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刑事合规视角看企业刑事风险防控

2021-11-24

法制博览 2021年29期
关键词:合规法律法规犯罪

肖 晗

(湖南通程律师事务所,湖南 长沙 410021)

一、刑事合规的概念及内涵

1.遵守法规。也就是说企业在经营中要遵守经营地和注册地所在的法律规定,只有依法依规经营,才能有效避免出现不合规经营现象,并受到法律保护。2.遵守规制。这主要是要求企业内部制定相应规章制度,以有效规范自己各项经营行为,这是企业开展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强化刑事风险防控的有力措施。3.遵守规范。这主要是针对员工而言,是要求员工遵守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从更高层面要求来说,就是要让员工在思想层面上形成规则意识,自觉规范自己经营行为,形成良好自律[1]。

从目标方面而言,刑事合规有三方面目标。第一,从企业员工层面来说,刑事合规是为了降低员工发生犯罪行为风险或犯罪嫌疑风险。第二,从执法部门方面来说,是执法部门对企业事前或事后建立合规系统的认可。第三,从企业外部来说,刑事合规主要目的是避免或降低因刑事犯罪嫌疑而给企业造成的损害。刑事合规的三个目标分别对应企业员工、国家层面执法部门及商业客户,而刑事合规的相关法律规范主要包括两类,一是国内法律规制角度的法律规范,包括刑事法规范和民事法规范两个角度的相关法律法规,二是域外法律规章角度的法律规范,包括来自国际组织的法律规制和来自相关国家的法律规制[2]。

二、企业刑事风险及种类

企业刑事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经营及生产活动中,企业的部分行为或员工行为已经触犯法律,或者企业外部人员在针对企业进行犯罪行为,是企业本身需要承担相应刑事责任的风险[3]。企业刑事风险具有易发性、双重处罚性等特点,企业经营全过程、各环节中都有可能发生刑事风险。企业刑事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贿赂型犯罪风险,包括个人行贿受贿罪、商业贿赂犯罪、单位行贿受贿罪等;2.融资类犯罪风险,如欺诈发行股票或债券、集资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3.财产型犯罪风险,诸如职务侵占罪、贪污罪及挪用公款罪等;4.生产销售类犯罪风险,生产、销售伪劣、假冒产品罪等都属于这种类型;5.合同类犯罪,常见的如合同诈骗罪、签订和履行合同失职罪等;6.知识产权类犯罪,包括假冒专利罪、假冒注册商标罪或侵犯著作权犯罪等。

三、企业刑事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企业法律意识不足

所谓刑事合规是以法律法规等来界定,合规就是遵守国家及企业内部等相关法律法规及制度约定,行为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因此企业要做到合规先要有一定的法律意识,企业意识不足是导致企业产生刑事风险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企业刑事风险防范工作中,部分企业管理人员法律意识不足,不重视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和学习,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正确判断自身行为是否符合相关法律规定。此外,一些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意识不强,没有充分认识到企业经营行为触犯相关法律法规的严重性,从而容易诱发企业出现刑事风险[4]。

(二)内部管理水平较低

内部管理是企业开展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其管理情况不仅直接影响到企业各项工作开展的效率及质量,而且与企业经营风险防控水平也有很大关系,而目前很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在内部管理方面管理水平还比较低,甚至存在管理不当的情况。主要体现在内部管理体系不完善、管理组织形式传统单一、防控体系不健全等方面,管理上存在着不到位、漏洞多,业务审批工作随意性大、不规范等问题,从而造成企业在经营各环节中都存在较大刑事风险,不利于企业稳定发展。

四、企业从刑事合规角度加强刑事风险防范的措施

(一)提高法律风险意识

从刑事合规方面而言,法律法规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企业在刑事风险防范中增强法律意识非常重要。企业要充分认识到法律法规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要认识到法律法规的严肃性,正确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尊重法律,信仰法律,提高自身法律意识。企业在开展经营生产活动及商业决策等方面要充分考虑到合法性问题,多想想自己这样做是否符合有关法律规定,从而有效规避企业刑事风险。另一方面,企业应进一步加强对员工法律法规相关知识的学习教育,提高员工整体法律意识,形成守法精神,避免在商业活动中出现超出法律底线的情况[5]。

