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强国2035背景下青少年竞技精神提升的路径探析

2021-11-21单祥和张文贤江苏理工学院体育部

灌篮 2021年15期
关键词:体育竞技体育赛事竞技

单祥和 张文贤 江苏理工学院体育部

2019年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三步走战略,第一步2020年建立与小康社会相匹配的体育发展机制,增强国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提高竞技体育综合实力。第二步2035年提高国民体质健康标准,普及全民健身锻炼人数比例,提升“三大球”均衡发展实力,发扬体育精神传承文化。第三步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体育综合实力迈向全球前列,体育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标志性事业。竞技精神是全面践行体育强国2035战略任务的内在表现,青少年作为祖国的花朵,是发展体育强国战略的重要力量,是实现体育强国建设的推动者。

一、青少年竞技精神的内涵阐析

(一)竞技精神的内涵

竞技精神也称奥林匹克精神,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发展意识形态的反映,包含体育、文化,教育三方面内容,是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和无形文化遗产,促进了社会进步、提高人类素质、建设和谐社会的国际文化要素。“竞”代表的是竞争、拼搏、奋斗、团结的精神理念,而“技”实则是一种职业,代表了先进的技术水平和超前的精神信仰,在这里竞技代表了青少年的一种精神价值体现,是追逐为国争光的信仰。青少年作为体育强国的重要力量,具有无穷的潜力,它不仅代表了我国的体育强国竞技实力,也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提到:青少年是国家发展的未来,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是推动体育强国建设的核心力量。

(二)树立体育竞技精神标杆

我国体育正处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是竞技体育,中国军团的奥运会金牌榜已经达到世界前列,有众多优势项目,但仍存在很多短板。树立竞技精神标杆,学习中国女排队伍团结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至关重要。树立体育竞技精神标杆,可以鼓舞青少年以及全社会在困难面前,要具有敢于拼搏、团结一致的竞技精神,可以发扬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优秀品质。树立体育竞技精神,还能起到鼓舞其它项目队伍积极向上的作用,中国女排作为精神标杆,对带动三大球集体项目起到重要作用,当其他项目低迷时,多去学习中国女排精神,提高个人和队伍的意志品质。精神标杆的树立,唤起了青少年们的爱国情怀,每次我们观看奥运会,当国旗随着国歌冉冉升起时,都会为国人感到骄傲,体育队伍的竞技精神,能让青少年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荣誉感,培养了青少年的爱国向心力,这是体育竞技精神独有的价值。

(三)提供精神支撑和思想力量

竞技体育精神代表了国家形象和国家意志,能够展示一个国家的体育实力,是实现体育强国战略的关键因素,而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未来,肩负了发展体育强国的使命,青少年的竞技精神体现于奥林匹克运动宗旨,是一种顽强的拼搏精神,是一种永不放弃、积极进取的精神。竞技精神不止局限于体育运动中,它更是一种社会文化,当我们观看女排夺冠,虽然不懂排球运动,但依旧感到热泪盈眶。这是竞技体育精神的感染力,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崇高性。青少年要树立竞技精神标杆,从思想上重视竞技精神的价值,向我国优秀体育前辈学习,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竞技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爱国情怀,为以后的体育生涯提供了无穷的动力,这种动力强力推动着青少年队伍在未来体育运动的发展,只有把竞技精神扎根于心,才能为早日实现体育强国而不懈努力。

二、“三方”支持契合提升青少年竞技精神

(一)政府多方位政策支持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各级学校体育课程建设,提高体育课程的考核制度,分运动大项、小项目的专业技能进行考核,每位青少年应至少具备二项体育项目技能,同时需要提高青少年体育锻炼的时效性和常态性;营造良好的体育竞赛环境,各地政府在举办大型体育竞赛时,应做到公开、公正、透明,提高青少年参与各省市大型体育赛事的积极性,给予非体育院校以外的社会各级、各类院校加入大型竞赛的资格;对于体育能力突出的青少年,应给予文化课帮扶政策,建立体育生强化班,体育能力和文化课能力双肩并进;各级政府、媒体应加大体育新闻传播力,发挥网络平台、电视、报纸等媒介,宣扬体育爱国精神、弘扬体育社会风气,培养学生对体育精神的认知,重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队伍领导班子应与时俱进,加强体育专业学习,提高专业领导能力,加强运动队伍建设,教练团队专业化,给予优秀队伍各方支持,树立如中国女排代表的楷模队伍,从而在全社会树立体育竞技精神的核心价值。

(二)社会多渠道引导培育

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社会资本大力参与体育产业建设中去,一方面,社会资本能够在体育产业这片新兴沃土获得利润回报和社会价值,另一方面,可以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二方协同发展体育产业建设,完善体育设施的配置和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体育赛事的各项奖励措施,加大各级体育赛事的常态化,不但是体育专业学校参加比赛,社会各阶层、各年龄都可以组织队伍参加各类体育竞赛活动。社会各方力量多渠道融入体育竞赛,形成健康的体育生活习惯,能够促进青少年体育竞技精神的发展;社会风气应摒除体育生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思想,发扬体育竞技精神的内在价值,提高全民运动的参与性,加强体育健康的理念,把体育运动真正的融入生活中去。组织创新青少年竞技精神学习,青少年因为年龄小,社会认知少,不能获得体育竞技精神的认知,社会各层,应该齐头并进。作为家庭应该鼓励青少年投入体育竞赛中去,重新理解体育竞技精神的内涵,用实际行动,鼓励和发扬体育竞技精神文化。

