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新生图书馆焦虑心理分析

2021-11-24西北民族大学马英花

办公室业务 2021年20期
关键词:新生图书馆大学

文/西北民族大学 马英花

图书馆焦虑是大学新生入学后常见的心理表现,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图书馆焦虑,则容易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涯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分析出现图书馆焦虑的各种因素,进而探讨消除焦虑心理的方法。

一、图书馆焦虑心理分析

(一)迷茫心理。大学生活学习环境与高中存在明显的不同,学生在高中阶段接受的教学更多来自教师的讲解或灌输,主动性教学模式在高中教学体系中并不明显,因此学生在此阶段自主制定学习方案的动力并不充足。大学阶段相比于高中阶段,学习目标功利性相对减弱,取而代之的是自主性更强的学习方式。大学老师在教学中经常扮演客体角色,更多的时间则交给学生自己完成学习任务。大学课程内容体系特征与高中完全不同,大学教学内容通常抽象性更强,教师的教学进度相对于高中也明显加快,很多问题需要学生通过图书馆借阅专业资料自行研究方可解决。因此图书馆在大学教学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学生的心理因素带来全新问题。图书馆固然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但是图书馆提供的资源可以说是浩如烟海,学生在摆脱依赖老师的同时,面临着如何选择合适图书资料的问题。在图书馆提供的数以万计的图书资料中,学生需要快速定位自己所关注的区域以及关键的图书资源,对于初入大学校门的学生无疑难于登天。纵然学生对本专业的知识以及研究方向有一定了解,但是在大量可供选择的图书中选择最适合的材料难度仍然是很大的,久而久之,在自主研究过程中出现迷茫心理,具体表现为对海量可选图书材料的无所适从。大学新生通常进入大学环境时间不长,在学习、研究等方面还无法完全摆脱高中三年带来的显著影响,自主选择目标的不确定性增强,意味着学生可能会把更多的时间用在阅读其他类型书籍上,高校图书馆提供的图书资料是丰富多样的,其中有很多是学生非常感兴趣但与学习任务无关的资料;学生在寻找与学习有关资料感到迷茫的同时,有可能会将更多精力转移到其他类型的图书资料,进而影响自身学习进度,本质上也是迷茫心态的体现。

(二)生疏心理。高校图书馆环境相对于高中和大学课堂环境都是明显不同的,教师虽然在课堂中更多扮演客体角色,但是教师的讲解占据一定分量,同时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学生与教师之间必然具有一定亲和力,另外课堂中都是朝夕相处的同学,自然会对课堂环境产生更强的认同感和亲近感。相比之下,高校图书馆中一切都是陌生的,当前高校普遍重视图书馆的软硬件建设,在图书馆工作人员选派方面建立了较高标准。图书馆本质是服务性,学生与图书馆服务人员打交道的时间注定偏短,也是造成生疏感的根本原因。图书馆工作人员虽然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但是在个别时间将一些不良情绪加入工作中是难以避免的,由此可能引发学生与工作人员之间的冲突,同样增加学生的生疏心理。管理制度在图书馆管理体系中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规定了工作人员、学生等在图书馆场合中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管理制度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学生往往会假定工作人员是管理制度的执行者,对工作人员产生一种生疏感,在图书馆查阅资料遇到问题时不敢向工作人员寻求帮助,进而导致心理障碍不断加重;与此同时,部分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制度过于体现处罚因素,学生进入图书馆后,在醒目位置查看到的管理制度更多是对某种不符合规定行为的处罚内容,虽然管理制度中包含处罚性内容是正确的,但是学校在没有重视内容说明的情况下,容易对学生造成某种惰性心理暗示,导致大学生对图书馆环境更加疏远。物联网手段的使用显著提升图书馆系统的智能化,但是监控力度的加大意味着图书馆环境中相对“不亲和”因素的增加。例如当前高校普遍加强对图书馆安全体系的建设,具体表现为大量监控设施设备的使用;在高校图书馆相对明显的角落能够看到学校安装的现代化摄像头。学校安装监控设备的本意是合情合理的,而且安防设施对规范图书馆环境、保护图书馆内一切资源的安全确实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安防设施的安装同样会给学生带来相对消极的心理暗示,进而形成疏远心理。

