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民族精神视域下的容国团精神*

2021-11-24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拼搏精神爱国主义中华民族

刘 娟

(广州体育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0)

体育承载着中华民族从旧中国到新时代的时代记忆和精神节拍,从“东亚病夫”“一个人的奥运”到“中国体育史上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中国女排三连冠”、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2022北京冬奥会的申奥成功,折射出中华民族拼搏奋斗的精神面貌,凝聚着中华儿女爱国自强的民族精神,传递着社会民众积极进取的正能量。1959年4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在国际体育赛场上冉冉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德国多特蒙德体育馆奏响,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容国团在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勇夺男子单打世界冠军,成为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六十余年的岁月荏苒,中国体育事业飞速发展,冠军梦、金牌梦、奥运梦逐一实现。中华民族步入了发展新时代,中国迎来了体育事业发展的辉煌时期,中国逐步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体育强国梦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追求的梦想和目标。

容国团是新中国第一代体育人,是一名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情怀的海外赤子,怀着对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信任与期盼,毅然舍弃香港的物质诱惑回归大陆,为中国赢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为中国乒乓球走向世界、引领世界做出了杰出贡献。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容国团的“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的人生格言成为中国广大体育健儿的立志名言,并由体育领域传递至全社会各行各业为人们所崇敬与学习。60年前,容国团的爱国主义情怀不仅激励他为中国创造了“三个第一”的辉煌,也再次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容国团的拼搏精神将敢于胜利、顽强不屈的精神让更多人见证,使之成为中国体育界的“精神标杆”,深深影响着国人在其他领域的奋发图强。爱国、拼搏是容国团人生哲学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构成,容国团精神面临时代所带来的创新和突破不仅传递着自身的内涵,更承担着时代进步的责任和向前探索的使命。

1 容国团精神的内涵解读

1.1 忠于祖国是其精神世界的根本支柱

容国团成长于一个具有浓厚家国情怀的贫苦海员家庭,父亲容勉之是一位爱国的香港同胞,给自己的独子取名为“国团”寓意国家强大和民族团结。容勉之是香港海员工人中具有先进思想的积极分子,对新中国充满向往的容国团也正是在“家国一体”的家风文化熏陶中培养了忠于祖国的民族情感。容国团具有坚定不移的爱国信念,他将为国奉献、对国尽责的赤子之心与对祖国的高度忠诚和热爱紧密联系在一起,凝聚为最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即使是在最艰难、最困苦的年代,他也矢志不渝地坚定爱国信念,这是他在苦难中成长与崛起的根本精神支柱。1968年5月初,容国团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冲破重重阻挠,执笔写下“为祖国争取荣誉”的请战书。容国团具有坚强不屈、刚正不阿的民族气节,年少时他就秉性纯洁、正直不阿、不惧淫威、不贪权财。当他参加香港进步团体组织的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周年的乒乓球表演赛而遭痛斥与威胁时,他予以坚决回击。当香港乒乓球总会以高额报酬诱其打假球时,他不失气节、严词拒绝。

1.2 勇于拼搏是其不懈奋斗的人生境界

容国团的乒坛奋斗目标及拼搏历程生动展现了他“立、守、得”的人生拼搏“三个境界”[1],呈现了“立志、奋斗、成功”的三个历程。勇于亮剑的立志誓言,不仅明确了自己拼搏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也展示了其置自身于绝境而后生的勇气和胆量。容国团在誓师大会上喊出的“三年夺冠”的誓言,呼出了那个年代中华民族所需要的壮志和自信。负重奋进的拼搏求索,不仅生动描绘了容国团于苦难与曲折中成长与崛起的人生历程,也充分反映了其不言气馁、奋斗拼搏的坚强意志。容国团在第25届世乒赛前发出的“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的豪迈誓言不仅是他的夺冠名言,也成为了中国体育界乃至社会各界传颂的最强音。

