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共享经济下的体育产业研究①

2021-11-21朱琳刘小学邢自洋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体育经济

朱琳 刘小学 邢自洋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体育部 北京 100083)

1 共享经济概念及简述

1.1 共享经济的基本概念

共享经济由美国教授Marcus Felson和Joel.Spaeth在1978年出版的《美国行为科学家》杂志中提出[1],当时被称为“协同消费”的共享经济概念,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影响了各个产业的运营方式和消费模式,尽管不同领域的学者对共享经济的本质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共享经济的定义尚未统一、完整和精确的概述,但大多数学者在3个方面达成了共识[2]。第一,共享经济是把社会大量分散、过剩的有形或者无形闲置资源进行整合、重新优化配置的商业模式,既然是商业模式,盈利行为就会随之产生。第二,不论是有形的物品还是无形的知识技术、服务等都有使用权和所有权,共享理念下,人们淡化获取资源的所有权,强调使用权,共享经济的出发点可以用凯文·凯利的一句话来总结,“物尽其用好过仅仅拥有”。第三,共享形式很多,一方面,信息与实物间的共享受空间的限制,只能在一个人所能触达的空间中进行;另一方面,共享就是建立信任关系。因此,共享经济必须有一个载体和通道,即第三方平台,共享经济平台是供求双方相连的纽带,通过LBS应用、动态算法和价格定价等一系列机制,建立起共享经济平台,使供应方和需求之间能够在共享平台上进行交易。

1.2 共享经济的优势分析

共享经济的优势有以下几点。一是成本低,用于交易的物品是已有的社会闲置资源,不用花费高昂的成本进行购买,同时进入和退出市场的门槛低。二是灵活性强,遇到宏观市场经济形势、监管政策环境和市场竞争形势环境的重大变化,可以迅速进行调整。三是实现行业互利合作共赢,可以有效地提高行业资源的综合利用率,还可以不断创新商业模式,对同一行业和不同行业客户造成资源挤压效应。

1.3 现阶段共享经济新的变化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全国人民欢欣鼓舞,见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飞跃,中国的发展有了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成为2017年最热门和流行的话题,而此时共享经济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不再是陌生和新鲜的概念,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频繁使用的实物和服务,例如上班、下班出门可以通过打开手机APP,乘坐共享汽车、共享单车,高效满足个人的出行需要;在运动及娱乐方面,搜索共享健身仓、共享篮球、共享KTV等[3]。

2 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出台,在中国经济上的政策利好及市场的巨大潜力影响下,体育业俨然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社会体育市场的消费新宠,中国逐步进入了经济发展新常态时代,体育健康已经成为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在需求。

2.1 体育产业总量将持续快速增长

2017年年底,我国的人均工资收入已经首次达到8500美元,居中等收入发达国家居民平均水平之首。这一时期,公民对传统文化体育运动产品消费的总体需求很快,加之中国具有大型以上体育运动人口基数、互联网媒体渗透率高、政府政策推动力大等独特的资源优势,可以准确断定未来中国应具有大型体育运动人口的三大特点。中国进入体育行业需求迅速增长的阶段。2014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我国体育产业的总值将从2013年9533.73万亿元提高到2025年5万亿元,但实际发展速度较快。

2.2 体育制造业与服务业共同发力

国外体育服务业所占比重高于体育制造业,世界平均比例为7∶3。而我国过去多年,体育产业以体育制造业为主,与体育服务业的比例长期为7∶3,与国外正好相反。体育制造业比例相对较高,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立足于经过多年的对外开放,我国已经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运动用品生产业,也是世界上能够独立制造体育用品的国家之一。我国体育产品制造业的增长率仍然很高,比重相对较大。其他一些制造业在韩国等制造行业占有较高的比例,制造行业占有大约50%的比例。这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一个优势,为国内带来了财富和就业的机会。体育制造业有效促进了运动服务行业加速发展。

