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

2021-11-24华俊彦江西省高安市财政局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1期
关键词:专项资金管理机制财政

华俊彦 江西省高安市财政局

前言

新时代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机制应当逐步引入较为完善的监管机制,限制资金的具体使用范围与流动方向,遵循公平、公正的使用原则,让数量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率,根据财政支出项目的具体审核标准开展监管,弥补审计机制与绩效评估模式中的漏洞,让绩效审计模式具备更为突出的客观性与有效性。

一、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思想内涵与基本特性分析

财政专项资金可被概括为为了完成某一性质较为特殊的工作或某一领域建设事业的发展目标,国家财政管理部门专门安排的有特定用途的财政资金。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价值取决于其在运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整体性社会效益,为保证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开发其利用价值,财务管理人员应当做好资金管理工作,逐步完善配套的组织机构与管理规范,建立较为完善、合理的立体化管理模式,保证对资金使用效益的核算工作与监管工作能够在有利条件下顺利开展。管理人员必须主动采用以绩效管理目标为基本导向的监管模式,立足于有着不同侧重点的核算标准对财政支出的重点项目与基本路径进行评审,将绩效管理机制覆盖专项资金从调拨到具体使用的每个具体环节之中,不断提升专项资金的实际使用效益,抓住资金管理要点,针对预设的绩效管理目标制定与之相匹配的高效能管理方法与监督策略,自发性地改进资金的使用方式,基于实际评价结果贯彻以绩效为导向的科学管理理念,保证专项资金能够根据预期计划使用到对应领域的建设事业之中,如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管理、经济调控等不同方面,有计划地将财政专项资金纳入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机构中进行管理[1]。

二、构建系统性专项资金绩效管理机制的现实意义研究

(一)可有力地约束资金的使用,完善监管体系

通过建立新形态的专项资金绩效管理机制,财务部门管理人员可通过正确路径约束预算支出资金的使用方式与周转路径,避免发生意外的挪用资金、资金流失等问题,保证阶段性考核目标与发展计划能够顺利达成,调整不同时间段内专项资金的调拨方向,限制资金支出的具体数额与使用方式,通过组织开展精准、高效的审计考核活动,发现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违规行为,规范各部门的资金使用方式与预算支出活动,保证专项资金能够使用到计划中的领域与社会事业之中,正确履行资金分配与社会资源输送的基本职能,完善绩效管理模式,使之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国情,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2]。

(二)可满足新时代预算制度改革的基本需求

在完善、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下,财政管理人员可限制各部门申请项目支出资金的数额与具体的使用路径,改善财政收支情况,让不同部门的负责人按照部门内部工作的实际需求申请项目资金,突出具体财务工作的侧重点与阶段性绩效管理目标,将具体专项资金的数额限制在财务部门资金支出规模的合理范围内,在满足主要部门资金使用需求的前提下,判断专项资金审批的重点与关键点,提高财务部门的预算编制能力与项目资金审批效率,突出主要的绩效管理目标,细化项目开支预算编制标准与立项要求,加强绩效管理机制对部门预算编制活动的约束力与管理能力[3]。

(三)有利于进一步完善财政体制,优化资金周转

我国政府各级部门之间的财务管理职能互相交叉,无法建立统一的财务专项资金管理机制,资金使用方式、输送路径、编制标准等方面的工作标准界定并不准确,个别政府机构与部门习惯于重复申请专项资金,为财务部门的工作制造了更多的障碍,项目资金存在严重的重复性安排、使用不当、周转不灵等现象。专项财政资金在调拨以后并未按照既定的计划使用到预定的建设活动之中。为调整资金利用方式,保证专项资金在合理、正确的路径中获得使用,促进部门之间专项资金的快速周转与均衡分配,必须严格遵循既定的公平、公正原则,保证资金分配的合理性与实效性,让整个分配流程与管理机制受到监督。