2 容国团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在契合

2.1 心系祖国荣誉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生动体现

容国团忠于祖国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情怀与中华体育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高度契合,是体育赛场上的最强音和主旋律,而且这种精神所激发的爱国热情可以在体育之外得以延伸。容国团的爱国主义精神不仅宣示了自己的爱国热情与国家认同,也可作为爱国主义的活力载体,将“国家兴亡、体育有责”的强烈爱国意识生动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之中,与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并向同行;也可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经典教科书,生动阐释对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更可作为一种特色文化,将其承载的爱国主义厚重价值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紧密联系在一起,与时代的脉搏同步跳动。

2.2 “人生能有几回搏”的拼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精神的生动缩影

容国团的拼搏精神不仅成就了他自己在中国体育史上的辉煌,也为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31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成员时强调,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需要“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奋斗精神,并使之化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2]。他同时还强调,我们讲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我们不以胜负论英雄,同时英雄就要敢于争先,敢于争第一[2]。容国团是民族英雄,他的拼搏精神是强大的正能量,并逐渐超越“争金夺银”的单一性功利化追求,而更多体现公平竞争、积极进取的精神价值。容国团的拼搏精神可以通过鲜活的人物与生动的故事将中华民族“穷则思变”的精神理念体现出来,将中华民族乐观进取的精神风貌展示出来,潜移默化为激发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的内在动力和精神力量,引导个体做心理健康、刚健有为的公民主体。

3 容国团精神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中的价值彰显

容国团精神扎根于容国团在乒乓人生中的拼搏实践、立足于新中国“一穷二白”的落后状况、情源于容国团对乒乓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对祖国的深厚情感。1904年乒乓球运动作为一项竞技项目传入中国,1959年容国团在第25届世乒赛上赢得了中国体育史上第一个世界冠军,他被誉为影响中国近现代化的先导性人物。至此,容国团的胜利不仅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他的“人生能有几回搏”的拼搏奋斗精神逐渐演变为“乒乓精神”的灵魂与精髓,成就了中国竞技体育运动史上的绝无仅有。进而,在容国团精神的感召与引领下,在中国乒乓事业飞速发展的对照激励下,容国团精神的价值导向功能所释放出的强大社会正能量幅射了社会全领域。可以说,容国团精神与同时代的“雷锋精神”“铁人精神”并向而驱,共同构成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容国团精神具有浓厚的民族性、广泛的群众性、强烈的实践性、广延的拓展性、永恒的传承性,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中也将彰显其时代价值。

3.1 爱国主义精神与中华民族发展的时代脉搏同步跳动

容国团的爱国主义精神所内涵的民族自信心、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忧患意识以其层次的差异性和方式的特定性来指导人们的具体实践活动。首先,民族自信心是民族积极的自我评价、民族自尊心是民族的心理态式,两者不仅是民族的自我心理评价,更是一种民族行为的动力。为此,在社会实践中,将容国团个人的行为实践中所蕴含的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转换为自爱、自重、自觉控制自己言行的自我约束力,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一个中国人的人格和有利于维护祖国利益的国格。其次,民族自豪感是民族对自己所获成就和发展的愉悦情感、民族忧患意识是民族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积极反思,两者既是民族的自我意识,也是激发民族奋进的内在动力。为此,每个中国人在具体的、现实的社会活动中,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将容国团的求实、奋进、自强的民族正义感、自豪感作为生动鲜活的案例引导人们抵制民族排外主义和民族自卑感两种错误倾向。民族排外主义的突出表现是闭关自守、盲目自大,民族自卑感的突出表现是自暴自弃、自甘落后,这两种错误倾向的结果都是民族和国家的自强发展日益受阻、民族意识受到损害、民族凝聚力被迫消解。忧患意识是对国家、民族命运面临困难的积极思考和反思,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民族风范,也是应对民族排外主义考验、化解民族排外主义危险的法门。我们须像容国团一样忠诚爱国,客观、正确地认知、评价、认同民族事业和国家发展现状,做一个维护国家利益、荣誉和尊严的社会责任人和使命者,诚实、自觉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同时,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作为现实的具体的社会实践主体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导向的忧患意识来自觉地观察、分析国家和民族所存在的种种困难,从而产生励精图治的积极进取精神。例如,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有改革开放面临的各种难题需要解决、有资源过度开发与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问题等等。但是,我们必须将“忧国兴邦”的积极意识转换为“实干兴邦”的积极行动,必须从爱国的强化心态转换为爱国的实效行动,必须把励精图治的个体情怀和思想转换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建设行动,在一个又一个的实践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3.2 拼搏精神可化为“强国一代”拼搏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可以概括容国团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他以自己的勤奋、拼搏创造了中国体育史上“零”的突破。容国团的拼搏精神既生动反映了华夏儿女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顽强生命力,又形象地表现了中华儿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斗争精神和进取精神。容国团是从苦难中崛起的,他永载史册的勇冠三军是在负重奋进中拼搏求索而来的。他将为国争光作为自己的励志目标,把外部的疑虑与怀疑作为迎接鏖战的动力,苦练体能、勤练技能、精练素养。容国团不仅在日常训练中练长跑、举重、跳绳增强体能,练抽、杀、削、吊、拉、搓、推、挡等技术提高技能,还在训练之余追求精神世界的丰富性和人文素养的深厚性。他爱好广泛,喜欢音乐、足球、游泳、书法、剪报等,兴趣与爱好的日积月累蕴育涵养了他的修养抱负、潜移默化了他的思维方式。他认真研读马克思、恩格斯的军事著作,做了详细的笔记,将其中的战略战术融会贯通到球技打法上。

