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扶贫档案的整理与利用

2021-11-24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黎乃宁

办公室业务 2021年20期
关键词:整理攻坚精准

文/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黎乃宁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向贫困宣战,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调动全社会力量,经过不懈努力,成功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扶贫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扶贫工作进入脱贫攻坚的新阶段。经过多年的努力,截至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扶贫档案是扶贫工作最客观、真实的记录,也是扶贫工作的重要成果,更是检验扶贫工作的重要参考和依据,对于记录发展历史、服务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改善民生福祉、传承社会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扶贫档案的价值和意义

在波澜壮阔的扶贫攻坚工程中,各高校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指示,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高校优势,整合优势资源,精准聚焦,汇集各方力量,以不同形式参与其中。特别是涉农高校,以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精神为指引,坚守立德树人初心,勇担强农兴农使命,组织专家、学者深入田间地头,选派优秀干部扎根基层,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一线书写担当作为。脱贫攻坚既是对高校的能力大考也是政治大考,投身脱贫攻坚事业丰富了高校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的内涵,凸显了社会主义办学性质,践行了坚持把论文写在广袤大地上的新理念;使高校办学更接地气,进一步明确了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

高校投入脱贫攻坚事业,探索形成了教育扶贫、智力扶贫、科技扶贫、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消费扶贫、文化扶贫等具有高校品牌的扶贫路径。形成了和贫困户沟通交流、思想动员、宣传讲解、科普教学的资料;深入田间地头调研查访、研究探索、引领示范,有在广袤大地上书写华章和取得显著成就的记录;为地方群众健康普查、诊断治疗、康养教育的写实,更有帮扶干部扎根扶贫一线敬业奉献,助贫解困的先进事迹材料。这些资料中蕴含着扶贫工作与高校党的建设、人才储备、学生培养、实践教学、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各项工作的连接点、共振区,对促进高校内部各项工作之间相互激发、协同并进具有重大意义。

二、高校扶贫档案收集整理的现状

(一)定位不清,重视不够。2016年国家档案局和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出台《关于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和《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办法》,对扶贫系统内部的档案管理作出具体规定,但各级承担扶贫任务的其他部门则可以纳入单位档案统一管理。高校扶贫档案需要自行收集管理,但是此项工作并没有引起多数高校的重视,没有将脱贫攻坚工作与学校发展结合起来,未能从学校发展的大局出发,主动将扶贫工作和扶贫档案的收集和整理纳入学校的全局部署之中,扶贫档案往往被混合在业务档案内统一编排管理,对日后的编研、利用造成很大影响。档案资源的产生、收集和整理应该是一个有机统一的过程,各高校应该把握住当前脱贫攻坚刚刚收官,扶贫系统内档案收集、入库、归档的关键时刻,提高认识、积极安排部署,切实做好高校扶贫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保证应收尽收,应存尽存。

(二)收集难度大,整理不规范。高校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多为临时机构,相关工作分散在多个部门,扶贫基地的建设、示范,项目的培育多由科研推广部门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多在继续教育与培训部门管理;先进文化、理念的传播在宣传部门,驻村、挂职干部的选派管理工作又在组织部门;扶贫资金的开支账目在财务部门等等,资料分散,收集难度大。产生的档案资料丰富,有相关工作的规划安排、文件通知、会议记录、宣传资料、合同协议和图片影像、音频视频、锦旗、牌匾等等,形式多样,整理难度大。

(三)标准不明确,能力不到位。随着扶贫工作的逐渐深入,各地在工作中慢慢发现,扶贫工作中形成的档案,从文件的种类到立卷方法、档案的收集整理到利用,都不能简单地按管理文书档案的方法去管理。所以高校扶贫档案的整理、归档不能完全依赖学校日常教学管理档案的整理方法,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只能参照《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办法》及各省出台的《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实施细则》执行,但是这个标准和规范主要还是针对扶贫系统内的档案资料,对于高校扶贫档案仅有参考作用,不具有绝对的规范和指导价值。一方面,相关档案工作人员对扶贫档案的归档标准、规范学习掌握不到位,多数没有进行专门的培训和学习,对扶贫档案的收集和分类把握不准;另一方面,对扶贫知识掌握不到位,最终导致收集方式方法不合理,资料收集不全、分类不科学、操作不规范、重复归档等的现象。

