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术教学对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研究
——以商丘工学院为例

2021-11-22张远锋郭彩云商丘工学院体育教学部

灌篮 2021年5期
关键词:太极拳社团武术

张远锋 郭彩云 商丘工学院体育教学部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1]。目前关于文化自信的研究很多,而针对武术文化自信的较少,研究内容主要针对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文化自信的根源、文化自信的培养等理论层面的研究,关于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实证研究较少,容易造成研究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无法落实到实践中。因此,本文将武术教学与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有机结合,挖掘整理武术文化的精神、核心内容,通过武术教学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学生接受技能教学的同时实现正确的民族自信、民族凝聚力、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培养,实现武术教学与文化自信的培养相统一,提高武术教学的育人作用。

一、文化自信的提出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上,习近平对文化自信特别加以阐释,指出相对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并强调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无法自立自强的。

二、文化自信视角下商丘工学院武术教学的现状分析

通过对商丘工学院实地调查和对相关专家及有关负责人的访谈,了解高校武术教学的开展现状。商丘工学院领导历来重视开展学校体育活动开展,并组建健身气功、跆拳道、武术业余训练队,对有特长的学生实施针对性的训练,在国内、省内各级各类比赛中屡屡获得佳绩。现状调查分别从课程建设、社团建设、文化展示活动开展方面进行分析。

(一)课程建设方面

商丘工学院的课程设置了必修课和选修课,每种方式均开展了具体的教学内容。自2011年升本以来在全校开展了通识必修课,课程辐射全校六个学院所有学生。必修课程的内容包括太极拳、健身气功、长拳三大类,具体内容包括十多种拳术。每年有7位老师开展健身气功课程,课程内容除了功法还涉及理论知识的传授。2017年以来8个老师先后开设太极拳课程,涉及的具体内容包括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八法五步、陈氏太极拳等内容。公共体育选修课开展的内容有陈氏太极拳、武术健身养生。

必修课健身气功和太极拳两门课程开设力度有保证,涉及学生参与人数足够多,内容有健身气功、太极拳、健身养生等十三门课程,学生可以有多样的选择。每学年选修课开课的老师较少,目前开设的选修课为三个课程,选修课的人数上限约为40人。可见课程设置在课程内容门类较多,学生参与人数相对较广,因此课程建设及传承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优势。

通过调研和查资料找出大学生武术文化自信养成和技术形成的规律,不断优化教学计划,在课程建设内容方面,要在原有授课内容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技能,还要使学生懂得技能背后的文化内涵,使得学生在学习武术的过程中感受武术文化,更深层次的了解武术文化的含义,进而建立文化自觉已形成文化自信的目的。

(二)社团建设方面

商丘工学院社团建设从2011年升本至今建立了武术、跆拳道、太极拳三个武术类协会。在学校前身商丘科技职业学院之时便建立的武术和跆拳道协会,定期组织协会会员进行锻炼、训练,并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文体活动,据现任武术协会会长口述在协会刚创立最初三年会员人数达到四百人之多。协会会员训练的时间主要安排在周一至周四下午课余时间,兴趣使然参加社团训练学生的求知心切,训练积极性较高。社团纳新工作一般安排在新生开学之初,武术社团一般通过下连队、下班级、学校宣传片的方式进行纳新,社团也会通过参加学校的一些问题活动扩大影响力,如元旦晚会、大学生艺术团演出、运动会以及每年一度的老生欢送晚会。

高校武术社团是大学生武术项目开展、武术技术传承、武术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通过团建设不仅使学生传承武术技能,还能使学生自发性、多角度、深层次了解武术文化,从而增强自身文化转型的能力,能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做到武术文化创新性转化,以促进大学生武术文化自信的形成。

(三)文化展示活动开展效果

商丘工学院文化展示活动大致包括武术、健身气功、太极拳三大类,每年参加校内校外各项文化展示活动。展示展演活动分为比赛和校内校外每年的各项文体展演活动,尤其是武术和健身气功主要参加国内省内各项运动比赛和文化展示活动,重视武术文化传播,提升同学们对民族武术文化的认同。

综上所述,商丘工学院的展示活动涉及校内校外的众多领域,通过运动竞赛、文化活动两个方面进行宣传,从整体上宣传武术文化、发扬武术精神,强化民族认同,推动了武术文化的有效传播,提升参与者对武术文化的认同,增强学生文化传承的自觉性提升民族文化凝聚力。