三、我国现有资金绩效管理模式的漏洞与不足分析

(一)资金使用效益较低

财政专项资金的主要存在价值是为了支持我国社会建设事业的发展,集中可利用的社会资源与财政资金,将其投入有着稳定发展预期的建设项目之中,获取预期的收益。然而财政专项资金并未发挥理想中的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效果,其实际使用效益处于较低水平,资金周转成本较高,整体规模较小,无法发挥刺激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建设的作用,专项资金的编制方式缺乏合理性,执行环节因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而充满不确定性。由于财务部门并未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绩效管理目标,因此无法采用正确措施提升财务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与周转效率,容易因此发生偏差与错误,审核标准受到作为政府机关的财务机构的影响,体现了财务管理人员的价值判断,制约了绩效评估的准确性,导致财政专项资金无法获得应有的安全保障,使用效果不佳。

(二)监管机制漏洞较多

现有的财政专项资金监管机制存在较为严重的漏洞,各级财务管理机构与监察审计部门未能加大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与控制,严重忽视日常监督与定期核查,财务部门领导不了解专项资金的周转方向与具体使用方式,习惯于根据预定计划采取事后专项核查,不具备应有的绩效管理意识与资金调控理念,未能安排专业性人员与独立机构参与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工作,未能顺应财务管理制度逐步走向现代化、制度化的客观发展趋势,未能清晰地意识到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工作在不同阶段的主要工作对象与核心重点,所设计的监管方案内容缺乏完整性与合理性,难以将现有的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经验制度化、固定化,并在各级财务管理部门中统一实施,负责评估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的管理部门并未对相关工作产生足够重视,评估活动流于表面,无法反映资金的真实使用情况。

四、强化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效率的可行改进措施研究

(一)构建全过程绩效管理模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为提升专项资金的具体使用效益,必须集中力量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的全过程管理机制,对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开展立体化的综合性考评,依托不同预算年度财务部门的收支状况变化规律,对财政专项资金的项目功能、资金使用方式、创造的经济效益等不同方面的具体情况做出全面、准确的评价,将上一年度绩效评价活动所得的具体结果设置为下一年度预算编制工作的基础,逐步完善支出管理机制,根据绩效评估机制的发展情况决定资金的分配,评估专项资金的审批价值,定期公开相关评审资料,建立基于实际资金使用绩效的关联性问责机制,全面提升资金绩效管理的效果,保证绩效管理工作能够准确、立体地反映资金的使用状况与分配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全程进行不间断的跟踪监督,增加需要监督与核查的账户[4]。

(二)强化针对专项资金的监管与调控

为保证财务专项资金的安全性与使用方式的规范性,必须尽快建立能够反映专项资金实际使用情况的监管机制,由审计机构、财务管理部门、政府监察机构合作,履行自身社会职能,开展追踪财务专项资金流动方向的动态监管活动,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互动与协作,发现各级工作人员不按规定与管理法则使用资金的不良现象,对其做出及时处理,将与资金使用情况有关的信息记录在数据库之中,对投入使用的资金要尽可能地查清其具体取向与使用方式,并定期面向主管部门征求反馈意见与指导方针,保证专项资金的使用能够创造预期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设置多个跟踪监测点,针对绩效监管对象作出持续的监管,立足于现行的资金分配政策,建立具备透明性与公开性的公共监管机制,接受来自社会大众、其他志愿者团体的监督,保证资金监管目标的顺利实现,使之达到各阶段的具体绩效管理目标[5]。

(三)健全配套管理机制与保障制度

财务工作者必须立足于政府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体战略布局调整发展规划,制定贴合现实的专项资金绩效管理计划,逐步完善制度层面的保障,制定具备较高客观性与合理性的绩效评估标准,在绩效评估活动中引入第三方专业核查机构的力量,对一定时间内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式与流动方向做出审核,弥补现有管理机制的不足与漏洞,总结实践中发现的有益工作经验与技能,建立明确、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与管理程序,确保绩效管理工作从标准的制定环节到具体资金使用绩效的评估环节各项工作的有序性[6]。

五、结语

为保证财政专项资金能够发挥预期中的效果,防止各类不规范使用资金的问题的发生,必须立足于科学、有效的管理原则改进绩效管理模式,引入较为先进的监管方法,完善配套的保障机制与管理体系,逐步推行先进经验,强化公共财政的执行力与运行效率。

猜你喜欢

专项资金管理机制财政
关于软科学质量管理机制的问题探讨
工电道岔结合部联合管理机制的探讨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探索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监督新路子
涉农专项资金领域职务犯罪浅析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研究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
县财政吃紧 很担忧钱从哪里来
增强“五种”意识打造“五型”财政
设立国家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