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安执法建设的问题及有效路径探析

2021-11-24

法制博览 2021年29期
关键词:公安民警社会公众公安机关

刘 涛

(新疆警察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3)

进入新时代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阶段,需要公安机关坚持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理念,依据国家法律规定,进行公正规范执法,为践行“中国梦”,促进新时代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保驾护航。面对新时代相对复杂的社会公共管理环境,公安机关的规范执法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尽快加以解决,并沿着正确规范执法路径,强化公正规范执法建设。

一、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存在的问题

(一)执法理念滞后于当前执法环境

目前,国家正处于社会转型关键期,各种社会矛盾依然凸显,影响社会安定的因素相对较多,再加上因网络与信息技术发达而形成的快速便捷的信息传播,都给公安机关执法环境带来较大影响,公安机关的执法压力愈加趋重,强化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是目前构建和谐社会所要急需解决的问题[1]。当前,社会公众的法治与民主意识与日俱增,他们的维权意识不断提高,对公安机关执法行为与态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这样的执法环境,有些公安民警因为执法理念相对滞后,有时会在执法过程中出现行为不规范、态度不端正或方式不科学等问题,并以管理者自居,既不坚持文明执法,也不懂礼貌执法,因而诱发群众对公安民警的执法行为或执法过程产生相应的抵触心理,影响了和谐警民关系的建立。

(二)公安机关执法程序欠缺相应规范

公安机关的执法过程,往往存在“重内容、轻程序”的问题,致使执法程序欠缺相应规范。有些公安民警在办案过程中,总要简化相关的执行程序,并伴有执法行为的简单粗暴现象,造成群众不能充分信任他们对案件的处理结果,引发当事人情绪的不满[2]。目前开放性较强的新媒体,则容易将公安机关这些不规范的执法行为进行迅速传播,给公安机关形成较大的负面影响,进而严重影响了公安机关应有的公信力,从而破坏了公安队伍在群众中的形象。

(三)公安机关执法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在公安机关执法队伍内部,因受个别执法人员素质较低因素影响,致使他们缺乏服务意识与责任感,形成不同程度地执法行为随意性问题[3]。因而会使有些公安民警仅凭经验进行执法,有时还会出现动作粗暴或态度生硬等的执法问题。新媒体时代,公安民警的执法过程,比较容易曝光在社会公众视野之下。有些公安民警出现的不规范执法行为或现象,一旦被传播到网络当中,公安机关将会受到社会舆论的攻击,并由此损害公安机关形象,降低公安机关在社会公众当中的公信力。

(四)监控网络舆情欠缺到位

公安机关执法,同样在接受新媒体监督,这就需要公安机关必须提高执法活动的规范性。有些公安民警不够重视相关的网络舆情,也不能高度认识网络舆情管控的重要性,因而使有些公安机关不规范的执法行为,在网络当中获得发酵以后,则会形成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4]。比如,曾在北京发生的“雷洋案”,就是通过网络的传播与发酵,演变成了一场不应该发生的公共事件,且由此引发了社会各方面对公安机关执法规范性的广泛讨论与关注。这就要求公安机关必须在坚持公正规范执法当中,既要保持对网络舆情的高度敏锐性,又要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测,依靠规范执法,尽可能减少负面影响,以减轻网络舆情给公安机关带来的舆论评价压力,建立公安机关公正规范的执法形象。

二、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的建设路径

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是一项整体而系统的工程,它能牵涉到公安机关方方面面的业务或工作,对提升公安机关公信力,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均有较大的积极促进作用[5]。这就需要公安机关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努力推动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以此提升公安机关的公信力,维护新时代社会经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一)必须强化正确的执法理念建设

建立正确的执法理念,是实现公安机关规范化执法的一种保障与前提。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是公安民警应该具有的正确执法理念,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公安民警应当具有的正确执法理念。只有建立这样正确的执法理念,才能增强公安民警的服务意识与相应的责任感,从而指导他们真正做到公正文明的规范性执法。