三、高校武术教学对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实施路径

云杉提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武术教学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需要统筹“课堂教学、社团建设、文化展示”三级机制。武术教学是基础、社团建设是拓展、文化展示是升华,整个过程中要始终将武术文化的“物器技术”“制度习俗”“心理价值”三个层面与课程思政相结合。教学的同时实现先进文化价值引领,以思政为导向,武术课为载体,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武术教学对大学生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育人功能。

(一)优化高校武术课程建设

高校武术教学是武术活动开展的基础,是受众群体最大的活动,也是建立文化自觉形成文化自信的关键。通过对武术课程针对性的优化与改革,一方面促进武术技能、武术文化的健康传承与发展,使学生在课程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熟悉武术技能,培养学生对武术文化的认知,增强对民族文化的信心;另一方面促进了专业武术教师的培养、专业性人才的培养以及武术课程的多元化发展,促进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实现文化自信与教育传承相统一。

2018年5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通知指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纳入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通过客座教授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人面向非体育类专业学生开设选修课[2]。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人和客座教授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角色,即是如何发挥这两者的价值。首先,客座教授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人以教学者角色对高校武术教师进行专业性的武术技能、武术文化培训,确保高校授课教授具备专业的技能和专业素养,以保障武术课的质量,促进武术技能和武术文化的良性发展;其次,课程建设升级,多元化武术教学。譬如开设以健身养生为核心,以导引行气为主要流派的养生术体系课程,如易筋经、八段锦等;最后,加强高校武术人才梯队建设。课程的改革说到底是教师人才的改革,人才梯队的健康发展是武术课程建设的保障。高校应当鼓励在校博士生、硕士生留校任教,或者是到其他有相关需求的学校从事武术教学工作,一方面保障了高校武术课程的质量,另一方面也解决了武术就业问题。

(二)优化高校武术社团建设

武术社团隶属于大学生社团联合会,由全校武术爱好者组建的一个非营利性的学生社团组织,是武术练习群体提供课余训练平台。社团训练课时与其他课不同,必修和选修课一般每周两课时,每学期共32课时,社团训练的密度远远大于必修课和选修课,下面从武术社团建设的实质性作用、对武术文化的传承、武术教学的结合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优化社团建设要保障社团的实质性作用。安排教师参与到社团活动,提高社团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社团管理是提高社团活动效率的关键部分,使社团高速度、高效率、高质量运转。技能培训专业、有特点、有代表性无疑是吸引武术爱好者的最大亮点;其次,优化社团文化传承作用,促进社团与其他高校、社团等社会团体的合作与交流,提高文体活动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最后,优化武术教学和社团相结合,武术社团在体育部老师引导下,有效地与武术教学形成互动,武术社团的活动安排与实施成为武术教学的延伸[3]。即是武术社团开展活动的同时,要兼顾到武术课堂教学,配合武术技术、武术知识的消化和延伸。如教授太极拳八法五步,社团活动要进行集体练习,将理论和实战紧密结合,这样一来可以使武术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现武术教学与社团活动的紧密衔接,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

(三)加大文化展示力度

高校在传承武术技术的同时,组织开展文化展示活动,充分展现武术技术、武术文化成果。首先,在武术课堂教学扎实推进的同时,也要融合传统文化成果展示活动,以提高学生对武术训练的兴趣。再者,结合当地政策通过赛事展演提高展示力度,加强高校之间、高校与中小学、高校与社会在传承传统武术文化的经验与成果交流。最后,高校在传承文化、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过程中要借助新媒体提高武术文化影响力。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打破了武术文化传播的空间局限性,为武术的传播提供了多元化的交流空间,提高了武术信息传播效率[4]。武术通过新媒体手段进行传播,对其在高校的发展带来极大的便利。

四、结论

对武术课程针对性的优化与改革,能够促进武术技能、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促进专业武术教师的培养、专业性人才的培养以及武术课程的多元化发展,促进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实现文化自信与教育传承相统一。

优化武术教学和社团相结合,武术社团在老师引导下有效地与武术教学形成互动,武术社团的活动安排与实施成为武术教学的延伸,实现武术课堂教学与武术社团活动的紧密衔接,达到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效果。

扩大武术文化影响力。在高校开展武术教学活动、教授武术技能、传承武术文化、培育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中,加大力度组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武术竞赛、充分发挥武术的健身养身功能,展现武术技术、武术文化的建设成果。

猜你喜欢

太极拳社团武术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武术研究》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多彩”书法社团展示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社团少年
42式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