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国奋斗与民族复兴同频共振的路径分析——以新时代青年为例

2021-11-24

现代交际 2021年12期
关键词:抗疫时代国家

张 博

(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提出了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被赋予了多重含义,其中之一便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祖国中坚力量的青年人,在新时代如何实现自己的爱国奋斗与民族复兴同频共振、协同发展?我们不妨以2020年年初祖国面临的这场“疫情大考”为背景来分析。

一、疫情防控彰显新时代青年爱国奋斗精神

新型冠状病毒在2020年年初侵袭了华夏大地,其中湖北省武汉市在疫情暴发初期形势最为严峻。即使面临此种危急形势,我们依然看到数以万计的医疗人员、警察、志愿者第一时间奔赴抗疫前线。援鄂医疗队、抗疫志愿队等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奔涌而至。2020年3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湖北武汉举行了新闻发布会,中央指导组成员、国务院副秘书长丁向阳在发布会中表示,据统计在支援武汉的医务人员大军中,“90后”“00后”有一万两千人之多,近乎整个队伍的三分之一。显然,青年人担当了这场战役的主力军。他们都在各自的队伍中承担着极其重要的任务。这次疫情不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严峻考验,更是对祖国青年综合素质、抗压能力的测试。此次抗击疫情彰显了青年在祖国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新时代青年应以此次抗疫行动为驻点,再接再厉,继续奋斗。

二、当代青年的爱国奋斗精神存在的不足

1.对历史学习的重视程度有待提升

中国是拥有灿烂历史文明的伟大国家,丰富的历史积淀给予我们屹立于世界的资本与优势。广大青年应该对于历史抱有敬畏之心,深入学习历史。现阶段,由于社会泛娱乐化,以及对于历史学习重视程度不足,有些青年人不同程度存在爱国奋斗精神不足等问题。这在抗疫过程中就有所体现,有些青年人认为疫情扩散速度难以减缓,传播规模无法得到控制。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经历了太多磨难,凭借着全体人民的众志成城、万众一心、艰苦奋斗,这些灾难都统统被战胜了,中华民族抗击灾难的历史与经历是青年最好的教科书,最有效的强心剂。

2.爱国与奉献精神面临西方文化冲击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深入,文化的传播速度也在提升。尤其是新媒体的高速发展,文明的交流互鉴难度大大降低,不可避免地导致各种文化思潮夹杂涌入,严重影响了中国青年的理性价值选择。致使新时代很多年轻人盲目追求自我权利与个人价值,轻视、忽略集体利益。爱国与奉献精神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

3.创新能力与综合技能不足

青年医护工作者在抗疫过程中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采取规范的救护方法、科学的护理方案,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重病率、死亡率。科研人员夜以继日的研究,为抗击疫情攻克了多重技术难关。与此同时,也不能否认有些青年医护人员存在专业水平不足、技能欠缺的问题。这一问题在一些基层医疗单位体现得尤为明显。这不可避免地导致很多患者只能集中在高级别的医疗单位,使这些医疗单位的工作人员出现了高强度工作、体力透支的问题。医疗单位如此,其他领域同样存在此类问题。青年往往拥有高度的工作热情与进取心,却由于技术不够精进难以承担工作中的重任。

三、实现爱国奋斗与民族复兴同频共振的路径

1.着重四史学习,提升思想认识

2020年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复旦大学青年师生党员的回信中写道:“希望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1]党史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不断提升领导能力、执政水平的光辉奋斗史。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是中国共产党在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至今不断发展治国理政思想、理念的历史。改革开放史是1978年至今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不断探索、创新的历史。新时代要继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一部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实践史,是社会主义制度创建、完善、巩固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包含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的综合史。[2]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新时代,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表面和平稳定的世界,依然存在诸多威胁与不安全因素。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不断抬头,传统、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偏见和曲解并未消逝。新时代的青年需着重学习“四史”,从丰富的历史资料中提取理论内核,并将之与新时代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丰富实践相联结,稳步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

2.加强社会实践,锤炼个人技能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数据显示,2020届高校毕业生达到了874万人,同比增长40万人,增幅明显。受益于人才规模的不断壮大,我国目前拥有了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工业领域取得的进步值得欣喜,但进步背后也有隐忧。

21世纪以来,世界整体环境相对稳定,科学技术得以迅猛发展。机械化、人工智能广泛应用于三大产业,人的工作逐渐被机器替代,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对于劳动力数量的需求不断降低,这与逐年大幅增长的人才规模形成了难以调和的矛盾。广大青年若要在今后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站稳脚跟,需以更加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在青年阶段艰苦奋斗,锤炼技能。打铁还需自身硬,自身能力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也提到了这一点:“不论是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还是担当时代的神圣使命,青年都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3]

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注定“杂草丛生,荆棘相伴”。我们还会遇到许多具有新的时代特点的困难与挑战。青年要充分珍惜时代赋予的宝贵实践机会,在实践中练就过硬技能,不辜负建功立业的人生机遇,不辜负“天将降大任”的时代使命,不辜负党的期望、民族的期待、人民的重托。用奋斗的青春,将自己历练成一个有技能、敢担当的时代新人。

3.提高人生格局,发扬奉献精神

青年一代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接班人,奉献应成为其根本价值追求及践行爱国主义精神的根本途径。[4]如今的青年,在义务教育阶段必定接受过“雷锋精神”的洗礼,无私奉献的精神已经深深植入了青年人的心中,变成了每个人身上不可剔除的属性、品质、精神。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冲突时,如何取舍便是彰显格局的重要参考。

国家由每一个独立的个体组成,个体是国家的细胞,国家的存在让每个人的理想、目标有了意义和归属。个人同国家的血脉相连,这要求青年要具有炽热的爱国情怀与甘于奉献的精神品格。青年一代若想在新时代下获得更好的发展,须树立民族、国家、世界共同体意识,妥善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切勿把自己从国家中抽离出来,必须在服务国家与民族的过程中发挥个人价值,实现个人理想。

从抗疫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广大青年要主动提升自身思想政治觉悟,躬行奉献精神。不断加强学习,练就勇于奉献、善于奉献的踔绝之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5]54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便鲜明地昭示:青年要用无私奉献的精神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

4.注重分析思辨,增强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悠久的历史可以让一个国家彰显深层的文化底蕴,国家若要持续发展需有强大的创新能力作为支撑。青年是一个国家创新的主力军,是创新的活力源泉。所谓创新,即是指可以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事物或内容。这就需要有灵活的思维,有敢于质疑、挑战“权威”的勇气与魄力。

如何提升创新能力,在国家层面,需有关部门尽快建立相应发展规划,把“卡脖子”的问题变成未来科研过程中重点突破、攻关的问题,做到针对性补强,针对性发展;个人层面,需要全体中国人民树立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广大青年作为国家创新发展的生力军,更应在工作、生活、学习中注重培养与锻炼思辨、分析能力,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运用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青年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意志,要有探索真知、求真务实的态度。[5]52

四、结语

青年人对于民族、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青年关乎着国家的振兴,民族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大会上指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6]在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承中,青年是每一个时代的接棒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父辈终会老去,青年必须接过前人肩头的重担与责任。当代青年应艰苦奋斗,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全部力量。

当代中国青年要自觉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磨砺自己、提高自己,做到志存高远、德才并重、勇于创新,在灿烂的青春中放飞人生梦想,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广大青年在新时代不光要努力拼搏、勇立潮头、实现自我,更应将青春奋斗与民族复兴紧密相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里淬炼成钢,书写绚烂、无悔的青春篇章。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抗疫时代国家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