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背景下档案编研模式创新研究

2021-11-24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孙琛辉

办公室业务 2021年20期
关键词:编研馆藏成果

文/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孙琛辉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在社会信息数字化的大潮下,档案编研工作的“原料”(馆藏档案)、“工具”(研究手段)、“产品”(相关出版物)均不可避免地数字化、网络化,如何顺应形势、转变思路、创新模式,成为亟须正视和破解的重要课题。

一、档案编研内容

档案编研工作的本质是基于档案内容的信息收集、加工和服务利用,目的是发掘、梳理馆藏档案中蕴含的有价值的信息,使之为社会各方面所用。

作为档案管理工作中最具研究性质的工作内容,档案编研既有利于充分挖掘和发挥档案的价值,让人们深刻认识和理解档案内容,也有利于档案原件的保管,使档案原件不会被频繁翻阅。

传统档案编研,采用人工收集、编撰信息的方式,以纸质出版物为主,在选材对象、加工方式和成果发布等方面面临诸多困境,利用方式也以纸质书籍的采购和传阅为主,无法为用户提供更灵活的信息获取方式。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进程驶入“快车道”,档案编研也逐渐从史料“故纸堆”脱身出来,大规模引入数据组织、信息挖掘等新技术整合档案资源,信息编研、数据编研的特征日益凸显,使档案资源在服务单位中心工作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二、档案编研模式

新技术环境下,档案编研手段更加多样,编研载体更加广泛,编研成果也更加丰富。很多档案机构纷纷推出可视化、可操作、可编辑的新型编研成果。

由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和威尼斯大学于2012年联合推出的“威尼斯时光机”项目,将威尼斯国家档案馆约80公里长、记载约100亿件事件的馆藏档案数字化,并借助云技术,用这些海量数据在云端建立一个宏大的数字环境,生动还原了古老的威尼斯人文风貌。人们进入该系统,宛如登上穿梭时空的时光机器,档案记录中早已逝去的旧时情景历历在目,亲身徜徉在数十、数百、上千年前的道路、建筑之中。这种数字化的具现,为档案机构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提供了一种鲜活的新模式,使人们在新时代的档案编研成果中流连忘返。

安徽大学2018年推出的90周年数字记忆网,即是由安徽大学档案馆整合馆内档案资源,将该校著名先贤、知名教授、创办历史、重大历史事件中形成的照片档案,经数字化转化后精心设计、重新组织后形成的网上展览。该网用照片讲述安徽大学故事,使学校的历史鲜活起来,收到较好的档案编研利用效果。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很多档案部门将编研成果发布由原来的现场实体展览改为网上虚拟展览。浙江大学2020年为纪念老校长竺可桢先生130周年诞辰,安排校档案馆对竺可桢纪念馆进行重新修缮,并推出竺可桢纪念馆线上虚拟展馆,通过扫码即可“云参观”纪念馆。既满足了公众亲眼目睹的诉求,也极大地发掘了名人档案价值、提升了名人档案的影响力。

三、档案编研思路

上述案例为新技术条件下档案编研提供了全新的视角。笔者认为,要想做好档案编研,需做好如下工作。

(一)摸清馆藏门类,熟悉档案资源。任何一家档案机构要想做好档案编研,必须结合单位中心工作需求,细致开展“家底”摸查工作,全面掌握库房现有案卷数和档案门类。要分类摸查馆藏档案基本构成,坚持立足馆藏、突出特色,建立档案资源开发的项目储备总库。

(二)整合编研力量,挖掘档案价值。为创新档案编研成果呈现形式、提升编案编研成果水平质量,档案编研人员必须摒弃“小作坊”“个体户”工作模式,与编研选题涉及部门、传播内容生产部门通力协作,实现互补、共赢。为凸显档案价值,编研选题凝练应紧密结合特殊时期、特定事件。例如,2021年时值建党百年,为从多个角度呈现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承的初心和使命,中央档案馆联合中央人民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隆重推出百集微纪录片《红色档案——走进中央档案馆》,精选中央档案馆大量馆藏珍贵档案,生动讲述档案背后的人物和故事,取得巨大而深远的传播效果。

(三)利用信息技术,拓展档案价值。要借助数字化环境中蓬勃发展的语义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网络等技术和人工智能方法,将传统档案文档电子化,把文档中所有的内容——包括人物、事件、相关术语、参考文献等分门别类解析出来,转化为数字化储存、智能化检索的结构化数据,将原来零散杂乱、平铺直叙的一篇篇孤立的“文章”改造成井井有条、立体直观的知识图谱。通过对知识内容的关联、组织和利用,最大程度释放档案数字资源的潜在价值。限于专业素养和积累,档案编研工作者原则上不需亲身掌握每项具体的信息技术,但应充分理解、有效释放相关技术在档案编研领域的应用潜力。

(四)创新编研手段,构建编研平台。档案编研工作应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构建智能化档案编研平台。可以依据现有编研流程,创建大事记、组织机构沿革、统计数据、专题研究等固定的模板,对数字档案资源进行加工和整合,形成最终编研成果。此外,编研平台还应具备视频、三维立体等直观形式展示功能,以此增加编研成果的吸引力。编研平台既可单独建立,也可在数字档案平台开辟编研模块。

四、档案编研注意事项

在借助数字技术积极推动档案编研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维护档案原貌,忠实档案内容。无论以何种形式对档案进行加工,都应维护档案文献的原貌,忠实文献内容的原意。在真实、客观、准确的基础上进行编研。立足馆藏、合理选材,并忠实于档案记载,不做内容上的改动与演绎,是档案编研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通过新技术对档案内容进行深入挖掘,使其呈现知识化和关联化。

(二)选题契合需求,编研突出重点。编研选题要契合社会需求和单位中心工作,为单位中心工作服务。在此基础上,结合档案机构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档案资源,确立选题。在确定选题后,对档案进行收集、筛选、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之转化为不同形式的编研成果,使分散的碎片化的档案资料变成知识集成。档案编研工作,不是简单地将档案文献集中起来,而是有针对性、系统地对档案文献进行加工,编研选材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三)加强安全管理,保证档案安全。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是档案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开展档案编研工作,一定要筑牢加强档案安全的思想防线,保证档案信息安全和实体安全。档案工作者要善于识别档案安全风险,加强档案安全风险管理。对于委托其他机构进行档案开发利用和数字化服务的,应当与符合条件的档案服务企业签订委托协议,约定服务范围,并对委托方进行监督。

(四)既要注重知识性,又要增强趣味性。档案工作者要通过编研工作使档案发挥更大的作用,让档案编研利用活起来。编研成果应既注重知识性,又要注重趣味性。以其他不同专业的人员能够听懂的语言,用可视化的技术,发出档案的声音。

数字时代的档案工作者要善于运用最新技术,将掌握的档案资源进行档案编研,使档案资源发挥更大的价值。

猜你喜欢

编研馆藏成果
名家书画: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藏书画作品选刊
验收成果
对传统档案编研与数字档案编研融合的思考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科研档案编研工作的新认识
2018数博会4大成果
信息时代档案编研工作开展思考
一张图看懂“论坛成果清单”
深化企业档案编研工作,提高档案服务能力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