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刍议

2021-11-21周冬梅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沪明小学

灌篮 2021年15期
关键词:正方形深度概念

周冬梅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沪明小学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深度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数学知识,还要将知识联系在一起,逐渐形成知识网络,懂得创新应用。小学生通过深度学习,体会思考的乐趣,构建自己的数学体系,让数学课堂更高效。下面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就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谈一些粗浅看法,与同仁共勉。

一、制约小学数学教学深度学习的因素及教学方向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教学内容缺乏整体性和有价值的核心问题,教学目标模糊,教学难以针对目标精准发力。教学设计预设过度,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主体缺位,思维受到限制,教师主导越位、过度,导致教学缺少开放性。教学方式陈旧单一,学生未获得充足的探究时间与空间。上述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使得学生一直处于低效的浅表学习状态。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该促使学生从“浅表学习”向“深度学习”转变,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地开展学习,以高阶思维的发展和数学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目标,整合所学习的知识,同时积极主动地、批判性地内化新的知识和思想,有意识地将所学习的知识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有效应用。通过促使学生持续处于深度学习状态,从而不断提高教学实效。

二、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一)运用数学情境引导学生深度解读概念

数学概念对深度学习数学知识起着基础性的支撑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深度学习,首先要引导小学生强化数学概念的解读。然而数学概念抽象难以理解内化,这就需要教师创设富有情趣又直观的情境来简化概念教学。教师要根据数学概念内容创设相宜的情境,以具体的事物发展逻辑来表达数学概念,从而使隐性的概念以直观化的形式呈现出来,达到有效简化概念的目的,同时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参与到数学概念解读学习中来。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从学生经历的过生日分蛋糕情境入手,对“分数”的概念进行情境化的解读:“小敏过生日这天,小丽和小杰来祝贺,3人分吃一个蛋糕,那么应该怎样分切呢?”这时,学生会给出一样的答案,即把蛋糕平分成3份,每人1份,教师趁热打铁运用多媒体展示分切蛋糕的过程,并引导学生对其中1份进行认知:“这就是数学中的三分之一”若小敏的妈妈也参与进来,则每人分得1/4,请结合两次分切蛋糕,说一说1/3与1/4相比,哪个数值大?在学习分数之前,小学生对分数的概念处在“无知”状态,因此会得出1/4比1/3大的错误答案,这时教师再运用同样的两根粉笔代替蛋糕进行分切,让学生仔细对比哪一部分大,学生经过认真比较,探究讨论和分析,借助直观化的情境,最后对分数概念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和认知,从而切实提高了学生对“分数概念”的学习有效性。

(二)侧重兴趣激发促使学生深度学习

小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总是凭着兴趣来进行,学习兴趣是小学生开展深度学习的动力源泉,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开展深度学习,教师必须侧重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作为教学的牵引。而最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活动,莫过于游戏,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对游戏的设计能力,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能够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游戏。将数学教学内容融入形象直观又富有情趣的游戏中,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开展学习,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促使学生达成深度学习的目标。例如,开展“一位数乘两位数”教学时,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三部分,一部分代表“一位数”,别一部分代表“两位数”,代表一位数的部分学生依次说出1、2、3、4、5、6、7、8、9,两位数的学生说出分别乘以10、11、12……时,第三部分学生快速说出答案,在遇到“99×6=”这样较特殊的一位数乘以两位数时,组织三个部分的学生同时思考“不用竖式计算”的计算规律,通过三部分学生共同探究讨论,得出“将99看成100,然后用“100×6-6”来快速计算,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掌握了这一计算规律,每个人都深切体悟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通过游戏化的教学形式,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较好地促使学生达成了深度学习的效果。