3 共享经济模式下体育产业优化路径分析

3.1 体育经济共享要紧贴体育特色

体育经济共享的概念是紧贴体育的特点,找准具有针对性的发展方向,因此体育共享经济的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并非所有的项目都来者不拒。像篮球这样的单价低、使用频率较高的运动用品,从共享操作到盈利模式的转变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在健身群体中篮球并非罕见的产品。市场中相对稀缺的体育设施、器材更应该是体育共享化的一个重要方向,诸如冰球、赛艇、皮划艇等单价高、使用频率低的高端体育品,其共享化的可操作性大,因为一般用户想体验这类运动,不可能自己去专门花钱买一艘赛艇,更多的会选择租用,那么高端体育品为了满足大众需求,就会有其共享化的市场。

3.2 体育共享应回归体育健身本质

体育产业作为近几年的朝阳产业,在共享经济的浪潮中同样没有缺位。以最近最受关注的共享健身仓为例。2017年5月,自助健身仓“抖吧”获得了某A股上市公司股东投资的数百万天使轮融资;同年8月,共享健身仓“觅跑”更是在其创立半个月内,完成了两轮融资,一周估值过亿。

同时,“全城热炼”“小熊快跑”“燃健身”等项目也基于共享的理念,先后以低价“月卡”的方式推出市场,但其主要的商业模式是纯线上的健身房预约平台,这种模式由于健身行业场馆“僧多粥少”等特殊因素,或倒闭或转型。此外,除场地共享外,体育装备的共享也成为创业者关注的对象。但体育装备的产业链并不是由器材所引导,它依附于体育场景和群众的消费习惯,过分聚焦于校园市场、运营等层面,并不利于体育产业与共享经济的融合发展[5]。

3.3 体育产业共享应向多元化发展

目前,共享体育产品的商业模式呈现出多样化,但无法对资源进行集中分类。运动所需的设备很广,篮球、足球等传统运动用品的共享走向盈利模式很难,而马术、游艇等罕见品共享的可操作性很大,既能减少高端体育的参与门槛,降低购买费用,又能更好地推广高端运动项目,应逐渐覆盖高、中低档体育用品的共享范围。基于广大的中国体育爱好群众基础,接下来,体育产业共享应向多元化发展,如“共享足球”“共享网球”“共享乒乓球拍”“共享羽毛球拍”等,从单一化“试水”到多元化发展[6]。

4 基于共享经济下的体育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体育产业共享经济的机遇,新时期体育产业与“共享经济”理念的融合发展,必将产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基于此,该文对未来的体育产业发展前景有以下几点思考。

4.1 共享出行

伴随着体育旅游的快速发展,共享出行的理念将得到推动。共享电单车出行早已成为流行时尚和出行习惯,便捷省力、低碳环保。作为移动互联网和租赁电动车相结合的信息智能化出行方式,共享出行无疑有利于满足交通一体化、多元化,实现交通效能和效率的双提升。未来,包括共享房车、共享营地等,都将成为“共享经济”与体育产业融合的新方向。

4.2 共享空间

体育场馆共享作为体育产业与共享经济的融合,是共享经济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根据中小学塑胶操场课程管理要求,我国高中塑胶操场覆盖面积达93%。大学塑胶体育场覆盖面积近100%,随着社会各界对运动精神的延伸,相关部门对运动精神的督促,群众热情洋溢,部分校区在寒假期间免费开放,供周边市民锻炼,这种共享节约了市政建设的大量资源,短期内扩大了群众日常体育场地,显示出群众日常运动场地的雏形。“共享体育”的目标是让有需要者合理使用闲置资源[7]。

4.3 共享知识教育

现阶段,随着体育产业的持续发展,消费者体育培训需求正迅速增长。体育培训是当前知识教育市场下一种新型的培训模式,体育共享知识教育的核心是共享体育知识、体育训练技巧,使得消费者获取相关体育知识时更加高效。体育产业与共享知识教育的融合使得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讲师,极大地扩大了培训供应者的外延范围,有力地推动了体育产业培训市场规模的扩张。

4.4 共享医疗健康

在体育产业的未来发展中,健康将成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核心。在共享经济中,共享医疗和健康指的是一种现代化的体育培训模式,通过面对面的培训来达到锻炼的目的,保证健康。

5 结语

该文介绍了共享经济的基本概念与共享经济的变化,总结了当前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现阶段我国共享经济模式下体育产业发展路径优化建议;讨论了共享经济作用下关于体育产业发展的针对性建议,这对于当前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体育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甘肃省体育产业资源交易平台建设的推进路径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体育产业之篮球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们的“体育梦”
经济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