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朝鲜语专业“课程思政”融入路径探索与实践

2021-11-23谢范范

现代交际 2021年16期
关键词:朝鲜语外语课程思政

谢范范

(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吉林 四平 136000)

继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1]以来,我国不断强调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到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2],更是给高校教师明确指出了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及要求。思政教育不再只是思政课程教师或者辅导员的工作,每一位专业教师在立德树人这一任务上都责无旁贷。特别是外语课程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外语教学的目标不仅是对学生语言知识技能的训练,而且要使学生能够理解目标语言国家的文化。如何在中外文化交流和渗透中,既能保证高校大学生思想的纯洁性与稳定性[3],又可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这就需要有一批具有思政教育能力的外语专业教师队伍来实施课程思政育人。外语教学中课程思政导入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目前,外语课程思政的研究多集中在以英语教学为中心的课程思政研究,而针对像朝鲜语等非公用语的探讨和研究少之又少。研究立足于朝鲜语专业教学的现状及特点,分析外语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内涵,探讨朝鲜语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路径。

一、外语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方法,区别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不是开设一门课程,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等各个方面,“把思想政治之‘盐’溶入教育之‘汤’”[4],通过“基因式”融入所有课程,实现立德树人“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即课程思政强调隐性的育人方法。外语“课程思政”是与语言文化知识同根共存的育人养料[5],课程思政要在保留自身课程知识特点的同时,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外语教师应该思考如何才能培养出坚持“四个自信”的国际化人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全过程。要推进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构建合理的课程思政建设体系。

二、朝鲜语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入路径

根据目前朝鲜语专业的教学现状和特点,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课程思政建设。

1.建设教师队伍,提高思政育人意识

课程思政不是某一类教师的责任和任务,所有高校、课程都应是主战场,所有教师都应是主力军。《高等学校课程思证指导纲要》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外语课程是学生学习外国语言、接触外国文化的主要渠道。外语教师是带领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重要引路人。理解课程思政的意义和重要性,并有能力在实践中正确实施课程思政的教师团队是保证课程思政实施的重要前提条件。朝鲜语教师是开展朝鲜语专业课程思政的主力军,全员教师应当积极参与到思政教育的培训课程中,提升自我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加强学科思政育人意识和学科思政建设的使命感;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培养;提高课程改革手段和社会资源整合能力。另外,各部门应合力推进课程思政理念的形成和发展,帮助各个专业的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建设。

2.挖掘思政元素,修订专业教材

第一,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教材是思政元素的重要载体和依托。教材编写需要以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进行更新,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为理论支撑。国内高校朝鲜语专业现正在使用的教材多是韩国编写出版的原教材,这类教材的编写主要是针对在韩的留学生为教学对象,内容主题主要是围绕学生的学校生活及家庭生活设计并展开的。新时代背景下,课程思政的开展刻不容缓,教师应该重新审视原有教材的不足和弊端,积极投入到教材改革的工作中去,思考教材中单元主题的筛选,避免脱离实际的教学内容,推出高水平高质量的教材。

第二,应该挖掘现有专业教材内的课程思政元素。教师要做到让学生在提升语言知识技能的同时,对中国的思想理念、中国道路有所了解,抓好“语言”和“思政”“二位一体”双主线。即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培养之中,培养学生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在培养语言素养的同时,外语教师应该深入挖掘外语课堂天然蕴含的丰富“思政”资源及养分。例如,初级教材里的“交通”这一单元,既可以提及我国“八纵八横”的高铁线路图,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感叹中国经济的崛起速度;还可以提出文明出行,绿色出行的思政元素,从而提高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3.改革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方案

朝鲜语专业的学生绝大多数是没有朝鲜语基础的非朝鲜族学生,需要从朝鲜语的字母开始学习,为了让学生在短短三到四年内能够具有过硬的语言实力,原有的培养方案主要围绕朝鲜语知识和文化展开,注重培养外语技能和语言应用能力。当今“思政”育人格局下,以语言知识、文化为基础的交际能力的培养,达不到我国新时代背景下的人才培养要求。外语“课程思政”应该与外语交际能力形成同生共长的价值体系。外语课程要将学生价值观的引领与外语知识有机地融合起来,把价值观引导摆在教育的重要位置。这就要求教师重新设定教学目标,制定培养方案,改善教学策略和方法,不断完善朝鲜语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重新定位思考。例如,可以在朝鲜语课程中多展开中朝文化对比的讨论,寻找文化根源,使学生正确看待文化传播和文化融合现象,激发学生对中朝文化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动力,提高对中朝文化异同点的认识和理解。

