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时期档案安全保障体系构建

2021-11-24湖北中医药大学朱倩

办公室业务 2021年20期
关键词:档案馆档案管理工作

文/湖北中医药大学 朱倩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档案管理工作不断优化,信息化、网络化等新技术不断引入,这些都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新机遇和发展空间。与此同时,对档案安全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新时期,如何进一步提高档案安全意识,全面构筑物防、人防和技防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综合防范体系,全面提升档案安全保障能力,是本文需要探讨的问题。

一、档案安全保障工作的基本内涵

档案在形成、接收、整理、保管、利用等工作环节中,存在老化损毁、泄露、丢失等风险。档案安全保障是指对立档单位、档案馆(室)藏档案实体和信息内容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避免档案受到自然、社会、人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和破坏,确保档案完整、安全、长久保存。档案安全是档案管理工作的生命线,一套完善的档案安全保障体系涉及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档案保护技术、安全管理制度、法律法规、人才储备等要素以及档案收集、鉴定、保管、利用、统计等各个环节,贯穿于档案工作的整个过程,必须统筹规划,全方位建构。

二、建构全方位的安全保障体系

(一)加强档案馆(室)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档案安全的物资保障。档案库房是保管档案的场所,是保护档案和延长档案寿命最基本的物质条件。档案馆(室)的建设应该严格遵循《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高度重视抗震设防烈度、防火等级等方面的刚性要求,充分考虑坚固、安全、环保、实用等因素。库区库房应按照防潮、防高温防低温、防水、防火、防盗、防阳光照射、防紫外线照射、防尘、防污染、防有害生物的“十防”专业要求,合理选址和布局,远离污染源;配备防盗门窗,配备温湿度监控调节装置、库房报警监控装置、消防设备、空调设备、库房空气净化装置、遮光窗帘、防虫、防霉药物等档案安全保管设施和用品;利用门禁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对出入库房进行管理并自动进行记录。除此之外,根据各档案馆(室)的具体情况,可以对档案库房进行更科学的分工与组织,按照加强重点、照顾一般的要求,对特殊材料的档案实行特殊保管措施,方便日常的管理工作和利用。贯彻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统一的原则,逐步实现库房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为档案安全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二)探究档案安全的科学技术,提供档案安全的技术支持。进入新时期,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延长了档案时效。新技术也带了新挑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需充分结合档案工作实际,不断引入科学高效的安全管理模式和技术手段,加大馆内人员关于档案安全的学习和培训力度,为档案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一是努力探究传统纸质档案的保护、保管和修复的新技术新方法,解决传统档案在使用保管过程中,受环境或自然因素影响,其色泽强度、弹性等性能发生蜕变,耐久性逐渐减弱等诸多问题,从而提高纸质档案保存的质量,最大限度抢救珍贵档案,保障档案的完整性。二是在逐步落实档案馆(室)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同时,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确保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与稳定发展和维护。包括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网络安全等。对于保存和传输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环境设置IP访问权限以及部署防火墙、安全监察、弱点扫描等基本安全设备;档案管理系统在接入互联网前需做好等保测评等相关工作;使用身份验证、访问控制、安全数字签名技术;定期对服务器进行漏洞扫描,及时给系统打补丁加固。通过先进科学的技术手段,全方位消除档案信息安全隐患,保障信息安全。三是加强档案管理及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力度。目前大部分档案馆工作人员为档案相关专业,因此可以组织此类档案人员进行数字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网络信息安全保障策略等关键技术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科学技术水平,为档案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三)完善档案安全管理制度,提供档案安全的制度保障。规范管理,制度先行。筑牢档案的安全防线,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档案安全管理制度。1.完善建档归档制度。在档案的形成过程中,要明确责任,划清参与人员的责任范围,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建档归档。对于电子文件的归档,在归档时应对电子文件进行全面、认真地检查,以防在分散状态下发生信息丢失和篡改。档案一经形成,不得随意变更,如有变更,须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完成,并详细记录在案。2.完善档案利用保密制度。档案利用工作实现了档案信息的活化与共享,在为用户提供全面、及时、准确、高效的利用服务同时,要处理好档案开放与信息安全的关系,提高档案利用过程中档案载体安全和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在日常保密工作中,要坚决做到涉密文件处置规范、涉密人员管理规范和涉密设备使用规范,涉密信息包括红头文件一律禁止通过QQ或微信等网络途径传输。查阅利用档案,必须履行实名登记手续。在利用过程中,如遇查阅名册类、发放表格类等,对于涉及非查阅者本人的信息,需对表格内其他人员的个人隐私信息进行遮盖保密处理。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私自将档案带出档案馆库区,不得随意阅览、复制或摘录档案内容。能提供副本的一般不出借档案原件。借出档案者必须对档案的安全、完整和保密负责,如有过失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于馆内存放的珍贵或易损的文件、古老文件,以及特殊载体的档案文件,一般不提供外借服务。3.增强抵御突发事件的能力,制定应急预案制度。为有效预防重大自然灾害、及时控制和迅速消除档案突发性灾害事件,增强档案馆(室)的安全保障和救灾能力,确保馆(室)藏档案、档案工作人员及国有资产的安全,根据国家档案局《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工作实际,遵循预防为先、档案为主、应急联动的工作原则制定应急预案制度。具体来说,一是要建立健全安全预警机制,对档案工作人员加强安全教育,增强防灾、减灾、救灾意识,定期组织安全应急演练;做好档案库区日常安全管理,定期对档案馆库专用库房、公共服务区域、机房、档案保护设施设备和水电管网等重点部位进行拉网式安全隐患排查,定期对档案信息管理、档案保密、档案开放与利用等开展自查,梳理档案安全管理风险点,列出隐患清单,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和整改期限确保做到档案管理零失误、零差错、零事故。二是建构数字化档案安全制度。从设备、网络环境、系统、数据等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加强安全管理,做好风险评估,对于数字化档案信息需制定全面的备份制度,定期备份,并做好异质、异地备份工作。三是健全与公安、消防等专业队伍的联动机制,当灾害发生时,能够协助专业部门开展自救互助,最大限度减少损失。4.明确馆内分工,建立档案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档案馆(室)各项制度,明确馆内工作人员的分工,划分各自的安全管理区域,明确各自的安全管理责任,对于离任或转岗的档案工作人员,需尽快进行完整的移交工作,包括库区门禁卡、钥匙的移交;档案管理系统登录权限的撤销等,并承担离职后档案安全与保密的责任和义务。

(四)提高档案安全意识,加强档案安全教育学习,提供档案安全的人才保障。首先,档案工作者承担着“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重任,因此要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和高尚的道德素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遵守党纪国法,强化档案安全防范意识和责任意识。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进行政治学习和档案安全的教育活动,加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防范意识,加深档案安全保障认识,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其次,应加大对档案工作人员的安全知识技能的教育和培训力度,可以通过短期培训、继续教育等方式,学习传统介质档案的保护和修复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信息安全管理等理论知识,并熟练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培养更多的“交叉型”人才,为保障档案安全提供人才保障。

三、结语

档案安全工作重于泰山,档案安全管理应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始终坚持将档案安全工作放在首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档案安全意识,提升档案安全保障能力,构筑牢固档案安全保障防线。

猜你喜欢

档案馆档案管理工作
关于企业档案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
关于智慧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的关系探讨
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创新探析
新农村建设形势下卫生院档案管理工作探讨
档案管理现代化中档案管理原理的运用分析
不工作,爽飞了?
when与while档案馆
选工作
北京市第三届“档案馆日”活动预告
科隆档案馆突然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