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雾化吸入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研究

2021-11-25徐枫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20期
关键词:医务雾化氧气

徐枫

COPD 是定位在小气道、终末气道乃至肺泡的肺内慢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病。COPD 的确诊需要一个漫长的慢性病史在不断演变中最终演变成小气道及以下部位永久性的狭窄,导致呼吸的空气通过不畅而引起呼吸不充分的各种表现[1]。因其为反复发作的难治性慢性病,迁延不愈,故本病的雾化吸入治疗方式一直受到广泛临床关注。临床上的雾化吸入方式虽然都是使药物变成气雾状态,但是临床上使用的方法并不单一,常见的有超声、氧气两种方式。本研究对两种雾化吸入方式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 年9 月~2020 年9 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0 例COPD 患者,依照雾化吸入方式的不同分为超声组(43 例)与氧气组(47 例)。超声组男21 例,女22 例,平均年龄(67.51±2.29)岁;氧气组男23 例,女24 例,平均年龄(67.42±2.0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严格对所选患者的支气管肺炎、哮喘等病史,COPD 的气促喘息等相关症状和呼吸音的改变等体征,胸部CT、肺功能以及支气管镜等辅助检查进行审查;所选COPD 患者在本院治疗时间均为5~7 d。两组患者除COPD 外无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无器官功能障碍,无代谢性慢性病。两组COPD 患者均在治疗期间采用院内提供的饮食种类,无院外及家庭因素干扰;每日观察患者情绪,所有患者情绪均保持良好;保证病房通风、环境安静。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注:两组比较,P>0.05

1.2 方法 超声组采用江苏鱼跃医疗公司生产的402AI 超声雾化仪进行雾化治疗,雾化药品为25 mg 氨溴索,溶剂载体为5 ml 生理盐水,2 次/d;氧气组控制氧气排出6~8 L/min,雾化药品为25 mg 氨溴索,溶剂载体为5 ml 生理盐水,2 次/d[2]。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雾化吸入前后的PaCO2、PaO2、FVC、PEF、FEV1/FVC 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雾化吸入前后的PaCO2、PaO2水平比较 雾化吸入前,两组PaCO2、Pa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雾化吸入后,氧气组PaCO2低于超声组,PaO2高于超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雾化吸入前后的PaCO2、PaO2 水平比较(,mm Hg)

表2 两组雾化吸入前后的PaCO2、PaO2 水平比较(,mm Hg)

注:与超声组同期比较,aP<0.05

2.2 两组雾化吸入前后的FVC、PEF、FEV1/FVC 水平比较 雾化吸入前,两组FVC、PEF、FEV1/FVC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雾化吸入后,氧气组FVC、PEF、FEV1/FVC 水平均高于超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雾化吸入前后的FVC、PEF、FEV1/FVC 水平比较()

表3 两组雾化吸入前后的FVC、PEF、FEV1/FVC 水平比较()

注:与超声组同期比较,aP<0.05

3 讨论

COPD 患者长期暴露在危险因素之下,常见的COPD 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工业废气等化学物质或职业粉尘、生物因素所引起的感染以及日趋严重的大气污染。COPD 患者经过长期的病变过程,气道内的炎症等病理因素持续作用于气道,导致最终气道内难以逆转的狭窄而导致一系列气道症状,病程长时间持续,最终甚至会引起肺心病、气胸乃至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导致死亡[3,4]。COPD 对于患者而言是长年累月的折磨,患者的病情在充分治疗中能够控制得当,症状在治疗中通过适当的治疗手段也可以得到改善。但COPD患者临床上的改善也仅仅只是相对于患者本人治疗前的严重症状相比较而言,不同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症状控制程度,预后水平,患者治疗后的幸福指数都存在着肉眼可见的明显差异,这与医务工作者的临床治疗手段息息相关[5]。COPD 的常见症状慢性咳痰喘对患者本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有极大影响。由于多数COPD 患者为40 岁以上的人群,处于生活和事业人生发展的快车路上,患者在治疗时间的付出、配合程度、对疾病的重视程度都没有达到医务工作者的期望;所以医务工作者更应当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使患者在COPD 急性加重住院治疗期间对疾病的治疗有信心;采取简单且舒适无痛的治疗方式让患者对治疗有耐心,使患者相信医务工作者值得信赖,使患者在院外时能够更加坚定的遵照医嘱。在COPD 患者疾病发展不快的情况下,即患者在院外时,嘱咐患者在天气好的时候多多锻炼,戒烟以增加体质以能够预防引起COPD急性加重的呼吸道感染。当患者病情加重,入院治疗时,医务工作者的治疗方针是从感染、咳嗽症状与气道内痰液、喘息症状三方面着手对患者展开治疗。在这些方案中,预防感染的手段是抗生素治疗,但是抗生素治疗的突破需要大量的社会经济和人才投入,且短时间内不会有很大突破,故在改善COPD 的治疗方案上不是现阶段性价比最高的首选方案;咳嗽、气道内痰液、喘息症状的改善用药方法目前临床上比较固定,但是用药方式却有所不同。对于不同的用药载体及方式,临床疗效也有着明显的差距,患者在治疗后的表现参差不齐[6]。因此,在COPD 的治疗中,用药方式的正确选择是现阶段COPD 患者疗效提升最快速且最容易实现的途径。