(三)自卑心理。目前大学毕业后通过考研等方式继续深造的学生数量越来越多,意味着在图书馆内刻苦钻研的学术氛围更加浓厚。学校各院系的学生集聚在图书馆环境中共同学习,事实上造成一种非常浓郁的竞争气氛。众所周知,大学的学生是通过选拔性考试进入学校学习的,学生之间的水平层次相对接近,部分高中阶段的尖子生在大学氛围很难找到当年平步青云的感觉,在激烈的学习竞争氛围中更加容易产生挫败感,甚至对自身的学习能力与综合素养产生消极错误认识。当前社会正处于信息爆炸的阶段,人们通过移动设施以及种类繁多的自媒体平台接触到更多、更新鲜的内容与信息,客观上推动社会节奏不断加快。高校内部环境虽然整体不像社会那般复杂,但是或多或少受到信息爆炸时代的影响。在各类快速传播的信息中,不乏学生在学习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事例,大学新生在接触该类信息的同时,自然会产生一种不安的情绪,进而对本人在学习中获取的成果表示质疑,最终转化为典型的自卑心理。

二、应对焦虑心理的对策

(一)完善图书馆环境。图书馆的整体环境是影响学生心理状态的第一步,和谐友爱的图书馆氛围对于抑制大学新生的图书馆焦虑心理大有裨益。高校在建立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环境建设,例如高校可以将平台管理模式与图书馆管理工作相结合,为学生与图书馆管理体系的沟通搭建平易近人的平台;学生通过平台能够查看到图书馆所有工作人员的介绍,对图书馆工作人员建立最基本的认识;可以根据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建立准确的评价,采用量化考核方式评价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为学生评价工作人员的能力与态度提供最有效的参考依据。图书馆需要在大学新生群体中树立更亲和的形象,秉承“走出去”的原则并利用学校内部可以调用的资源宣传自身形象。例如图书馆可以在学校内部举办各种类型的竞赛活动并吸引学生参加,图书馆需要注意活动内容的建设,可以引入团体游戏、知识竞赛问答等方式;学生在参加图书馆举办各类活动的过程中,加深对图书馆环境以及主要职责的认识,进而对图书馆产生亲近感,对于消除图书馆焦虑大有裨益。

(二)加强工作人员培训力度。不可否认的是,高校图书馆在软硬件建设方面取得较突出的成就,但是对于消除学生焦虑心理因素的作用还没有达到预期。因此高校在图书馆管理方面还要加大力度,建立针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强化机制,为图书馆开展人性化服务提供坚实保障。高校可以引入全新培训理念,对图书馆工作人员从图书管理技能以及服务理念方面加大培训力度。在培训过程中要加强对消除大学新生焦虑心理的宣传,引导工作人员建立对大学生焦虑心态的正确认知,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培训。工作人员以降低新生焦虑心态为目标,在实际工作中践行亲近学生、消除学生焦虑心态的原则,帮助学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融入图书馆的各种氛围中。对工作人员的培训不仅需要关注大学新生的心理特征,同时也要关注到工作人员自身的心理状态。图书馆工作的服务性质意味着工作人员要时刻保持平和稳定的心态,在与学生心平气和的交流中建立与学生的亲近关系。因此图书馆应当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心理关注力度,例如学校可以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心理辅导,积极鼓励工作人员在心理辅导中表达自身的心理状态变化,进而帮助学校心理部门建立对工作人员的心理测评模式。多管齐下的培训方式在帮助图书馆工作人员解决心理负担的同时,能使其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图书馆服务工作中,对于消除学生的疏远感作用重大。

(三)促进图书馆软硬件建设。图书馆在服务体系中应当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的优势,为学生检索需要的学习资料提供更多的便捷。图书馆将馆内图书资源按照学科、编目等维度分类整理并录入信息化系统之中,学生登录平台,通过关键字检索、模糊检索等方式快速定位自身所需要资料的大体范围,在大幅度缩小检索目标范围的基础上确定需要的学习资料。提升资料检索效率的过程也是强化大学新生心理的过程,大学新生在快速获取学习资料的同时,也加强了自身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四)加强大学生心理疏导。大学环境竞争氛围看似轻松,但是周围高手如云的环境意味着学生实际要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图书馆环境则是激烈竞争氛围的缩影,因此学校应当基于图书馆环境的特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学校在心理疏导中应当建议学生树立“以我为主”的理念,在与其他同学正常交流的同时,秉持坚定的信念,坚信自己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能脱颖而出。通过心理调节产生强化效应,对众人埋头苦读的图书馆环境不再怯场,进而帮助大学新生降低焦虑情绪。

三、结语

图书馆焦虑是一种常见的、值得高校教育者注意的心理表现,高校图书馆应当认识到图书馆焦虑对大学新生的影响,在明确产生原因的基础上,从加强心理辅导、促进软硬件建设等方面应对该现象,帮助大学新生突破心理障碍。

猜你喜欢

新生图书馆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重获新生 庇佑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新生月赛优秀作品
枯蓬新生
图书馆
新生娃萌萌哒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