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营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2021-11-24潘菊芬常州市通富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1期
关键词:预算编制民营企业考核

潘菊芬 常州市通富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引言

全面预算管理,是指以全面预算为基础,以全员参与、全业务覆盖、全管理过程追踪的一种综合预算管理模式。由于民营企业业务涉及诸多产业和领域,且公司整体组织架构较为复杂,因而出于实现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实践需求,应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从而对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进行有效协调,提高企业内部的沟通组织效率,促进长效可持续发展。下文主要分析民营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必要性,阐明其在全面预算管理实行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实践策略。

一、民营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一)有利于细化战略目标任务

对战略发展目标和实践任务加以明确,是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完成的重要工作。通过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民营企业可以将宏观层面的战略发展规划和经营目标进行细化,从而为各个预算执行主体提供明确具体的工作目标及实践计划,促进工作效率实现提高。在这一过程之中,民营企业能够对各个不同的部门进行高效统筹,确保不同的部门围绕企业整体利益展开协同工作,从而为企业发展战略实施创造良好的环境[1]。

(二)有利于提高组织沟通效率

在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之中,企业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需要对各项关键问题进行深入交流与沟通,通过质询、解释及汇报提高企业内部各预算执行单位之间的协调程度,推动各个部门共同为企业总目标而努力,实现整体沟通效率与协同能力的同步提升,为民营企业预期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保障。

(三)有利于增强风险控制能力

通过在全面预算管理实践中对绩效目标进行科学确定,并将其作为衡量各个部门工作效果的重要标准,民营企业能够对不同部门的实践情况加以系统了解和全面监督控制[2]。在定期对预算执行单位的实践情况和预算目标加以对比分析的过程之中,企业可以透过其中的差异,及时发现自身在经营方面存在的风险,并相应采取有效解决方案、对发展战略和预算进行修正,从而提高风险应对能力,有效促进企业价值实现增长。

(四)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状况

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下,民营企业通过开展基础调研工作,对自身资源状况进行系统了解,获取资产状况、人力资源情况等具体信息,并结合自身发展战略、经营计划及年度发展目标,对资源加以合理配置与使用,切实优化资源配置,使得有限的资源发挥其最大的效用,有利于促进民营企业整体经济效益实现提升。

(五)有利于改善考核激励效果

全面预算目标,为企业的员工绩效和部门工作绩效评估实践提供了明确的标准,在完成预算编制之后,执行单位即需要向应承担与预算绩效相关的职能和责任,民营企业可以通过衡量其预算责任落实情况,来展开绩效考核工作,从而增强员工的责任意识和工作积极性。与此同时,管理者可以围绕预算执行的实践要求对激励机制加以完善,进一步提高员工的主体性,有效促进预算目标得以实现[3]。

二、民营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未能形成充分理解认识

当前,对于全面预算这一管理模式,民营企业存在着一项具有普遍性的认知误区,即简单地将全面预算与财务预算进行等同,主要由财务部门承担预算编制工作,而将其他业务部门完全排除在这项工作之外,实际上不符合业财融合的实践要求[4]。与此同时,部分管理者将预算局限为管理层的工作,将普通员工排除在预算编制之外,导致员工在预算编制实践中缺乏参与性,因而往往导致预算编制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其作用,不仅容易造成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浪费,而且也无法有效达成预算管理目标,最终将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未能构建完善组织体系

构建完善的全面预算组织体系,是民营企业高效实行这一模式的关键所在。然而,当前民营企业普遍未建设专门的预算管理部门,预算工作主要仍由财务部门来展开,因而导致预算编制缺乏实践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不能有效发挥控制资金支出的效果。实质上,全面预算覆盖企业采购、生产、经营、销售和财务等各方面内容,因而必须在组织体系之中体现出企业各项工作环节和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制衡,从而充分发挥组织、决策和权力机构在全面预算管理中的作用与功能。由于未能形成完善的组织体系,因此民营企业自然难以达成此目标。

(三)未能科学进行预算编制

预算编制是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工作内容,企业必须从自身发展战略出发展开预算目标设定,树立全局意识,提高对于长远发展的重视力度,从而增强资源配置的合理性。然而,现阶段民营企业在展开预算编制工作前,往往未能对企业现有资源进行系统的分析梳理,同时也没有开展广泛的市场调研工作,因而预算编制通常缺少有力的数据支持,与外部市场环境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脱节,无法充分发挥其监督与控制作用。此外,目前民营企业在预算编制工作上往往应用单一方式,难以满足实践需求。

(四)未与绩效评价工作匹配

当前,许多民营企业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实践的过程中,未能有效实现管理实践与绩效考核评价之间的有机结合,表现为未对考核目标部门进行明确、未具体化考核内容、缺乏定量考核标准、缺乏规范考核流程等,因而导致两项工作的匹配度不高,无法有效增强员工的责任意识,导致员工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存在疏忽大意的失职现象。

三、民营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实践策略

(一)营造良好基础环境

针对现阶段实践之中存在的认知片面问题,民营企业管理层必须加强思想认识,提高对于全面预算工作的支持力度,深入理解全面预算管理的全员参与和全过程覆盖特性,提高员工在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之中的参与程度,重视将预算执行情况与绩效考核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为全面预算目标实现打下坚实基础。与此同时,必须重视完善相应制度体系,以制度的形式明确全面预算的实践流程与科学方法,以此提供有效的实践指导,推动管理工作朝着规范化和有序化方向发展。

(二)构建完善组织体系

对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加以健全,是民营企业提高整体预算管理实践效果的重要措施,有利于避免预算编制、执行及考核等各个关键环节流于形式,增强预算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有序性。在完善组织体系时,民营企业应重视从企业所在行业特征出发,综合考虑自身经营规模和组织架构,展开决策、执行和权力机构设置,并对各个机构的职责与权限进行明确,打造权责统一的工作氛围。与此同时,需注意进一步增进不同机构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推动其在实践中展开良好的协同合作,从而充分发挥管理作用,提高全面预算的落实成效。

(三)提高预算编制水平

在预算编制方面,民营企业应深化关于经济活动规律的认知,结合自身经营性质,应用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5]。对于产品制造类企业,通常应用弹性预算法展开预算编制工作;对于研发类和工程服务类企业,为适应研发项目和工程项目的实践开展需求,可以应用项目管理法展开预算编制;对于已经形成较好预算管理基础的企业,可以应用滚动预算法。

(四)健全考核评价机制

为充分调动全体员工参与全面预算管理的落实进程,民营企业应健全员工考核评价机制,重视根据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展开考核评价活动,以此实现对于员工积极性的有效调动,切实增强员工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为此,应重视将考核标准与预算标准进行挂钩,对考核对象和考核内容进行明确、细化,在此基础上展开动态化的绩效考核工作,结合预算完成情况和预算管理组织体系的运行情况展开综合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所提供的反馈对考核方法进行持续完善。

四、结语

总之,为增强预算管理工作实效性,民营企业应着力将全面预算管理贯穿于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之中,充分认识其在细化战略目标、提高组织沟通效率、增强风险控制能力、优化资源配置效果及改善考核评价成效等方面所具备的积极作用,通过深化关于全面预算认知、加强组织体系建设、提高预算编制水平及健全预算执行状况考核评价机制等策略,有效解决在全面预算管理方面遇到的问题,提高整体预算管理工作实效。

猜你喜欢

预算编制民营企业考核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对公共部门预算编制中讨价还价行为的解释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