公安机关要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公安民警更多学习政治理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提高规范执法的思想觉悟,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建立相对牢固的公正文明和严格规范的执法观念。

公安民警必须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可以这样说,公安民警的执法行为,随时都会受到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如果他们的执法行为不能做到公正文明和严格规范执法,则会严重破坏公安队伍形象。因此,需要公安民警必须熟悉掌握国家法律法规知识,牢记办案程序,用规范的执法行为,操作或处理每一起案件。

(二)严格规范执法程序

公安机关执法,需要体现执法的规范化、法制化与程序化,并贯彻公开、公平与公正的执法原则,促使公安民警牢固树立规范执法意识。

构建相对完善的公安机关执法程序制度。公安机关执法或办理案件均有一定程序要求,这就需要公安机关根据执法与办案实际,细化或规范执法与办案流程,让每一个执法与办案环节,都要做到有章可循和有法可依,并通过执法与办案程序制度的规制,指导公安民警必须坚持正确而严格的执法与办案程序,实施执法行为,承办案件。公安机关要经常组织民警,结合相关不规范执法与办案案例,开展分析研讨,以利从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同时,还要紧密结合公安民警执法与办案实践,选取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情形,规制规范执法与办案细则,出台规范执法与办案处置流程,并通过示范培训或视频演示等方式,指导公安民警进行规范执法与办案,提高公安民警规范执法与办案能力与水平。

要充分体现执法程序的透明化与公开化,经得住各个方面的监督。新时代的规范执法,需要少一些“暗箱操作”,以免引起社会公众对执法行为的不必要猜测,在保证当事人透明的知情权当中,提高社会公众对公安机关规范执法的公信力,帮助促进公安机关的执法规范化建设。

(三)努力提升执法队伍素质

公安机关执法队伍素质,关系到公安机关的执法规范化建设水平的高低。这就需要公安机关从源头上强化执法规范化建设。要从民警招录、民警培训到民警管理等环节入手,进行严格把关。可以推进公安机关民警招录体制改革,强化公安队伍专业化、正规化与职业化建设,也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培训,强化公安民警规范执法素质建设,更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或资源,创新或改革公安民警培训形式,紧密结合公安民警执法实践,进行规范执法教育与培训,让公安民警时刻做到警钟长鸣,必须遵照国家法律,按照执法程序实施每一起执法行为,以强化公安民警执法队伍素质建设,推动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

(四)切实做好网络舆情监控工作

我国法治化的建设进程,处在不断的加快当中,也在促使人们不断提高法治、民主与权利意识,新时代客观执法环境,要求公安机关必须高度重视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尤其要强化对网络舆情的有效监控,用以引导网络舆情向正确方向发展。这就需要公安机关的执法工作,必须要构建相应的系统化与制度化协调机制,形成与其他政府部门的有机配合,共同协调联动应对网络舆情突发事件。针对社会公众相对关注的网络舆情,要坚持正确的导向,并进行第一时间介入,快速发布社会公众信赖的权威性信息,做好及时的回应。当然,要对网络舆情进行实事求是的回应,并要体现准确、公开与透明原则,增强社会公众信任度,助力维护社会稳定。

三、结束语

站在奋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起点,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问题,是落实好全面依法治国,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必须要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

猜你喜欢

公安民警社会公众公安机关
公安民警徒手抓捕技能浅论
衡阳市公安机关党员风采剪影
努力给社会公众求证事情的真相——以金华晚报《求证》栏目为例
公安机关处置家庭暴力案件的实证研究
社会公众二孩生育影响因素研究综述:2003—2015
社会公众追究政府生态责任的角色定位
对已经移送公安机关案件的当事人做出罚款的行为是否涉嫌渎职犯罪?
公安民警培训课程研发的相关问题研究
公安机关刑事案件侦查中的假说、推理和证据
社会公众视阈下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基于武汉市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