4.走进学生生活,了解学生思想

教育要“因材施教”,更应该“对症下药”。开展课程思政不仅要求专业课教师具有过硬的思政育人意识和能力,还要求教师有思政育人的方法。了解当代大学生存在的思政问题是有效开展课程思政的前提条件。只有从学生关心的现实问题出手,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才能增加理论的解释力和课程思政的效果。这要求教师要近距离与学生相处,而不是讲完课就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应该了解掌握朝鲜语系的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对朝鲜半岛文化和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认识情况,并与学生建立良好恰当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6]

三、朝鲜语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实践

朝鲜语专业课程的每个环节都有导入思政元素的可能,听、说、读、写、译每一项语言知识技能的训练过程也都可以贯穿思政育人的理念。笔者将从词汇,语法和篇章等三个方面着手,分别展示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朝鲜语教学的实践案例。

首先,词汇作为语言学习的基石,是文化的最小载体。[7]朝鲜语的词汇中汉字词的比例占到60%左右。所谓汉字词就是朝鲜语中借用汉字的“音”或“意”的词汇。汉字词是中国语言文化社会文化的重要载体,可以通过比较韩语中的汉字词及其对应的中文的语义差异,寻找文字的根源,发现表意文字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汉语言文化自信心、民族自豪感。

词汇的学习不应仅停留在对应中文意思的简单翻译。例如,在初级阶段对“(国家)”这一词汇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设问法,引发学生对表音文字(韩字)和表意文字(汉语)的语义表现力的思考。汉语中“国家”这一词汇是“国”和“家”组成的复合词汇,这是表音文字表达不了的汉字文化。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汉字语言系统的魅力,激发学生“有国才有家”“国与家不可分”的爱国主义情怀。

其次,在语法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带有思政元素的例句进行语法意义的展示。例如,在讲解表示“存在(有)”的‘’初级语法时,除了教材里原有的“(教室里有椅子)、(书桌上有教课书)”,教师可以导入“(中国有56个民族)”这样的例句,激发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展现我国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大国风采。在中高级水平的篇章教学中,特别是翻译教学中,既可以通过翻译韩国新闻来了解韩国,也可以通过国外媒体对我国的报道,了解国外对中国道路、中国发展,中国民生的看法,使学生辩证统一地看待我国的发展现状。

最后,在培养阅读和听力技能时,教师可以适当选择一些以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体现社会民生、国家发展战略等为内容的篇章,增强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民族自信。这需要教师广泛搜集教学资料,整合社会资源,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适当调整文本的难易度。例如,针对我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相关做法进行翻译训练,让学生感受国家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安全放在首位,坚持“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还可以让学生查阅资料,引导学生发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我国的文化传统,从而坚定学生的传统文化自信。

四、结语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已经进入经济与社会的转型新时代,特别是近几年,“一带一路”倡议使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备受瞩目。但同时也面临着西方霸权主义国家对我国发展战略和价值观的否定、污蔑甚至打击。青少年作为振兴中华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对中外思想、文化应具有比较分析的能力;面对纷纭的社会思潮和社会现象,应坚定政治信仰,并充分认识到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认识到时代赋予的重大责任。课程思政是新时代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方法。目前,高校思政教育主要依靠思政课程和专业的思政教师,课程思政处在探索阶段,尚未形成成熟完整的体系。其中,外语思政课程的建设研究大多集中于英语课程思政,而有关非公用语的课程思政研究极少。特别是围绕朝鲜语(韩语)课程思政展开的讨论和研究严重不足,并且现有研究的内容非常浅显。需要深入研究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朝鲜语听、说、读、写、译等知识技能训练中去。如何在语音、词汇、语法、篇章教学中有效的贯彻实施课程思政理念。因此,各非公用语专业要致力于本学科的课程思政建设,全体专业教师应集思广益,积极参与到课程思政的实施当中,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敢于尝试,勇于实践,推出可以复制的建设方案。

猜你喜欢

朝鲜语外语课程思政
初级朝鲜语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汉语经历体标记“过2”与朝鲜语对应表现的对比分析
朝鲜语音韵论中的同化现象
大山教你学外语
朝鲜语专业课外活动现状与对策初探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多一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