(三)个体多方面自我管理

青少年参与体育竞赛为的是荣誉和个人前程,青少年体育生参与体育竞赛是一种职业,应该有自我认同感,并且有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青少年运动员是一种荣誉的职业,竞技精神是他们实现自己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青少年运动员应该加强自我管理,培养和提升竞技精神。随着体育强国战略方针的提出,青少年运动员应加强技能学习和理论学习,敢于在本专业项目上创新,提高专项技能的创新能力,并在日常的训练和比赛中,果断的去执行。另一方面,体育竞技精神,要求具备勤奋、团结、拼搏的品质,还要虚心向体育前辈学习,传承体育技能和竞技精神文化。体育竞技广而精,各项目青少年应具备钻研精神,不断开创自身专业的体育竞技价值,总结专业的学习方法,为完成体育强国的综合竞技水平提供支持,从而完善自我社会价值。

三、“二力”协同建设提升青少年竞技精神

(一)制度力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精心谋划,狠抓落实”不断开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加快推进建设体育强国2035 总目标。面对世界体育加速发展的新形势,必须把体育事业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科学规划总体布局,让体育强国建设成为国家意志,人民意愿和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提高青少年体育竞技精神是重要环节,一是建设制度力优化的高点站位,培养全民健身、激发体育竞技水平,是实现体育强国建设的总体理念。二是注意制度建设的目标导向。紧紧围绕《体育强国纲要》,提出具体的体育强国建设内容,按阶段、按计划的实施好体育各方向的高点战略布局。三是突出制度的改革创新,无论是体育发展的总体思路,还是体育发展的政策举措,运用举国体制与市场创新相结合的改革创新新思路,做好政策的衔接,并且强化组织落实,相关政府部门和单位要建立任务分解调整机制,各部门协同发展,共同发力。

(二)文化力建设

体育文化是体育方面创造的一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称,作为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体育发展的导向,体育文化工作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通过体育赛事转播、体育宣传报道、体育报刊书籍等,我们对体育文化,有了新的认知。在体育文化中还存在了很多体育亚文化,如按体育活动的类型划分为竞技体育文化、健身体育文化、娱乐体育文化、职业体育文化等;按体育活动的场所划分为学校体育文化、社区体育文化、企业体育文化,农村体育文化等。现在的竞技体育文化,通过热门体育赛事和体育报刊书籍,越来越被大众所熟知。体育文化的建设,近年来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一个优秀的竞技运动员,不只要具备高超的体育技能,还需要有深厚的体育文化底蕴,只有依靠体育文化作基础,竞技职业生涯才能走向长远,否则是空中楼阁,容易崩塌。在学校体育文化建设中,各级学校要贯彻落实体育强国建设总方针,加强体育课程建设,让青少年更好的参与体育课,全方位提高青少年体育素养,培养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文化认知能力,学习中国体育传统文化精神,协同体育专业技能共同发展。加强各级、地方体育赛事的举办,让体育文化融入赛事全程,一方面,体育赛事要贯彻积极进取,敢于拼搏的竞技精神,全方位投入赛事运营中,另一方面,青少年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需要体育赛事的磨练,体育赛事可以培养青少年艰苦奋斗,永不放弃的竞技精神,追求奥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理念。在我国体育文化力不断发展地渗透下,全面培养青少年体育竞赛的综合能力。

四、结语

在体育强国2035战略下,青少年竞技精神的提升,是完成战略目标的重要推动器,其意义超过了体育本身而升华到更高的精神层面。弘扬青少年竞技精神是新时代背景下体育强国的必然,从国家层面看,提升青少年竞技精神可以促使我国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的转变,对我国竞技运动迈向世界前列至关重要;从社会层面看,竞技精神的提出,表现了国家对以青少年为主体的体育竞技运动的高度重视,具有竞技精神的青少年是永不放弃、敢于拼搏的主力军;从个人层面上看,竞技精神体现了青少年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尊重、对竞技运动认真的态度与不断进取的行为。通过三方协同模型,从政府、社会和个人层面,都要协同为新时代竞技精神的培养与传承承担自身的责任,只有在三方协同发展建设下,才能加快青少年竞技精神的培育与提升,为实现体育强国2035战略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与思想力量。

猜你喜欢

体育竞技体育赛事竞技
体育赛事版权的理论困境及其突破
基于“三次售卖理论”我国体育赛事营销模式研究
体育赛事项目管理对体育赛事形象及其管理的影响
时代精神与体育竞技的发展、变迁分析
电竞种植记
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花与竞技少女
刑法规制体育竞技伤害行为的限度与范围
畅聊体育赛事
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