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创时代”大学生创业实践中的法律风险及防范体系

2021-11-24谭婷婷

法制博览 2021年29期
关键词:法律条文法律大学生

谭婷婷

(黄河交通学院,河南 焦作 454950)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举办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了要积极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而在“双创”的背景下,政府也积极筹备了创业基金以为创业人士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和咨询服务。伴随着社会潮流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融入创业的时代浪潮之中,大学生已经成为现阶段的创业主体之一。而在这样的环境下,法律风险逐渐暴露。尤其对涉世未深的大学生而言,需要提高重视程度,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评估,学校应提供相应的法律课程和教育,社会需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从而提高大学生创业效率。

一、“双创时代”下大学生创业的法律风险

(一)大学生创业的法律风险表现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浪潮中,学校、社会和政府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各种资金或教育支持,目前来看,大学生创业已经走入大学课堂教育之中。基于此,有不少创业成功收获颇丰的成功者,但也存在盲目跟风创业、毫无目的、最终负债累累甚至犯下违法行为,最终以失败告终的学生。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从创业初期组织管理到后期运行经营,每个环节背后都隐藏着不可估量的法律风险。由于大学生较为年轻,社会经验不足,在创业初期对经营主体和运行模式并没有深入地了解,更没有认识到不同商业主体承担着不同程度的法律责任和风险[1],因此在创业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诸多高风险违法行为,例如:因拖欠贷款造成违约失信违法行为、侵犯他人名誉权等人格权造成的违法行为、偷税漏税造成的行政违法行为等和一系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由于学生缺乏对专门法律知识的了解、高校相关教育缺失、社会环境鱼龙混杂等原因,大学生触犯法律风险的可能性极大。

(二)大学生创业的法律风险来源

首先,大学生群体缺乏对于法律风险的预测和评估能力,更缺乏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经验。在大学生群体中,多数人由于自身教育水平和专业背景的局限,缺乏应有的系统的法律知识,面对实际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往往忽视其中有触及法律底线的可能,在与他人的纠纷中,也难以利用法律武器维权或争取属于自己的正当权益,这是大学生群体中容易出现法律风险的主要原因。其次,高校中缺乏相关法律课程的开设,其课程大多数与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市场运营、组织管理有关,对于创业法律知识则涉及甚少。再次,也缺乏匹配的师资力量。高校中的教师团队多数由辅导员和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师组成,严重缺少从事法律专业的人士,也难以让学生对民法、商法有进一步了解。最后法律条文体系中与大学生创业相关的法律制度仍然不完善,社会上创业门槛低,创业环境鱼龙混杂,缺少良好的创业氛围。这几种原因共同作用,导致了大学生创业法律风险高的结果[2]。

(三)大学生创业不同阶段的风险问题

在不同的创业阶段,大学生所面临的风险各不相同。例如,在创业筹备阶段中,许多大学生跟风从事海外代购的创业项目,但其中很容易涉及逃税漏税的法律问题,在未明确相关法律体系的前提下,许多大学生在从业过程中触及法律底线,引发一系列法律问题。在运营阶段中也存在相似的情况。例如,有同学与同伴筹备共同在网上开店,发现某家女装店衣服设计新颖独特,符合当下潮流趋势,就在其现有基础上进行创新并在自己创立的店铺中进行出售。这样的行为既违反了法律规定,又侵害了他人的知识产权,将被罚款相应数额。除此之外,部分学生大局意识淡薄,例如仍有一定数量学生不能区分缴税纳税的情境,甚至认为在网络上出售的产品不必纳税。法律意识的缺失是导致大学生创业风险的直接原因。最后,还有大学生由于对创业内容的不了解,在未知情况下违反了法律规定。例如有同学根据目前阶段判断民宿发展态势良好,预备租赁民宿进行营利。但营业前忽略了需要办理多种手续和许可证来保证民宿合理运营,这就在无形之中触犯了法律底线[3]。

二、“双创时代”下大学生创业的防范体系

(一)设立完善高校中相关的教育课程

现阶段,高校教育是大学生接受法律教育的主要平台,但多数高校往往只支持大学生创业,却缺少相关法律课程的设立,为减少大学生创业中可能触及的法律风险,高校应完善相关课程的开设,全方位培养学生创业过程中的法律知识,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规范。例如,在创新创业的课程板块中可以添加法律类别、风险评估及防范的有关课程。这些课程中要包括对专业法律条文的系统性学习,例如对我国《知识产权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条文的学习,也要涉及相关的实践课程,例如财务税收风险评估,合同签署及风险防范等,最终使学生全方位地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学校也要注意对教师队伍的扩充,应引进相关专业法律人士走入课堂,为学生带来更专业更全面且具有权威性的法律课。

(二)社会中建立针对大学生的法律援助体系

除了学校应该提供相应法律课程,社会也应承担责任,为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专业的服务与咨询平台以及全面的法律服务。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例如组织大学生建立法律援助的组织或团体,积极宣传新颁布的有关创业内容的法律条文或法律法规,也可以成立专门的社会组织来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服务,以让大学生更充分地获悉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从而在不触犯法律底线的前提下进行创业。除此之外,还应做好对大学生创业行为和过程的规范和监督,从组织、生产、分销到运营各个环节都要在社会监督下严格进行,以保障各项环节公开透明,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实施。例如社会可以安排省级或市级相关从事法律行业的专业人士走进高校,为大学生开展创业法律知识的普及,针对相关法律条文作案例讲解宣传,既能让大学生了解到创业中可能面临的法律问题,也能树立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准则。这样的服务也为学生提供了法律咨询的平台,让其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询问[4]。

(三)政府为大学生提供服务和支持

目前阶段,政府已经意识到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定程度的风险,即使没有明确的条文对大学生进行保护和支持,但面临一些法律问题时对大部分大学生采取宽松政策,如果没有严重违法行为,政府基本采用口头警告和教育的手段。但总体而言,为了保障法律秩序和社会平稳运行,国家或地方应该为大学生创造相对良好的创业环境,一方面鼓励大学生积极寻求创新方式,另一方面也要出台颁布相关法律条文。针对一些学生创业团体,政府应从管理企业角度出发,保证各个环节合理有序开展。在发生大学生违法乱纪行为时应该明确制止并且教育纠正,对大学生做出科学合理的指导,促使其创业成功。除此之外,政府应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对学生组织或企业进行行为规范的明确规定,建立健全管理条例和规章制度,让企业明确权利责任义务,有明确的法律遵循。在此基础上,政府组织也可以考虑制定与大学生创业相关的法律文件,例如我国《针对大学生创业规避风险的相关意见》等,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法制平台。

三、结束语

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会遇见诸多问题,从创业筹备阶段到最终的运营管理中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法律风险,这些风险不仅打击了大学生的创业信心,降低了创业成功率,也会造成法律问题,对社会风气有多种负面影响。为解决大学生创业中的法律风险问题,高校、社会、政府应该多方合力,提供相应的法律服务和资金制度支持,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控体系,让大学生在各种完备的规章制度下开展法律允许的创业活动,促进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的提升,响应国家号召,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社会风气。

猜你喜欢

法律条文法律大学生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实质判断如何结合法律条文——“德发案”再审判决中的利益衡量评析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西夏武器装备法律条文与唐宋法律条文比较研究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情景剧教学在高校法律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