容国团是上世纪50年代的民族英雄、民族脊梁,他的胜利提升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国际地位,为新中国的体育人树立了信心与榜样,也成为了国人的自豪与骄傲。同时,当时百废待兴的新中国需要一种生动鲜活的精神来激励全国、全民族为社会主义奋斗的信心与决心。容国团的胜利打破了当时欧美日韩垄断世界乒乓球冠军的神话,使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体验到了脊梁挺起来的喜悦与欢欣,增强了全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提升了全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精神是可以传承和升华的。容国团的拼搏精神跨越时代,在中国进入“强起来”的新时代仍具有鲜活的时代价值。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唯有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才能实现伟大梦想[3]。谋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也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强国一代”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目标的参与者、见证者和建设者,他们同容国团一样都属于自己时代的奋斗者,要形成对现实和人生价值观的正确思考,并在心中明白“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现如今,随着网络社会的崛起,网络娱乐视频、游戏及虚拟社交活动等互联网产品正在蚕食着缺乏意志力青年人的大部分时间和大脑,使他们沉迷娱乐、迷茫未来。另外,还有一部分深受“佛系”“丧文化”等“文化情绪”影响的青年缺乏人生梦想,乐于安于现状。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强国一代”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青春力量,不可随遇而安、迷失自我,而需励志自强、努力拼搏。要从沉迷娱乐、虚拟网络和颓废世界的泥潭中爬起来、站起来、走出来,扎扎实实学习成长,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做以爱国、全力报效祖国、有理想为定位的“国系一代”,自觉担当起伟大民族复兴和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责任。要同容国团一样不负青春,用“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的志言勉励自己,立鸿鹄志做砥砺前行的奋斗者,练真本领做求真学问的拼搏者,脚踏实地做知行合一的实干家。

4 结语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需要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容国团的勇攀世界体育冠军高峰彰显了中国精神,自1961年容国团高呼拼搏之时代强音后,一种前所未有的民族自信便在中国体育的沃土中落地生根,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激励和鼓舞下,中国体育健儿接连创造惊世壮举,书写了中华民族体育事业的壮丽诗篇。容国团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无论是在新中国建国初期,还是在改革开放的大门开启之时,抑或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际,都为社会提供强大的正能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和自信心。

猜你喜欢

拼搏精神爱国主义中华民族
3~6岁幼儿爱国主义教育实施路径研究
加强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策略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少先队诗歌》红领巾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匠心独运 激发斗志 拼搏中考
高校体育与大学生“拼搏精神”的培养探究
高校体育与大学生“拼搏精神”的培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