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教育视域下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开发探讨

2021-11-21吴翠燕刘幼平李佳芯

当代旅游 2021年26期
关键词:研学课程设计旅行

吴翠燕 刘幼平 邓 鹏 张 力 李佳芯

湖南科技学院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湖南永州 425199

引言

自从生命教育走进我国之后,几乎各个教育相关的领域都在研究生命教育,研学旅行教育也不例外,但是由于研学旅行在我国起步较晚,许多问题亟待探索。这些问题的探索,对中小学健全人格的塑造,对国家研学旅行政策的推进以及研学旅行课程的研发,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生命教育背景

(一)新时代背景下中小学生生命认知不足

近年来,有关我国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和伤害等不良行为的报道逐年增多。据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预防自杀:一项全球要务》显示[1],自杀已成为15—29岁年龄段人群的第二大死亡原因。我国学者耿庆山等对北京、广州、杭州、四川等地区开展的相关问题调查后发现,儿童自杀行为的检出率较高,自伤、他伤等行为有明显增长。此外,调查发现儿童自杀原因主要与课业紧张、身心负担过重、自我认同感低和生命意识缺乏有关,再加上儿童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情绪波动较大等因素,更容易引发儿童产生消极生命态度,如视死亡为体现自我价值和勇气的错误观念等[2]。

复杂的成长环境误导了中小学生的生命认知。少年儿童的生命认知与民间讳死文化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矛盾。由于我国传统思想和风俗习惯的限制,多数家长讳谈生死,回避少年儿童有关生死以及生命的话题,使少年儿童不明所以,不知所措,往往会形成错误的生命观,酿成不尊重生命的苦果[3]。加之不良校园文化的存在,如校园欺凌现象、抽烟酗酒风气、周边网吧娱乐性场所云集以及新时代网络环境中的不健康成分,如暴力血腥色情等影视文学作品以及各类网络游戏,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儿童少年的身心健康,并将少年儿童带入错误的人生导向。

(二)中小学生缺失有效的生命教育

国外生命教育发展早,成型早,并且教育意义深刻,不避讳死亡,国内港台地区较大陆地区起步早,推广早[4]。上个世纪末,香港、台湾陆续展开了生命教育活动,如“爱与生命教育系列”“生命教育实施计划”“生命教育年”等。直至21世纪初,大陆地区中央和部分地方如辽宁、上海、湖南才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推广发展生命教育,但总体上时间上还是落后于西方国家。而且深刻度不够,大多停留在“概念”“愿景”以及“安全教育”上,生命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

(三)“生命”研学旅行开展程度浅

自从生命教育走进我国之后,几乎各个教育相关的领域都在研究生命教育,研学旅行教育也不例外,但是由于研学旅行在我国起步较晚,所以还是有许多难关与问题。在此,调查了全国各地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研学线路共计25条,可以将这些线路主题归纳为三类:一是自救、救他类,如广州东莞“生命安全教育研学”,以“大巴逃生,台风体验,消防知识讲座”为主要活动内容,强调生命安全教育;二是生命体验类,如石家庄“体悟生命,探索成长—千名师生到小羊牧场举行生命研学活动”,活动项目为“探索动物生命多样性,手工制作羊奶皂”等,侧重传达生命多样的形态;三是奥秘探索类,如张家口“走进中国科学院,探索生命的奥秘”,主要活动为参观游览,以观摩现场、聆听知识为主。

目前,我国的生命研学旅行创意品类众多,活动纷繁多样,但对于生命教育缺乏深入的思考和设计,实施生命教育有较大的随意性,大多停留在单纯游览,缺少触及少年儿童心理症结的、可影响心理环境营建的、有长效启迪作用的生命研学课程。

二 生命主题研学课程开发设想

(一)生命研学课程的开发价值

研学旅行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它更是增加阅历、洞察社会、养正情感、理解人生的最佳方式,使学生能够直面生命的复杂、真实与精彩,撞见美好与担当、不堪与逃避,真正理解生命的多面,从而最终有能力做出相对客观的人生选择。尤其在当下青少年儿童冲动性伤害、过激行为与心理问题多发,现有课堂教育有所不足的情况下,“生命教育”更应成为研学旅行的首要课题和核心内容,让研学旅行成为当下生命教育的重要载体[5-6]。为此,构思开发富有教育力的生命研学课程是具有极大的社会意义与市场潜力的。

