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审计视角的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的路径探索

2021-11-21中共深圳市委党校

财会学习 2021年2期
关键词:经费支出科研项目科研经费

中共深圳市委党校

引言

近年来,我国科技经费投入力度加大,科研经费投入保持较快增长,科研经费投入强度持续提高,其中政府下属研究机构经费支出2691.7亿元,增长10.5%;高等学校经费支出1457.9亿元,增长15.2%,政府下属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科研经费支出占全国科研经费总投入超过20%,科研经费的持续增长对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虽然大部分事业单位都重视科研经费的管理,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科研经费管理问题突出,因此需要对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展开全面分析。

一、规范科研经费管理的必要性

自2014年以来,我国有关主管部门就科研经费管理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比如2014年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2018年下发《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等,无不体现国家对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视。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而国家科研机构、各高校等事业单位是国家的战略科技力量,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着骨干引领作用。因此,事业单位作为国家科研力量的主力,对科研工作也越来越重视,科研人员、科研活动日益增多,科研经费也大幅增长,科研经费支出已经成为各事业单位的支出重点,但是,各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的水平差次不齐,直接影响了各单位科研质量。因此,有必要从审计角度分析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的路径,推动建设完整的科研经费管理体系,实现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提高、质量提升。

二、审计视角下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不规范

目前普遍存在事业单位重视科研项目申报工作,但是忽视科研经费预算编制的问题。通常情况下,科研人员多数将重点放在项目内容、合理性等,忽视与项目同步进行的预算编制工作。此外,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多数缺乏财务知识,不了解如何进行预算编制,往往导致科研项目预算经费与实际开支数不匹配,影响科研项目的正常开展和绩效,比如S市党校的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课题,经费预算为19.8万,续期后剩余经费分别为2.5万和1.7万,结余比例均超过10%,大量研究经费没有得到有效使用。

(二)科研经费执行滞后

目前普遍存在事业单位重视科研项目申报工作,但是忽视科研项目内部管理工作的问题,导致科研项目经费开支进度滞后。主要体现在:一是内部工作分工不明确。部分事业单位未成立专门的采购部门和配备专业采购人员,导致科研设备采购进度严重滞后,如S市某高校的某实验设备采购项目于2016年4月经S市发展改革委批复立项,但截至2018年底已支付的采购金额仅占总投资的29.64%,2018年开展的91个采购项目,其中完成验收的只有33个。二是对科研项目经费开支进度缺乏有效监控。如S市某事业单位承担的S市科技创新委16个科研科技计划项目,预算总额749.51万元,截至2019年8月,除了按规定提取16个项目的管理费52.52万元和绩效支出77.15万元外,没有发生任何其他支出,科研资金支出合计129.67万元,项目执行率为仅17.30%。

(三)科研经费支出比例不合理

由于财务部门只对科研经费的合规合法性进行审核,其合理性往往由科研管理部门和科研部门自行把握,导致科研经费支出随意性大,支出结构不合理,差旅费、会议费等科研辅助活动的支出占比较高,比如对S市某高校的某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后,发现会议费、差旅费占比超过40%,资料费和专家咨询费等真正在科研业务的支出占比仅为10%。

(四)科研经费的内部控制薄弱

在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制定规章制度已经成为工作中的必不可少的部分,但并不是每一项制定的规章制度都能够充分落实到实际管理工作中,主要体现在:一是财务审核控制缺失,如某大学科研人员通过编制虚假预算、虚假发票冲账,编制虚假账目等手段套取科研经费;二是科研部门审核形同虚设,比如某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在同一时间多渠道申请获得资助,重复申报课题等。

(五)科研经费会计核算有待规范

科研项目经费开支普遍存在管理不严格,入账、报销不及时的现象。财务人员对个别国内差旅费和培训费、专家咨询费的开支审核不严格,导致有关费用开支违反规定,个别经费支出在会计核算时科目有误。另外,部分科研项目结余资金也未及时统筹使用,部分支出没有在相应经济类科目反映。