三、涉农高校扶贫档案的收集和整理

(一)建立扶贫工作专项档案。扶贫档案是高校档案管理中的新兴事物,档案资料内容和日常教学管理档案不尽相同,能否科学专业地收集管理好这部分档案,保持其规范、完整和可利用,对于保持高校参与脱贫攻坚历史记忆的完整性,对于学校办学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学校应设立扶贫工作专项档案,把扶贫工作中产生的档案统一收集,分类管理,避免档案的分散、遗漏或残缺。

(二)建立标准和规范。《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办法》对扶贫档案的形成主体、定义和分类、完整性、整理方法、保管期限、开发利用、统计工作、档案移交工作的要求、罚责都进行了明确的规范。高校扶贫档案应该在严格遵守《档案法》的基础上,积极参照《关于做好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的意见》《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办法》等有关规范和标准,深入调查研究,根据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和形成资料,建立适应高校扶贫档案管理的相关制度。有针对性、全面、科学、合理地制定不同的收集归档范围和分类体系,按照统一的标准开展工作,避免档案遗漏和内容重复交叉 。

(三)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认识水平和工作能力。脱贫攻坚工作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历史意义,高校参与脱贫攻坚并不是一项单纯的任务,事关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宗旨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其档案是高校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的财富积累和历史记忆,高校档案部门应该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确保所有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及扶贫一线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扶贫档案工作在脱贫攻坚和学校工作中的重要意义,保证档案资料收缴完整、分类合理、利用方便。另外,要注重培训,切实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扶贫档案门类复杂、品类繁多,收集、整理过程问题多、难度大,要加强对档案人员的培训,及时组织学习档案管理相关知识和精准扶贫相关知识,保证档案人员对扶贫档案管理的专业和专注。

(四)加强考核和指导。为把好高校脱贫攻坚档案规范整理质量关,各校要加强对扶贫档案工作进度、档案工作质量、档案工作技能、档案工作人员的考核和指导,强化规范管理和监督检查。要求有详细的收缴工作计划和清单,明确具体的收交方式和方法;有清晰的分类标准和体系,完整的目录和标签;要对归档材料的完整性进行严格审核。另外,要时刻加强对归档工作的指导,尤其是脱贫攻坚工作中产生的照片、视频、音频以及建档立卡学生资料等档案的收集和整理要加以指导,牢牢把好脱贫攻坚档案整理的质量关。

四、高校扶贫档案的利用

(一)高校扶贫档案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依据和参考。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交汇和过渡时期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做好全面脱贫和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和协同推进,既有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又有利于促进农村农业优先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高校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力量,多年来,高校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其中,期间有太多宝贵的档案需要收集和整理,这些档案不仅是高校脱贫攻坚工作的记忆,研究整理这些档案更是巩固脱贫成果,接续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据和参考。

(二)扶贫档案是高校科研推广和社会服务的宝贵资料。高校是汇聚了人才与科技资源的智力高地,参与脱贫攻坚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把科研成果直接应用到生产中去,既解决了科研同生产脱节的问题,也为老百姓的致富插上科技的翅膀。许多高校在过去几年的扶贫实践中,将扶贫助困与自身发展结合,已经探索出一系列实用的技术技能、推广模式等富有成效的良策实招,积累了丰富的档案资料,把这些资料收集、整理起来,将是学校下一步部署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工作前瞻研判、系统谋划的一笔重要财富。

(三)高校扶贫档案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素材。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脱贫攻坚是国家赋予高校的时代命题,扶贫工作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存在必然的连接点,高校既是脱贫攻坚参与者也是见证者。多年来,高校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伟大事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无数专家学者把实验室搬到了田间地头,把论文书写在了大地上;无数一线干部把工作做到农民心里,他们用行动树起了立德树人的典型范例。作为见证者,我们亲眼目睹了贫困地区物资的匮乏,教育、医疗的落后,以及党的脱贫攻坚伟大工程实施以来,对口帮扶点在我们的努力下发生的巨大变化。这些扶贫档案既是“四史”教育,也是鲜活的历史教育教材,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重要素材。

猜你喜欢

整理攻坚精准
“洞”察脱贫——“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录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精准“提醒”,促使干部“自励”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整理“房间”
整理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