目前临床上主要的方式是雾化吸入,雾化吸入的用药形式在现阶段临床用药方法上比较普遍,是现阶段提升COPD 疗效性价比最高,见效最快的途径。现阶段对于COPD 患者的用药治疗主要途径一般都是雾化吸入的形式,常见药物就是祛痰药物氨溴索。排痰可以帮助患者排除气道内的粘稠痰液,进而开放气道,从而使患者呼吸充分并改善。雾化吸入形式常见的有氧气为媒介的雾化吸入方式和超声途径雾化吸入方式。氧气为媒介的雾化吸入方式顾名思义就是让氨溴索和氧气以雾化形式融为一体,在氧气高速下产生动能作用,使氨溴索以极其细微的形式进入呼吸道病灶,从而充分发挥氨溴索的药物价值,使氨溴索做到物尽其用。另外一种超声途径的雾化吸入方式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超声波的高频振荡机械能对氨溴索药液做功,使氨溴索药液变为气雾状态,而后气雾状态的氨溴索药液被COPD 患者通过呼吸运动产生的负压吸入肺内发挥药理作用。通过两组不同雾化吸入氨溴索的回顾性研究结果可知,雾化吸入后,氧气组PaCO2低于超声组,PaO2高于超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由于氧气组本身就是在氧气为媒介的驱动下进去气道发挥作用,氧气本身对于COPD 患者就有治疗的作用。而在雾化吸入的同时,不仅仅只有氧气,还有被雾化成极其微小颗粒的氨溴索,这种状态下的氨溴索不仅能在氧气高速产生的动能作用下深入气道,而且因为本身的极其微小的状态,使得氨溴索能够与细胞有更加充分的接触面积,从而使氨溴索的作用能够在气管内得到充分发挥。此外,氧气媒介的雾化吸入方式在具体操作中无需担心呼吸功能存在被抑制的现象,这完全是因为在氧气为媒介的雾化吸入仪的氧气流量是能够被医务工作者人为控制的。此外,应用雾化吸入氨溴索排痰可以破坏气道病原微生物的繁殖环境并减少气道内细菌密度。排痰前的患者,主支气管以下的肺内各部积存的痰内含有大量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赖以生存的蛋白及糖类能量物质。在排痰后,气道内积存的这些对于病原菌而言的能量物质会被大量咳出,直接破坏细菌的生存环境。更为直接的就是咳痰可以直接将下呼吸道感染的肺内病原菌咳出,进而直接减少病原菌的密度。这可以有效预防肺部感染,从而预防COPD 急性加重。而超声途径的雾化吸入方式之所以表现不如氧气组正是因为缺少了高动能的氧气支持。在缺少了高速动能氧气的支持下,超声途径的雾化吸入方式一方面缺少了氧气对于本病的遏制,由超声波产生的高动能的机械波对药液作用所产生的水汽更是稀释了药物浓度,减少了氨溴索有效成分与肺内病灶的接触,从而起到了理论上2 倍以上的氨溴索原本应当具备的疗效降低作用。同时,气化的水雾也降低了气道内正常应当存在的氧气浓度,也就影响了COPD 患者治疗中最为重要的肺通气功能。患者发病时,呼吸道常常因为炎性因素而引起呼吸道水肿性狭窄,气道平滑肌非生理性收缩。随着病情进展,下呼吸道支气管黏膜在组织学层面上运动减弱,引起排痰能力减弱,加之COPD 患者呼吸道痰液粘稠不易排出,更是引起患者呼吸费力。这也就导致了COPD 患者的肺通气指标明显下降[7]。通过两组不同雾化吸入氨溴索的回顾性研究结果可知,雾化吸入后,氧气组FVC、PEF、FEV1/FVC 水平均高于超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氧气雾化吸入在临床治疗COPD 中疗效显著,有助于临床指标的改善,建议临床首选。

猜你喜欢

医务雾化氧气
聚焦空气与氧气
氧气的测定与制取
氧气汇流排间电气设计
Two angels for teens amid pandemic 疫情下的青少年天使
致逝去的医务者
雾化吸入的风险及预防措施
雾化有害?
雾化时需要注意什么?
地球上的氧气能用得完吗?
无舵雪橇生物学监控与医务监督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