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基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的思考

2021-11-21雅安市雨城区审计局

财会学习 2021年2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权利机关

雅安市雨城区审计局

引言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政治体制的不断创新发展,针对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各项改革措施也在逐步深入推进,政府各级领导干部身上肩负的经济责任愈来愈重,需要履行的责任相对而言也是很大。从现如今基层干部在经济责任审计方面的工作来看,实际上诸多的领导干部整体在履行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表现的还是比较好的,但是有好的就有不好的,少数领导干部对于自身肩负的责任重视度过低,奢侈浪费,甚至知法犯法。所以针对这些负面现象,国家审计机关要将审计全覆盖机制深入贯彻落实到基层机关中,强化对领导干部在重大决策、用权用人用财等方面的监督与管理,促进廉洁风气在基层机关单位中的形成。

一、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特征分析

(一)权责范围过大,责任履行影响面广

党政机关体系下,最核心的人员就是领导干部,他们是整个基层政务工作有序顺利开展的核心力量,在机关单位的经济、责任、权利的管理约束中,领导干部的职权相对而言是更大的,对于一些人事调动、经济管理、体系制度健全完善、经济资源分配、经济项目立项实施起着关键的决定性作用。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的履行,尤其是对一些重大经济项目的实施开展、经济事项的商议决策,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甚至有的直接关系到基层地区的经济发展,机关单位的事业建设、廉洁风气建设,以及机关单位的长远发展,都有着积极、深远的影响[1]。

(二)权利内容过多,责任考核评估难

领导干部作为基层党政机关的核心力量,不仅是政府各级部门的负责领导,更是领导班子中的中坚力量。处于机关单位中重要岗位的领导干部们,其自身经济权利的组成就分为了好几个部分。基层领导干部不仅需要对党中央、国务院、上级主管单位的决策、制度有着对应的贯彻、落实、执行权利,更对本地区机关单位、本部门的主要经济活动有着相对的主持权、决策权,对下级分管单位部门各经济活动、经济事项的监督权、管理权、审批权。这种上、中、下复杂的权利组织结构,使得上级与本级、本级与下级执行、落实与监督、决策、管理之间的责任区分就相对而言比较困难,绩效考核的标准也较难[2]。

(三)经济权利轨道过长,责任履行干涉因素多

基层领导干部的主要核心责任就是掌握、监督、管理单位内的各事项平衡合理运行,这一些需要决策的事项也需要做出对应的决断,作为领导干部,其在工作中主要的精力还是各事项的长远发展,单位的布局规划,实际上最初的决策、判断,与对应产生的经济活动、经济事项之间的权利轨道是比较长的。实际上在日常的工作中,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履行、实施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对部门政策的执行、调整,外部的环境变化等很多因素也会对经济责任造成很大的干扰。

(四)权利辐射范围广,责任审计监管难度大

实际上在长此以往的惯官场中,领导干部由于长期的工作习惯、作风,下属的恭维等一系列现实原因,导致其领导权威辐射在了工作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对于领导干部的职务监管来说,其难度相应也会增大。在审计这样严谨的工作中,其独立性、公开透明性也有待强化,这种难度影响下的经济责任审计监管工作,很容易出现机关单位内部管理组织“弱化”的现象,监督管理“软化”的现象,群众监督制约“表面化”的现象[3]。

二、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监管现存问题

(一)责任审计范围不足

在现如今的基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其覆盖的范围过于窄小,导致审计工作在实际开展中的“盲点”较大,还有很大一部分可能会出现“空白化”的情况。近些年来,国内每年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的领导干部,绝大多数都是县处级的领导干部,审计内容当然主要还是围绕着经济展开的。实际上审计工作的监督与管理并不能及时、全面的覆盖领导干部的方方面面,包括选拔、任用、管理等核心环节,很多制度都还未落实完善,审计的对象、覆盖的范围不够平衡、清晰,审计部门“看热闹”的领导过多,实质负责展开工作的人过少,尤其是许多即将要退休的干部,为了“安逸”的阔别退休,都选择在审计部门工作[4]。

(二)责任审计覆盖深度不足

许多领导干部对于经济责任审计的意识较为欠缺对审计工作引起的一系列问题的深度欠缺,对相关政策的执行力度欠佳。审计事业建设的责任监督深度不足,很多审查工作需要更加重视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审计机关在组织开展针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监督管理中,欠缺对经济事项背后的探究分析,针对审计过程无法提出合理的、可操作的、有针对性的问题。

(三)责任审计力度不够

在针对领导干部展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审计全覆盖机制的落实力度不够,导致监督、整改对应的措施跟不上,审计结果的评估审核体系不够充分,很多在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意见都没有得到实施、落实。有的领导干部甚至以权谋私,将办公经费挪用,设立自己个人的“小金库”。这些负面现象都足以导致审计结果的偏差,更无法成为领导干部选用、任用的重要参照。

三、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监管实现主要途径

(一)拓宽审计范围,深化改革审核内容

关于对基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强化对乡镇一级县处一级的领导干部的审计执行力度,将审计的内容、范围拓宽,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审计要求,对于一些违法违规行为、假象作为、不作为,甚至在工作中存在重大的失误等现象要强化审计全覆盖机制,方方面面都要落实到,推动基层领导干部主动作为、有所作为。另一方面需要强化审计工作的比例,尤其是在整个经济事项权利运行中的全程化的监督、管理,便于发现某些倾向性的问题、风险性的问题,然后及时的做出防范,化解这些风险。针对审计内容,要合理的引进“绩效”的理念,将一些涉及经济事项与活动的工作,利用绩效管理进行监督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意见[5]。

(二)创新管理模式,推动审计效率实现

这方面首先需要强化审计工作的各项统筹安排,将审计工作的内容科学化,整合审计的各类资源,发挥基层机关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指导思想和全覆盖机制落实的目标,将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与干部的选拔、任用结合起来。其次,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进行细分管理,按照领导干部的岗位职责、权利范围等因素,将审计的对象划分为A、B、C三大类,针对审计对象的实际情况设立具体的审计内容。在这种分类别审计监督管理的体制上,根据大数据,建立一个只储存审计内容的数据库,为强化基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机制奠定坚实的基础[6]。

(三)改善审计专业技术,提升审计效率

这方面主要是借助网络信息的平台与系统,对审计工作进行实时的监控,打通各个审计信息数据系统与上级业务主管系统的数据接洽口,建立健全政府与银行之间的数据信息对接机制,对基层机关单位的银行账户进行实时的监控管理。将审计大数据信息库、按照机关分管行业的分类进行信息的收集储存,利用大数据的挖掘技术,优化经济责任审计技术,从根本上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

(四)输入专业人才,保证审计工作顺利完成

在基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机制的运行中,需要强化输入专业审计人才的力度,尤其是在基层机关的审计工作中,需要有针对性的建立审计专业机构,适量的增加事业人员正式编制。强化对审计工作的人才队伍建设力度,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与专业素养。建立健全审计全覆盖机制的技术体系,推动审计干部朝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

结语

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机制的建立对于监督管理基层领导干部在经济活动中工作成效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只有将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机制合理的应用于领导干部经济权利监督管理中,才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廉洁风气在基层党政领导机关中的贯彻落实,进一步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现如今,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机制这项工作受到了党中央、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对这方面的关注度也愈来愈高,这就对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机制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强化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全覆盖机制健全优化,才能进一步推动党政机关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权利机关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审计工作思考
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股东权利知多少(二)
在推进“两个机关”建设中践行新使命
股东权利知多少(一)
强化使命担当 建设“两个机关”
把人大机关建设成为学习型机关
做好企业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人大机关走出去的第一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