(二)生命研学课程的主题定位

生命研学课程开发,一方面从生命教育中汲取观点与理念,另一方面融合研学本身的条件与特点,进行课程设计。在生命教育的多维思想中,选取符合中国传统生命观和我国生命教育主旨,并有助于改善青少年儿童生死认知问题的一个核心理念即“向死而生”,作为课程设置的主题,它有两方面含义:一是因长度有期,生命更应是阳光向上,不断绽放活力与温情,充满正能量的过程,呈现生命张力的状态。基于此,设计出第一个主题口号“元气满满”来表达这一含义。“元气”,生命本元之气,乃生命动力之源,意为希望孩子们能够元气满满的度过生命;二是在生命有限长度中,能够在向上奔跑的同时,找到生命的本真和真实的自我,还原生命本来的意义,而非盲目向前。

同时,这一理念的两方面含义能够与旅行的异地流动性以及走入真实环境的先天优势完美契合。通过旅行中接触真实的人,听真实的故事,真实地参与活动,学生利用自己的感官来体会、捕捉、领悟自己和他人真实的生命。用真实的环境和实实在在的行走或者“身体力行”去深刻雕琢孩子的心灵世界,在他们的行动和思想上烙下不可磨灭的“经历”的印记,用旅途所遇,照见生命的真实模样,照亮整个人生。据此,将课程另一主题口号确定为“生命真行”。真实的环境,真实的生命,真实的旅行,从而生命会“真行!”(真棒),谐音珍行,即珍惜、爱重生命以及这场生命旅行。

三 “生命真行”研学课程设计思路

(一)“问题”导向的设计思路

突破简单安全教育和参观式研学,强调在沉浸式活动参与中体行发现和理解生命,内化生命观。基于对我国生命研学背景的分析,急需更为深入的开展生命研学旅行教育,在课程设计上,要对现有生命研学活动进行改进,丰富研学内容,不仅仅局限于身体生命安全教育,更多的要从心理层面,强调树立健康的生死观念,坚韧包容的心态和顽强的生命意志上着手开发课程,且课程设计力图突破以往的以参观游览为主的形式,融入更多的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搜寻故事、挖掘文化、感悟精神的成分,将外在旅行环境变更深化为内在的心境改变,发挥研学旅行真正的意义。

(二)“对象”导向的设计思路

根据前述课程对象分析,发现学生的生命观存在许多矛盾认识,这些矛盾,究其本质,就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想指学生懂得或认可该生命道理,现实则是在具体的情况下又会出现很多与理想相悖的做法。于是,在生命研学课程中,要从具体的实际情况、实际行动中去给予更多的指引和力量,不能仅仅停留在“空中的理想教育”上。而且,按照家长和教育界的期待,要让孩子有更多的信心、百折不挠勇气去面对人生的困难与失败,所以课程设置加入挫折教育的成分。

处于中小学阶段的青少年儿童,按其年龄心理,便会有渴望探索、渴望经历、渴望成长的需求,同时喜欢新奇有创造力的活动,但同时经常会面临生命中自己与他人情感处理的难题,这些都与本研究的问卷调查结果一致。所以,在课程设计中务必体现创新、有趣,创造更多的自主发现自然生命奥秘与融入社会找寻生命价值的机会与乐趣,设置与情绪处理与情感应对相关的“有爱”课,这与家长对生命研学的要求一致。

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生命体会和突出需要的差异,课程设计采用全程分段方式:小学1—3、小学4—6、初中1—3、高中1—3四个阶段,不同阶段瞄准不同的生命教育目标:小学1—3初识生命为何、生命珍重、生命有己也有他且各有精彩;小学4—6重在行为塑造、爱的行为表达、梦想追逐要靠意志力的磨炼和每一次的坚持;初中1—3侧重情绪管理、尝试思索生命的意义、尝试觉察他人;高中1—3则集中于深入的理解社会、融己于人群、找寻个人的意义与价值(因高中课程设计会超出比赛规定的基地范围,故不列入本次方案)。然后选取最佳旅行场景,结合其文化资源,设计最适宜的研学活动形式,并体现生命教育的逐层递进和不间断性。此外,还应在安全措施、导师质量、教育效果等方面给出有力保障。

