结果(张,%)

2.2 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情况统计 25 张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处方中,用法用量不当和无适应证用药占比最高,均为32.00%,其次分别为为抗菌药物选择不当、抗菌药物更换不当、无明确指征联合用药、联合用药不合理,占比分别为20.00%、4.00%、8.00%、8.00%。见表2。

表2 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情况统计(张,%)

3 讨论

针对用药不合理情况的改进对策如下。

3.1 强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培训 临床医师统一学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标准与规定,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年版)》[2]、《处方管理办法》[3]等,了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要求;学习抗菌药物药理及病原微生物学知识,明确每一类抗菌药物的抗菌谱、敏感菌、药理作用机制、耐药性等,结合本院耐药菌调查结果,明确细菌耐药问题,便于选择敏感抗生素[4,5];同时,掌握抗菌药物的使用禁忌、不良反应、配伍禁忌等信息,便于处方药物选择与配伍。培训结束后,所有受训人员进行考核,保证考核合格,才可上岗工作[6]。

3.2 完善含抗菌药物处方管理细节 指导临床医师在抗菌药物选择时,应严格评估患者是否存在适应证,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标准与规范选择抗生素,必要时要求临床药师参与治疗方案制定,讨论确定是否应该使用抗菌药物、选择何种抗菌药物、是否联合应用抗菌药物等细节,超处方或限定使用范围用药时,需查找权威指南资料作为支持,并进行临床与药学方面讨论,确定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明确抗菌药物使用时限,急诊口服抗生素的时限为3 d,静脉用药时限为1 d,门诊静脉用药时限为3 d,口服给药为7 d,处方所开具的药物不可超过限定使用时限,应指导患者按时复诊,观察评估治疗效果,进而准确调整药物种类、用法用量及时间,避免出现药物使用时间超限、更换药物错误等问题[7]。密切观察本院医院感染、本地细菌耐药等情况,定期评估多重耐药菌问题,了解细菌耐药问题,并总结药敏试验结果,及时调整抗菌药物。

3.3 完善处方点评模式 为保证处方中用药的合理性,应贯彻实施处方点评工作,由药事管理人员和临床专家医师组成点评小组,对临床处方进行评估、反馈与追踪调查。每月抽取院内处方,药事管理人员和临床专家医师对处方用药合理性进行评估,明确其中抗菌药物使用是否符合适应证,有无用法用量错误等,评估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最后抽检的处方,由院方领导复核评价,复核评估处方用药合理性,是否存在抗菌药物使用不当问题,同时观察药事管理人员和临床专家医师点评结果是否合理,复核后确定用药不合理问题,立即追踪调查处方开具人员及审核人员,确定初始责任,调查是否造成不良影响,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并全院通报,以示警惕。对于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临床医师,应立即予以警告处理,处方点评显示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3 次者,应立即暂停使用处方权,并给予罚款等处理,要求其重新学习相关知识,完全掌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要求[8]。点评中应高度关注抗生素联合用药相关处方,根据患者病情和耐药情况,分析联合用药是否合理,及时勒令调整处方,在保证治疗效果和用药合理性前提下,降低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率[9]。

3.4 动态观察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密切观察抗菌药物使用后患者是否胃肠道不良反应、过敏反应、循环系统异常等常见不良反应,同时应注意询问患者用药后感受,及时发现潜在的不良反应。长期用药或抗菌药物毒副反应风险较大者,应及时进行肝肾功能等监测,尽早发现肝肾功能损伤,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10]。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历史较长,且种类繁多,是多种疾病治疗与防控的重要药物,临床应用频率较高,目前已经出现了抗菌药物滥用、耐药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抗菌药物治疗效果,同时也威胁着患者生命安全。近年来,临床领域对于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合理性重视度显著提升,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机制也逐渐完善,越来越多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临床存在抗菌药物频率较高,可达到20%~60%[11]。本次研究对本院处方抽检发现,含抗菌药物处方为158 张,占比高达32.91%,提示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较为普遍,同时本次研究还发现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处方约占总数的29.75%,以二联用药为主,可知抗菌药物联用现象较为常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不合理问题相关研究显示,不合理处方占比高达10%~30%,其中用法用量不当和无适应证用药等滥用问题较为常见,约占不合理处方的20%~40%、15%~30%。本次研究也发现,用法用量不当和无适应证用药占比最高,均为32.00%,其次分别为为抗菌药物选择不当、抗菌药物更换不当、无明确指征联合用药、联合用药不合理,占比分别为20.00%、4.00%、8.00%、8.00%。提示用法用量不当和无适应证用药为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主要原因。此外,可知抗菌药物选择不当占比略低,但是仍为常见的不合理应用现象,另外应注意警惕抗菌药物更换不当、无明确指征联合用药和联合用药不合理等问题。此外,应注意发现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应迅速上报,并追踪调查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如用法用量不当等,同时分析药物是否存在质量问题,必要时立即暂停使用部分药物,联系厂家、上级管理部门及质检部门,协同参与调查工作,避免不合格药物产生大范围的危害[12]。

综上所述,抗菌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应用较为普遍,但是其临床应用不合理现象较为明显,存在用法用量不当、无适应证用药及选择不当等问题,需进一步强化不合理用药管控,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猜你喜欢

不合理合理性用法
address的高级用法你知道吗?
碰撞合理性问题的“另类”解决方法
我院2018年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分析
奇遇
“作”与“做”的用法
差评不合理
特殊用法
关于用逐差法计算纸带加速度合理性的讨论
一张图揭发公务员工资制度
你是否有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