(六)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

大部分事业单位未设立内部监督部门来监督科研经费的使用,甚至还出现有关问题被外部审计部门发现之后,没有进行及时修正的情况出现。尽管《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财务监督”章节要求“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应当实行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相结合”,但是在实际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监督中,依旧存在监督缺失以及形式化等问题,导致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突出问题。

三、审计视角下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途径

(一)科学设计科研经费内部管理制度

在对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顶层制度进行优化完善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可借鉴上级事业单位或同类型事业单位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完善,将事业单位科研工作的开展特点以及实际需求应用到其中,对整个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进行调整。二是落实“放管服”的有关要求,优化审批程序,简化报销手续,减轻科研人员负担。三是制定经费开支细则,对科研人员资料费、会议费、差旅费、劳务费和专家咨询费等,结合当地的有关法规制定合理的制定开支标准和开支范围。

(二)对科研经费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在完善的内部控制下,需要对科研经费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提高项目立项的合理性,可以通过以下三个环节进行。第一,在预算编制环节,要对科研项目支出进行通盘考虑,如资料费、会议费、差旅费、劳务费和专家咨询费等。第二,在预算执行环节,要加强经费的监督控制,定期向有关人员通报预算执行情况,分析预算执行的问题。第三,在预算调整环节。这一过程需要充分应用“原则上不得调整”的思想,针对确实需要调整的部分,则需要充分履行预算调整程序,禁止出现随意调整的现象。另外,对于有结余的课题,财务部门和科研管理部门要对项目进行评估,分析经费结余原因,提出预算编制的合理性。

(三)加大绩效支出比例,提高科研人员积极性

落实“要充分尊重和信任科研人员,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进一步提高基础研究项目间接经费占比,开展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试点”的要求,提高科研项目的绩效比例,提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比如《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中就明确要提高间接费用比重,加大绩效激励力度,取消绩效支出比例限制。

(四)充分做好科研人员的服务保障

一是建立科研助手制度,为每位科研人员配备科研助手,并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科研助手的培训,为科研人员在项目预算编制和调剂、经费支出、财务决算和验收等方面提供专业化服务。二是推进单位的科研管理信息化,充分依托信息化手段,建立科研部门与财务部门的信息共享平台,提高科研管理效率。

(五)开展常态化的内部监督

尽管我国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审计监督体系,但是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问题仍然存在,这一现象也说明仅靠外部审计是不足够的,更重要的是建立常态化的内控评价机制。一是定期监督内部控制执行情况。一方面,事业单位要根据科研经费的实际需求,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流程,对内部控制的制度以及流程进行细化,保证内部控制机制能够顺利运行,另一方面,有效的内部控制执行能保证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充分落实,要定期评价内部控制执行情况,必要时还可以请第三方机构来评价。二是建立常态化的审计机制。审计是监督的重要手段,要以内部审计为抓手、外部审计为补充,形成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合力,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优势,对科研经费管理情况进行公正客观评价,并以审计结果为依据,建立和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切实提高科研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和合规性。三是要建立常态化的问责机制,一旦发现科研经费开支的违规现象,必须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将有关情况通报,形成监督震慑,将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纳入绩效考评,将考评结果与间接费用核定、结余资金留用等挂钩,提高科研经费资金的使用合规性和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在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石、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成为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今天,提出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的路径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分析,深入探讨成因,并从审计的角度出发提出个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建议,能够为今后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工作提供新手段,为建立合理全面的科研经费管理体系提供新思路。

猜你喜欢

经费支出科研项目科研经费
科研项目财务风险及费用内控探究
谈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与会计核算问题
医院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应用探讨
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刍议
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浅谈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模式的创新
地方高校经费支出结构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行政单位经费支出会计核算分析
中央“三公”经费5年减35.9亿
国务院印发《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