(三)“理念”导向的设计思路

在课程设计理念上,“生命教育”研学课程作为一门心理塑造课程,因其维度众多,构成复杂,既包括生命认知、死亡概念、生死态度和生命行为等多层内容,又涉及哲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历史学、旅游学等多学科领域,因此必须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念来引导课程设计。在此,本研究选取更符合我国生命教育现状的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提出的“向死而生”的观点作为课程设计的主导思想。“向死而生”,直意“在朝向死亡的恐惧下理解存在”,而更深层的涵义则是“因死亡的存在,才应生而为光 ,努力追寻积极的人生,有温度的生命;也正因为死亡的存在,我们才更应遇见生命的本真,面对真实的自己,找到最真实的意义”。为此,在生命研学课程设计中将会让孩子理解死亡的存在与意义,通过“用脚践行”“用心领悟”,能够在生命有期的前提下,去寻找生命的本真,发现真实的自己。

四 “生命真行”研学课程推广策略

(一)联合推广

生命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新型的、系统性、持续性教育服务,其发展需相关教育部门、文化和旅游部门、学校、各类企业和社会团体共同参与,合作推广。生命研学旅行是生命教育的新载体,是思想教育课程的实践延伸,其课程品质必须有高要求,课程供给不可间断,因此,需要教育部门统筹学校、学生的实际教育需求、旅行社等社会企业的有序供给以及其他部门、团体的配合实施,既保障了竞争中高质量的生命研学产品的生存,又实现了教育服务产品多元互动供给。

(二)logo形象推广

生命研学旅行是一场思想的解放之旅,是一次心路的历程,其内容与结果具有抽象性,在推广形式上有一定劣势。为了让广大客户更好的认识生命研学,依据生命研学课程的内容,可创造一组可爱又不失成熟的卡通人物,将生命研学理念与内容可视化,研学衣帽、旗帜上印上卡通人物logo,在推广与研学活动中以卡通人物为核心,将其打造成一个品牌。后期可将其做成动画、电影、生命研学文创品,作为生命研学的衍生品来进一步开发,这也符合现代企业多领域发展的理念。

(三)促销与奖励推广

选择生命研学产品的客户除学校外,很多家长也会自主选择,获得这一部分家长的认同也至关重要。自主选择生命研学产品的客户除对安全因素关注外,更注重研学产品的质量与性价比。因此在广告促销上应注重宣传生命研学产品的效果,主打温情与品牌路线,将研学中温情的画面记录下来,制成短片,并定时在上下班高峰时播放,尽可能吸引潜在客户。在性价比方面,课程内设计有免除研学费用、赠送优惠券、旅行券、加餐券等奖励机制,可起到一定程度的刺激推广的作用。

(四)在线生命研学教育平台推广

打造生命研学教育网络平台,该平台是系统化媒体平台,包括多种新媒体手段的组合平台。平台内容丰富,功能强大,既可塑造品牌、推广产品、发布信息,又能提供生命研学后在线授课和解答交互服务。优质可信的品牌网络平台可最大限度方便家长搜寻有效生命研学产品信息,又可免除其选择疑虑和后顾之忧,是不可或缺的生命研学推广手段。

五 结语

生命研学在研学旅行领域有所涉及,多集中于生命物理表层的“生命安全”教育方面,而对重要的里层生命心理如生命认知、生命态度、生命意志、生命观的触及较少,而这些恰恰是我国青少年当中问题多发领域,因此,本研究所设计主题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在生命教育中引入国内涉及无多的死亡教育,深化生命教育内容,更多地关注生命心理问题,关爱少年儿童的精神生命健康,并注重与父母的对话,亲情互动,和谐亲子关系,缓和青春叛逆带来的家庭冲突。主张生命研学的核心目标是塑造学生阳光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树立找寻生命真实意义的方向,该定位是符合教育理念的,具有较强科学性与可行性的有益构想。

猜你喜欢

研学课程设计旅行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化实践路径
童说水浒——项目式美术课程设计的探究
沉睡数千年 一醒惊天下——三星堆考古启示下的儿童美术项目化课程设计
快乐研学之旅
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小黑的旅行
夏日旅行