(二)加强企业内控管理

内控管理是企业进行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企业提高刑事风险防控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强化内部控制管理,企业不仅能够更好掌握企业各方面经营生产及投资活动,规范各项业务工作,减少企业出现刑事风险概率,而且内控管理水平的提高往往伴随着各项规章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这样就会促进监督管理能力的提升,从而对各员工行为形成更有效监督和约束,进而减少不合规行为的出现,降低企业刑事风险。此外,内控环境的优化,也能为刑事风险防控提供更好的基础,使防范工作得以更好落实。

(三)建立法律风险防控机制

建立法律防控机制是企业刑事风险防范中的重要内容,企业应以刑事法律风险为基准点,逐渐建立起完善的法律风险防控机制。具体工作中,企业应在树立正确刑事法律防控意识基础上,重视和做好刑事风险评估工作,将风险扼杀于源头。企业应结合自身经营生产具体情况,全面分析研究可能出现或存在的刑事风险,实行分类、分等级管理,并建立对应防范机制,提高刑事防范能力。另外,企业要加强企业经营活动动态管理,及时掌握相关情况,避免出现刑事风险,确保企业良性运转。

(四)在认定刑事责任时引入刑事合规

要想有效防控企业的刑事风险,则应当要把刑事合规用作出罪机制。第一,应用刑事合规理念有可能会增加企业犯罪惩处的范围,所以可以对形式合规的出罪机制予以明确,或是把它当作从宽情节实施考量,就能够促进二者间的动态平衡。与此同时,还能够参考国际上有关实践经验,把刑事合规当作违反的阻却事由,把刑事合规对企业刑事风险的降低作用有效发挥出来。不仅如此,还能够在企业范围领域中参考自然人犯罪的认罪认罚从宽原则,在节省了司法资源的同时,还能实现诉讼效率的提升,逐步形成非对抗式的诉讼格局。如果企业构建起比较全面的合规制度同时将其具体落实,那么在流程中需要制定更为轻缓的处置,同时从宽处罚。

(五)优化企业犯罪的刑法制度

首先,企业可以逐步扩大缓刑的主体范围,并将宽大和惩处有效结合的刑事政策融入缓刑制度当中,给犯罪分子一个重新改过的机会,并让其能够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政策,实现刑罚社会化。由于全体工作人员的行为能够体现一个企业的意志,对于企业而言,企业犯罪刑罚主要是罚金类,通常刑罚执行主体主要是企业员工,特别是高层人员。如果将缓刑制度运用到企业犯罪当中,能够有助于企业内部革新的推进,有利于企业守法意识的提高。其次,因为近几年企业经济犯罪屡禁不止,一个较为重要的原因就是违法成本偏低,部分时候一些企业正常经营成本要比其违法接受惩处的成本要高,所以就会让该部分企业出现铤而走险的情况,导致犯罪率的增加,所以出于对经济犯罪进行打击的考虑,企业应当要细化处罚标准同时合理增加罚金数额,并明确减轻条件。这样一来,增加罚金数额同时对其适用标准予以明确能够将刑罚的严厉性呈现出来,而且通过考虑企业的合规情况,能够将合规状况在刑罚领域的适用以及惩罚与保障相结合的理念有效体现出来。

总而言之,企业经营是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在实际经营中需要在遵守各项法律制度的情况下实现经济效益目标,但一些企业在利益等驱使下很容易出现不合规经营等情况,从而涉及刑事责任问题。刑事风险目前已成为企业经营风险中的突出问题,刑事合规下企业如何加强刑事风险防控工作?这是目前很多企业风险防控中高度重视和探讨的一个问题,因此从刑事合规的角度进行企业刑事风险防控的相关内容研究非常必要。

猜你喜欢

合规法律法规犯罪
7月起将施行新的法律法规
外贸企业海关合规重点提示
GDPR实施下的企业合规管理
Televisions
法律法规与民生新闻
海外房屋出租市场法律法规
什么是犯罪?
重新检视犯罪中止
“犯罪”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