(三)加强创新思维培养促使学生深度学习

举一反三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学生数学知识获得再生的基础性支撑,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避免让学生机械式套用数学概念、公式及解题方法,而是尽力让学生在原有数学知识基础上进行大胆地创新尝试,鼓励学生不要怕出现错误,让学生深切认识到“成功是站在不断的错误之上才取得的”的道理。学生真正认识到了“创新学习”对自己数学综合能力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性后,他们会自主地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进行大创新学习,进而不断获得深度学习带来的“学习效益”。例如,教学“周长”部分知识时,组织学生开展“拼接正方形和长方形”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动手操作,然后每个学习小组说一说如何可以按照“一个公式或标准”更加简便快捷地计算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各小组在“1根+1根+1根+1根=周长”基础上,创新地得出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计算规律,即正方形的四条边长都相等,而长方形的对边长度相等,得出“正方形周长=1根长度×4”“长方形周长=长×2+宽×2”的计算公式。最后,又有部分学生对长方形周长计算创新地得出“(长+宽)×2=周长”的公式。小学数学实践教学中,通过注重引导学生创新地开展学习,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和提升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更加有效促使学生达成了深度学习的目标。

(四)开展分层教学促使学生同步达成深度学习

分层教学能够达到培优补差和相互促进同步提升学习实效的教学效果。无差别的教学必须导致极少部分学生处在深度学习状态,而大部分学生则是浅层学习状态。因此让全体学生皆达到深度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和教学内容实际采用分层教学,进而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方式方法更加灵活新颖,学生在学习中也会更加高效。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后要让各层次学生明确自己学习的具体目标,能让学生在课上紧紧围绕相宜的学习目标来进行。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分层组织教学活动,让学习成绩较高的学生能达到更高的水平,而成绩较低的学生达到基本标准。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相应的指导,从而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例如,教学“圆的面积”时,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教师设置教学目标时,既要考虑到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又要兼顾那些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因此可对学习目标进行微调,如后进生侧重知识的理解、掌握,在能力上达到模仿、应用,只要求他们掌握利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而对层次较好的学生除了能够达成后进生的目标外,还要达到能灵活应用知识独立解决一些综合性的问题,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掌握从平行四边形推导出圆面积公式外,还要求他们通过模仿掌握利用三角形和梯形面积求法推导出圆面积公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说理。这样知识结构的安排,最大限度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数学思维,同时也让层次不同的学生在现有数学能力的基础上获得解决数学问题的途径。

(五)适时运用提问与追问促使学生深度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不断尝试、不断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完成知识建构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追问的形式,将错误资源转变为促使学生深度学习的抓手,进而顺利有效达成深度“教”与“学”的教学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正常的,教师切不可将学生的学习错误看成是学生学习的失败,而应当善待这些错误,并引导学生用心解读发现其中的宝贵资源,借助有效的提问和追问,帮助学生建立深度思考,组织课堂辩论,准确把握导致错误的症结,实现有效的纠错,使错误得以增值,使课堂变得高效。例如,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可给学生呈现几个正方形图,让学生利用字母式表示出小棒数与正方形个数之间的关系。这时学生会有两种不同的见解:其一为有a个正方形,b根小棒。因为不管是正方形还是小棒的个数,学生都不了解,所以选择使用两个字母进行替代。其二为有a个正方形,4a根小棒。学生解释:“因正方形使用了4根小棒摆放,小棒的根数肯定是正方形的4倍。”两种观点的学生展开激烈争执,教师应首先肯定双方各自不同的想法,然后出示五边形,并追问:“你们是否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解决这一问题呢?”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在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并非任意而为,而是需要把握其间的规律,能够强调数量之间的关系,既充分展现了数学思考的价值,也深化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之后可继续引导:“根据第一种说法,只要看到不了解的数量,都可以使用未知数进行替代,看起来这真是一种好办法!”通过有效的追问促使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拥有深刻的理解,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锻炼了批判性、发散性思维,有效达成了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目标。

总之,引导小学生开展深度学习,并不是教师故意出难题和偏题,而是从切实落实课程教学标的要求的学生主体地位角度出发,采取灵活合理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确保学习真实、高效地发生。教无定法,小学数学实践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数学情境引导学生深度解读概念支撑深度学习,侧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深度学习,加强创新思维培养促进学生深度学习,通过结合学生和教学内容实际多措并举创新教学,多方面促进学生深度思考,进而达到深度学习状态,让数学教学更高效。

猜你喜欢

正方形深度概念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概念飞行汽车,它来了!
重构正方形
超级变变变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移火柴
古代的时间概念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